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

日照生活36计有一种生活,叫雕刻时

发布时间:2023/1/3 0:55:34   
                            

以下文章来源于小荣说,作者孙小荣工作室

小荣说

说旅游,说品牌,说策划,说古论今。谈读书,谈生活,谈工作,谈天说地。

编者按

孙小荣工作室年原创人文旅行图书《有一种生活叫日照——旅游生活36计》,已由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发行。通过寻访日照,选取36个典型场景,将日照生活具象化;创作36篇文稿,让日照生活场景化;记录36个故事,让日照生活人格化,来展现“有一种生活叫日照”的场景体验。

“悦日照”连载系列文稿,与读者分享36种日照生活。守候住光影的自然不会是天赋,而是一份耐得住寂寞的心。匠心影雕,一场石头上的光影叙事——

三庄镇影雕艺人崔华的艺术工作室里,学徒们正一手拿着“钻石笔”,一手持小锤子在黑色石盘上敲敲点点,发生一阵连续清脆的声响。或许此时还很难将这支笔与接下来看到的“影雕”作品联系起来。这种“敲敲打打”的作画方式,最后居然成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人既惊叹又好奇。

当画面的逼真度超出眼睛所能鉴别的范围,而不得不一次次近距离仔细辨别究竟是石器还是画作时,这枚铁质的“钻石笔”让我想起了中国童话故事中的“神笔马良”,经过这支笔的雕琢,一块石头变成了眉目传神的人物肖像、千里驰骋的骏马、黑白水墨的山水画卷......

光与影的邂逅

眼前是一面人物屏风,可是几乎看不出来这是在石头上雕刻而成,倒像是一张充满颗粒质感的黑白照片。我的眼睛几乎要与这幅画贴在一起了,这时,才看清刚才的颗粒物是一颗颗凹下去的小白点,只不过因为光线照射的角度不同,它们呈现了阴暗面的变化。一幅石刻却采用物理方式表现艺术,的确让人感到好奇。

明明是在石头上作画,为何不说石雕,而说是“影雕”呢?崔华这样解释:石材是影雕的创作载体,但石雕更多强调造型造像的立体感,石材选择说也比较多样化,功能性强。影雕是立于平面上作画,所以它的创作特点集绘画、素描、摄影与雕刻于一身,既具有西方绘画艺术的透视效果,又具有中国水墨画的精神流韵。作品需在黑色石材上方能呈现“点画阴影”效果,具有浓厚的金石韵味,最终形成“影雕”艺术独特的雕像风格。

我终于明白了刚才那幅作品难用肉眼辨识的原因。光与影联手打造了一场“以假乱真”的视觉特效,而特效的最佳创作者源自一对火眼金睛和一双千锤百炼的手。

一件直径40厘米的圆形作品,由数以十万计的小白点组成。那么类似于落地屏风等大型作品以百万计算并不夸张。这也意味着,一凿一刻,手势起落无数次,才能完成一幅精美绝伦的影雕作品。

或许对于一位“手艺人”,这样的数字早就是创作的锤炼,但看似按部就班的动作经过无数次点击,却依然可以区分出哪一处凿点要轻,哪一处要重,全都靠匠人的一双眼睛。在他们眼中,光线被放入“显微镜”下辨认雕琢,大小、深浅、疏密不同的微点决定着图像成影的最终效果。

守候住光影的自然不会是天赋,而是一份耐得住寂寞的心。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专注与执着是“匠人”才有的传统。正因为在孤独中坚守且心无杂物,才能让作品以最短的距离抵达观者内心。

万千气象石上留

三庄石雕石刻工艺起源于清代,崔氏家族多年一直传承着这门手艺,一次采用“针黑白”工艺,却不经意间创造了一种新的石刻品类,影雕的万千气象最终得以留存石上。

纵然世间万千色彩,但黑与白却以持久的生命张力挑战着世俗眼光。黑白照片总是能准确捕捉人物刹那间的情绪,光影的层次质感成为无声的故事。在电影中光影闪烁着是非黑白的利益与权力的分割,人心写照亦是一个黑白世界,有伪装的阴影就有公道自在人心的正义。

也许正是“影雕”选择了黑石,才能让其充满着刚柔并济的和谐之美。

这些黑色石材以产自内蒙古的“蒙古黑”为最佳。“蒙古黑大理石”属于火山岩,其特点是颜色漆黑纯正,结构致密,研磨延展性强,为影雕的钻刻提供了可创作的“画布”,其次,这种石材质地坚硬,耐气候性好,即便是在室外也能长期保持原状而不被风雨侵蚀,为创作大型影雕作品提供了更多应用性的可能,也让影雕作品具备了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20年前,刚接触‘影雕’时,舍不得用好石头,都是去石场捡一些丢弃的废料,自己拿回来打磨,再雕刻。”崔华抚摸着自己的作品,仿佛这些黑色的石头也曾刻画出自己的青春年华,聚点成画的不仅是一幅画还有岁月光阴。

确定了石材尺寸及造型之后就需要对其进行粗磨、水磨、上光、磨边、上蜡等10多道工序修饰,直到石面变得光滑细腻,黑亮如镜,才可以开始进行创作。

“比如说,刻画一只小蝈蝈,外行人只看到逼真的昆虫造型,但是它们的真实效果就是从腿上的纤毛、头上的胡须这些以点汇面组成的流畅线条呈现出来的,所以这样一个小件如果是一个人制作也需要花上一个星期的时间。”

在学员的工作台上,不仅摆放着若干个大小不一的刀具,以及那只“神笔”叫作钻石笔之外,还有放大镜。创作的过程不能有半分疏忽,纵然是万次、亿次的凿刻,每一个点位都有其下笔的意义,绝不是随意乱点,也不可能蒙混过关,因为人物、动物的细节特征,如眼神、面部表情的修饰多一次与少一次全然不同。“有的时候宁可砸掉花费心血刻画的作品也不能辜负自己的良心。”

白玉新作吐芬芳

年,中国—中亚合作论坛在日照举行。崔华创作的影雕白玉盘作为国礼,赠送给乌兹别克斯坦副总理,也成为代表两国友谊永恒持久的纪念品。白玉盘的创意,成为影雕作品里黑色光影艺术之后的白色理想。

汉白玉取材自四川雅安地区,白如雪,润如水,是一款高档的艺术石材,但价格昂贵,尤其是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先将厚度24厘米的成品玉石板打磨成24毫米的白玉盘,几乎是一枚绣花针直径的大小。打磨过程中的损耗就有60%,也让汉白玉的成本增高。但与此同时带来的是影雕汉白玉的高贵与典雅。

白玉影雕,同时运用了影雕和油画的技法,以娴熟流畅的笔法和绘画功力在洁白无瑕的玉石上作画后再着上颜色,让油彩渗透到玉石之中,保证作品永不褪色。“影雕汉白玉在表现花鸟鱼虫、地方风俗时呈现出栩栩如生的造像以及饱含民间祝福的美好愿望,最合适不过了。”他对自己的汉白玉作品非常自信,“汉白玉的创作空间非常大,也很符合市场审美趋势,所以还是非常具有开发潜力的”。

经过20余年的细心钻研,崔华雕刻出上万件作品,作为三庄影雕的非遗传承人,守护传统文化的手艺人,他说:“手艺人,就是手上功夫要勤,必须心无旁骛地钻研,要有专注的精神,就是现在说的工匠精神,但凡一个老手艺人,都是一门手艺走一生的,我们总在感叹为什么过去的物件如此精致,而现在即便是用机器也不能很好地复原和重现,其实没有什么原因,答案就在手上。”

往期精彩

有一种生活,叫黑陶

有一种生活,叫坚守

有一种生活,叫船者匠心

有一种生活,叫莒县羊肉汤

有一种生活,叫白鹭湾偷闲

期待一杯新春绿茶驱除心中焦虑

原标题:《“日照生活36计”⑦

有一种生活,叫雕刻时光。本期主人公:三庄镇影雕艺人崔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314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