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蝈蝈 >> 蝈蝈的形状 >> 老照片1935年的南京,车夫拉着冬瓜街上
年7月,一名叫玛丽乔的西方人从北京出发,于7月21日到达南京。从照片拍摄的日期看,马丽乔在南京仅仅只逗留了一天,走马观花般的游览了南京城,并拍摄了下面一组珍贵的照片。
关于拍摄者的资料很有限,从名字看应该是一名女性。从她留下的老照片中,我们可以了解日本全面侵华前,民国首都南京的真实面貌。
提枪士兵年7月21日,北京和南京之间的一座火车站。当时的火车速度很慢,从北京到南京大约要行驶39.5小时。很明显,这座火车站位于南京附近。一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手里提着驳壳枪,在车站内巡逻。
看热闹的百姓火车站栅栏外的高地上,蹲着一群百姓。他们都是周围的居民,闲暇无事的时候,就聚集在这里一边聊天,一边看热闹。
车站水果摊几个旅客围着站台上的一个小摊买水果。物美价廉的水果无疑是在火车上最适合的食品,既可以充饥,又能解渴。
年7月22日的南京街景一条碎石路面街道,左边是“大华绸缎洋货店”,右边是“庆昌布庄”,远处有不少卖布匹的幌子,看情况这里是卖绫罗绸缎的布匹一条街。
十字街头位于一个十字路口的交通警亭,一名挎着手枪的交警正在指挥交通。街头行人来往不断,可见汽车、人力车和自行车。
街头小贩一名男子抱着膀坐在路边看守着地摊,所卖物品很杂,除了蝈蝈笼子,蒲扇和木勺等物品外,在商品中间还摆着一双布鞋。
粮铺门前南京街头的德茂号粮铺,店铺前面摆放着苇席围成的粮食穴子,店里的伙计正在用筛子除去粮食中的杂物。店铺门头上挂着商铺的字号。还写有“面粉”、“米壳”等字样,说明除了卖粮食之外,还兼营给牲畜做饲料的米糠。
木炭铺木炭是用特殊手法烧制而成的燃料,有易燃、耐烧、无烟、没有异味等特点,可以用来吃火锅或在冬日取暖,是从前家庭生活不可缺少的物品。
拉货的人力车拉着冬瓜一路小跑的人力车夫,可见当年的人力车还可以运货。街道旁边是一家“杨源兴铜锡号”店铺,店内主要经营酒壶、茶壶、烛台、香炉、脚炉、暖锅等家用铜锡制品。
一座建筑这座建筑被拍摄者称为“道德大楼”,是军官接受道德教育的地方,其建筑结构与当时的南京交通部类似。
大钟亭大钟亭位于鼓楼东北不远处,为一座两层铁梁铁柱的六角亭。清末时期建造,内悬有一只洪武一二十一年(年)铸造的紫铜鸣钟。
灵谷塔灵谷塔又名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塔,位于今钟山风景区灵谷公园内,建于—年间,由美国建筑师茂非和中国建筑师董大酉共同设计完成。
中山陵中山陵位于紫金山南麓,是孙中山的陵寝所在地。年4月筹建,年1月动工,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孙中山灵柩从北平迁葬于此。年,全部主体工程才告完成。
中山陵祭堂侧影祭堂处在山顶最高处,有三座高大拱门,上书有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民族”、“民权”和“民生”六个大字。建筑内有一座四点六米高的孙中山坐像,出自世界著名雕刻家保罗兰窦斯之手。
从祭堂门前向南方眺望中山陵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依次为广场、石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墓室。照片中的建筑为碑亭,内有一块高约六米的高大碑石,上刻有“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於此”的鎏金大字。
孝陵骆驼石雕当年的神道是一条土路,比较平整,路边长满了青草。路面空荡荡的,说明当时来这里的游人很少。在右侧骆驼的后面,可看到摄影师乘坐的汽车。
明孝陵前的西洋人明孝陵是朱元璋和皇后的陵墓,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年),历经二十五年,至明永乐三年(年)建成。占地面积达一百七十余万平方米,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寝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