当前位置: 蝈蝈 >> 蝈蝈的形状 >> 老北京的玩的ldquo四大鸣虫rd
老北京的玩的“四大鸣虫”
“虫儿”指的是蛐蛐儿、蝈蝈儿、油葫芦、金钟儿。老北京管这叫“四大鸣虫儿”。追溯历史,从唐宋就开玩蝈蝈儿,蝈蝈在明代还叫蛞蛞儿,清代以后蝈蝈儿才叫这个名儿,是乾隆皇上给起的。
蛐蛐又叫蟋蟀﹑促织,(另说蛐蛐属于蟋蟀科,但是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尽管蛐蛐通称蟋蟀,一名促织,但是科学分类上他们是不同的。也就是说蛐蛐一定是蟋蟀,但是蟋蟀不一定是蛐蛐。)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饲养历史。诗经里就有提到了“立秋促织鸣”。“促织”这别名的由来与这样一个民间谚语有关:“促织鸣,懒妇惊。”因为立秋一到,天气就变冷了,好像在催促那些懒情的妇女快快纺纱织布,制作寒衣准备过冬,故此,人们又把蟋蟀叫做促织。
据记载,唐朝开元年间,宫庭中的女人们开始将蟋蟀捉于小笼中,听其鸣叫以消磨孤独的岁月。(不难理解,深宫里的岁月确实是很难熬的,杜牧就有诗云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上行下效,很快民间的人们也竞相饲养蟋蟀。到了宋朝,开始发展到饲养蟋蟀捉对撕杀。宋高宗赵构就特别喜欢看蟋蟀相斗,为此还下诏选送上等蟋蟀进贡,以供他玩赏之间。南宋的臭名昭著的宰相贾似道,就因这一嗜好被称作蟋蟀宰相。可见当时,无论是官廷还是民间,这种游戏都极为流行。直到现在,生活在南方,特别是生活在江、浙、沪—带的人们,几乎很少有人不玩这种小虫的。
如今没玩过虫子的人已经很难说出蝈蝈与蛐蛐的区别,甚至将二者混为一谈。其实二者差别还是蛮大的,蝈蝈是草绿色不发亮,而蛐蛐是黑褐色且油光发亮!另外蝈蝈鸣叫响度比蛐蛐大很多,也相当持久,寿命也比蟋蟀长许多。再次,蝈蝈如果同种放在一起,通常能自相残杀,不论雌雄。(一般雌虫吃雄虫的时候居多)。而蟋蟀相遇会用触角辨别对方,斗架只是雄蟋蟀之间的较量。(最善斗的当属蟋蟀科的墨蛉,民间百姓称为黑头将军,在文学作品里常有提及)当一雄一雌相遇则是另一番情景,两只蟋蟀会柔情蜜意,互表仰慕之情。
斗蟋蟀通常是在陶制的或磁制的蛐蛐罐中进行。两雄相遇,一场激战就开始了。它们首先猛烈振翅鸣叫,然后才呲牙咧嘴的开始决斗。头顶,脚踢,卷动着长长的触须,不停地旋转身体,寻找有利位置,勇敢扑杀。几个回合之后,弱者垂头丧气,主动败下阵去。
再来看老北京人养虫,老北京人为什么这样喜欢玩虫子呢?我想这或许与旗人优裕的生活有关,丰衣足食而又无所事事,总要找点乐子,在当年娱乐方式及其有限的情况下,不玩花鸟鱼虫能玩什么呢。(总不能如今人去上网看电影吧)而且大冬天听蝈蝈叫的确有味儿,想象在北方寒冷而又分外漫长的冬季,家里有这么一个会叫的小活物,确实会给生活添不少情趣。
养虫讲究很多,譬如在夏天玩蝈蝈儿讲究用笼,冬天要用葫芦。一位养了几十年鸣虫的老人说:鸣虫从份到养,从点药到葫芦,处处都能看出老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此话当然不假。
冬日蓄虫,多用葫芦,每虫一式,大小长短均须适于虫之体。蝈蝈儿葫芦式必长圆,子口间须用铜丝蒙子,以防戳须。油葫芦葫芦,式稍短而下部稍阔,下底须用三合土砸实成坡形,宛如野穴。蟋蟀葫芦又小于油葫芦葫芦,体式相同,亦必砸底,金钟儿葫芦,扇形阔体而不砸底。冬日酷寒,故养者常将葫芦揣入棉袄以本身之体温,暖秋虫以听其鸣。翁偶虹先生在《冬日话秋虫》一文中叙述得更引人入胜,有嗜虫而不愿揣入怀中者,别出水暖法,以大圆笼(木制)中置锡壶,壶内沸盛水,可达半日而犹温,晚饭后,再易沸水一次,可温通宵。
“份”是玩虫人的行话,就是人工繁育的意思。再长寿的草虫儿到了冬天也得死。“份”蝈蝈是门技术,老北京专门有“份”蝈蝈的人,行话叫“虫儿把式”。秋天到山里去逮母蝈蝈,放到罐里养着。罐里放上土,蝈蝈生的卵都在土里,入冬以后,把土放在暖炕上,每天撒点水,用棉被盖上,过不了半个月便从土里出来,白的像蛆,放点蔬菜叶,晒几天,便开始长腿和翅膀,慢慢变黑。蝈蝈前后要脱7次壳,7天脱一次壳,七七四十九天,蝈蝈也就长成了脱一次壳,它便长一点,而且要把自己的壳都吃掉。蝈蝈脱层皮,脱下的壳里有钙质,它不吃掉就要得病,而且特别有意思,它吃哪儿补哪儿,不吃哪儿哪儿就出毛病。比如脱大腿,它没吃,长大以后,大腿就掉。
关于本叫与点药,本叫,乃天然鸣声,它原来怎么叫就怎么叫;怎么让它变音,或者让它叫得更好听?北京人发明了一种点药术,点药则点在翅上,以变其音响。药一说是由松香、柏油、黄腊加朱砂熬成;一说是用朱砂、铜渣、松香等制成。色鲜艳似火漆,遇热即融,凉又凝固而酥脆,虫在连膀后约半月,翅干透,音也定型,才可用药点。其实点药的作用就在借异物之着翅以降低其震动频率,改变鸣声。
蟋蟀盆,或称蛐蛐罐。是用来饲养斗蟋蟀的器皿。蛐蛐罐有瓷制、陶(泥)制、玉器、石器、漆器等等,目前存世最早的蛐蛐罐,应是现藏于国家博物馆的“大明宣德年制仿宋贾氏珍玩醉茗痴人秘制”蛐蛐罐。比较常见的是葫芦虫具(用葫芦做出的装虫器具),大致可分为鸡心式葫芦、棒子式葫芦、柳叶式葫芦、花瓶式葫芦4种,葫芦虫具除去葫芦本身外,还讲究口和盖,锯掉葫芦的上半部,配上紫檀、红木或象牙的口再配上玳瑁、虬角或象牙的盖(也叫芯子),养蝈蝈的还要在口内装一个用黄铜丝盘成的胆,这才算是一个完整的葫芦虫具。盖又分为高蒙芯、平蒙芯、低蒙芯,高蒙芯高一寸到一寸五,雕刻得玲珑剔透,有花卉、山水、人物等图案。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核桃老农文玩”微店查看核桃图片:
----分享----
点击右上角“...”标志,分享到朋友圈
----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