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蝈蝈 >> 蝈蝈的形状 >> 新虫具带来冬季玩虫新体验
增加新功能应用新材料融入新创意
新虫具带来冬季“玩虫”新体验
常言道“夏虫不可以语冰”,可这话放在北京,那就另当别论了。“养冬虫”的习俗历史悠久,至今仍是流行于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冬日特色文化活动。在老年间,窗外冰天雪地,室内温暖如春,怀中葫芦里的蝈蝈、蟋蟀发出阵阵鸣唱,给人们带来一种“时空转换”的错觉,寒冷的冬季饲养冬虫,也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与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养虫方式也发生了转变,传统的虫具逐渐失去了实用价值,成为多宝阁中的收藏品与地方特色的非遗工艺品。而做工精良、便于观赏、取材环保、贴近自然的新虫具,成为当下众多虫友的“心头好”。
听“蹲叫”老葫芦渐成收藏品
可直观欣赏冬虫自然美的新虫具
11月18日,记者在北京天娇文化园走访了解到,在冬季欣赏虫鸣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冬虫放在葫芦里,贴身携带;另一种是将冬虫放在虫罐里,摆在案头听其鸣叫,名为“蹲叫”。市场内一位销售虫具的天津籍商户对记者说:“现在养虫听‘蹲叫’的多,第一个原因是因为现在生活水平好,人们冬天穿的少,一件羊毛衫一件羽绒服,身上根本没地方装蝈蝈葫芦,另一个原因是现在生活节奏快,工作忙,上班开会总不能带个蝈蝈吧。所以,听‘蹲叫’开始流行起来。”
记者了解到,听“蹲叫”需要用有机玻璃的罐子,这种虫具称为“叫罐”,由口盖、罐身和罐底三个部分组成。中间直筒型的有机玻璃罐身,可以直观地看到冬虫在罐中的状态,上下螺丝口连接的口盖和底座可以任意拆开,方便清洁和投放饲料。这种“叫罐”根据材质、做工和配件的不同,价格从十几元到几百元不等。
一位主营蝈蝈葫芦的商户也表示:“这几年听‘蹲叫’的人多了,玩葫芦的人也少了。蝈蝈葫芦失去了实用性,其品质和工艺水平自然就往精品和收藏品上升级了,现在一些名家做工的蝈蝈葫芦依旧价格不菲,而且属于‘稀缺’产品,有钱也未必能买得到。”
新功能营造生态“小魔方”
渐成收藏品的蝈蝈葫芦
记者在市场走访发现,随着近年来生态养宠理念的流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生态盒饲养冬虫,这种虫具具备照明、加湿、加热等功能,投喂孔、发音孔的设计也更加合理。
在北京十里河雅苑国际一位销售虫具的商户向记者介绍:“其实,生态盒的概念早几年就出现了,最早是应用在两栖动物和蜘蛛的养殖上。近几年,随着消费者对于冬虫观赏需求的加大,也出现了专用于冬虫饲养的生态盒产品。生态盒饲养的冬虫会呈现出最佳的观赏状态,其颜色、叫声,也会更趋于自然状态。生态盒的内部‘装修’可以进行自主选择,勤快、会打理的消费者可以选购天然植物和苔藓的组合,而作为单纯性观赏的消费者,则可以购买仿真植物进行装饰。”
记者了解到,这种生态盒分为大中小三种型号,可以满足蝈蝈、蟋蟀、子等不同体型冬虫的“生态居住”需求。根据盒内的“装修级别”不同,价格从十几元到百元不等。
采访时,一位带着小朋友选购生态盒的消费者对记者说:“传统的虫具观赏性比较差,属于只闻其声,不见其面。这个生态盒就特别好,孩子可以近距离的观察蟋蟀的生活习性,看它是如何发出鸣叫的、怎么吃东西的、怎么睡觉的,将养虫和观察自然结合在一起,也让老父亲的‘独乐’变成了一家人的‘众乐’。”
讲创意老手艺玩转新材料
南派彩虹马赛克叫罐
据《帝京岁时纪胜》记载:“少年子弟好畜秋虫。养蝈蝈以雕作葫芦,银镶牙嵌……”从古至今,虫具制作具有悠久的历史,一件精美的虫具能够融合木雕、镶嵌、牙雕、骨雕、火绘、花丝等多种传统工艺,其配饰也五花八门,紫檀、象牙、虬角、玳瑁、玉石、翡翠等名贵材质极尽奢华。
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一些名贵的牙角类产品早已退出虫具的制作工艺,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环保的亚克力材质。一大批新虫具工匠通过深厚的制作技艺,将传统手工艺与新材料、新理念结合,创作出符合现代人养虫理念与审美标准的虫具精品。
记者在某电商平台搜索“虫具”看到,亚克力材质制作出的虫具,不仅工艺更加精细,而且充满了设计感。
一位商家向记者介绍:“亚克力材质颜色丰富,价格亲民,已经成为现在制作虫具的主要材料。而且,工匠通过新材料的应用,为传统虫具增添了更多时尚色彩。比如,‘彩虹色和马赛克’叫罐,就是很典型的南派作品,匠人利用亚克力材质色彩丰富的特点,将不同颜色的材质进行组合,呈现出马赛克纹理和彩虹的层次,应用于虫具的口部和底部,作品更符合年轻人时尚的审美眼光,属于虫具中的时代精品。”
文
摄本报实习记者贾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