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蝈蝈 >> 蝈蝈的习性 >> 手编蝈蝈笼真的不多见了,金泉社区的刘建军
坊间忽闻青纱曲,七月流火谁振羽,蝈蝈也。提起蝈蝈来,家住金泉社区搬迁楼一带的居民有话说了:“多少年了,老刘做的蝈蝈笼子那叫别致。废弃的下脚料经他的手,摇身一变成了玲珑精致的‘小宫殿’。”闻讯,记者一早便赶去瞧稀罕。
巧手编造蝈蝈笼
昨日8时许,尽管天气有些闷热,但53岁的刘建军却早已带着他的蝈蝈笼子出摊了。没等记者靠近,大群蝈蝈鸣金振翅的喧闹声便传了过来。铁制的笼子里有数不清的蝈蝈,旁边则摆放着大小不一各式各样的蝈蝈笼子,有六角亭、四角亭,还有圆形、方形、心形的。其中一座大型的“蝈蝈宫殿”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顶方塔状的蝈蝈笼子共有5层,高约80厘米,5个“单间”里分别住着一只蝈蝈,正在比赛似地引吭高歌。
攀谈中,刘建军告诉记者,这个笼子是他历时半个月亲手制作的,用的全都是废弃木料和烧烤竹签。在现场,刘建军为记者演示了笼子的使用。原来每个小笼子都有自己的门,当顾客选定了一只蝈蝈需要拿出来时,就可以从后面抬起笼子的小门,同时拿竹签在另一侧轻轻驱赶,一只油亮油亮的大肚子蝈蝈便自己跳出来了。
提起蝈蝈如数家珍
“蝈蝈,又叫百日虫,一般情况下,从农历三月十五出壳,夏天从数伏卖到立秋,下了霜外面就见不到了。咱们本地蝈蝈有三个品种分别为铁皮、翠绿、草白……”说起蝈蝈里的学问来,刘建军如数家珍。
因为他做的笼子好玩好看,吸引了不少人慕名前来购买。这不,谈话间,刘建军就开始现场制作蝈蝈笼子了。只见他先将一块废旧的下脚料锯成所需形状,然后使用台钻打孔,再穿竹签……一会儿功夫,一个蝈蝈“小公寓”便完成了。
一旁的大妈告诉记者,刘建军做蝈蝈笼子卖蝈蝈已有20多年,街坊邻居都知道。并且,这人很随和,如果遇到老人或孩子喜欢他的蝈蝈,即便没带钱他也白送。
蝈蝈日益减少让老人很失落
谈起他的这一爱好来,刘建军告诉记者,这纯属娱乐。儿时的他生活在农村,由于物质贫乏,大人们哄小孩儿时都会抓来蝈蝈给孩子玩儿。“童年里因为有了蝈蝈,平添了许多乐趣。即便是长大进城后,我依然难以忘却蝈蝈曾给自己带来的欢愉。”刘建军告诉记者,儿时的他也曾自己动手做蝈蝈笼子,包括以高粱杆、竹子为材质的他都尝试过。
后来,为了贴补生活,他将卖蝈蝈作为营生。这么多年来,他所卖的蝈蝈都是亲自上山去抓的。酸枣窝里、野草丛里都是蝈蝈栖息地。
“这些年,蝈蝈少了,也不好抓了。”说到这时,老人显得有些失落,有时候出去一天只能抓到10来只。谈起原因,老人坦言,环境变化以及农药滥用使得蝈蝈数量剧减。而他最担心的是怕有一天再也找不到蝈蝈,像他一样很多人再也追忆不到曾经的快乐童年。
本报记者尹彩红文/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