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蝈蝈 >> 蝈蝈的天敌 >> 青春语文middot艳红专栏
原创刘艳红诗意栖息的地方
《昆虫记读书交流课》
课堂“微镜头”
邹平市魏桥实验学校刘艳红
名著阅读如何推进更有效,这是我长久以来一直思索的问题。伴随着“整本书阅读”的火热,我开始研究整本书阅读的策略和方法。研究过程中,我发现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最为重要。于是,我开始尝试执教名著阅读前的“名著叩门课”,名著阅读中的“名著推进课”,名著阅读后的“名著总结课”。下面的课堂“微镜头”便是名著阅读后的“总结课”。
01“微镜头”之“交流‘读书方法’”
师:孩子们,读书,是一个陪伴我们长大的话题,它的涓涓细流最终能够汇成一片浩瀚,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使我们了解了大千世界的奇妙,也使我们的人生充满灵气、充满智慧。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共同阅读了一本书——《昆虫记》,这是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据说它创造了三个“奇迹”,谁知道?
生: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
师:对,耗费一生研究虫子的“第一人”,这是“奇迹一”。
生:这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
师:对,只为“虫子”写传记,这是“奇迹二”。
生: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
师:对,这是“奇迹三”。看看名人对《昆虫记》的评价吧。生物学家达尔文称赞法布尔是“无与伦比的观察家”,著名文学家雨果称赞法布尔是“昆虫学的荷马”,中国作家茅盾
则说“现在中国十分需要像法布尔的《昆虫记》那样的作品。”
生整理笔记
师:一个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一部值得传给下一代的书,这就是《昆虫记》。它是哈佛大学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法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也是影响世界的经典著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法布尔,走进《昆虫记》,去探究它的奥秘吧!
师:这样一本好书,你是怎样去读的呢?我们先交流一下“读书方法”。
生:当我们要读一本书时,首先要对这本书的作者及其背景加以了解。
师:对,读书之前应先了解书的写作背景。你能说一说你眼中的法布尔吗?
生:法布尔,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年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圣莱昂的一户农民家庭。因家境贫困,法布尔被送到离该村不远的马拉瓦尔祖父母家中寄养,当时年幼的他已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儿这些可爱的昆虫所吸引。7岁时,法布尔回到父母身边,并到村里读了小学。后来,法布尔家又几度迁居,少年法布尔不得不出门做工谋生。虽然学业无法继续,但是法布尔抓紧一切时间自学,15岁时,他只身报考阿维尼翁市的师范学院,结果被正式录取。毕业后,法布尔获得一中学教员职位。课堂教学之余,法布尔阅读了一本昆虫学著作,从此萌生了要毕生研究昆虫的伟大志向。那一年,他不足十九岁。法布尔生活的每一天每一夜,独自的、安静地研究,艰辛地付出,持之以恒地努力,换来的是丰硕的果实。《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如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等。
师:难怪法布尔被誉为“昆虫的诗人”,《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继续交流“读书方法”。
生:老师,我们拿到书应该先看“封面”。
师:了解完书的写作背景,拿起书,先看“封面”,这个“阅读方法”值得推广。老师想问你,通过看封面,你能了解到什么呢?
生:中文题目、英文题目、作者、译者、图、出版社、扉页。
师:还可以看到什么?
生:书被再版了多少次?
师:对,《昆虫记》已经多次被印刷了,这充分说明这本书非常——
生:受欢迎!
师:这么受人欢迎的一本书,就更加说明书中的故事非常精彩,非常吸引人。《昆虫记》讲了哪些故事?让我们再往后翻,还能看到什么?
生:译者的话,有的书是编者的话或叫序言,我们可以通过读这里的内容了解书的内容。
生:接下来翻到目录,目录是书中内容的高度浓缩,通过看目录,我们就可以把书本读薄了。师:咱们一起读一读目录,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一个数字代表一个故事,《昆虫记》一共有22个故事,都是很有趣的。
师:《昆虫记》自出版以来,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经历百年仍是一座无人逾越的丰碑。这小小的昆虫何来如此的魅力,‘诱惑’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老师推荐的“阅读方法”:通读——全书内容;精读——精彩章节;深读——感悟收获。同学们都已经通读完了全书内容,这节课,我们就一走进《昆虫记》吧。
02“微镜头”之“精彩故事我来讲”
师:《昆虫记》描写了几十种昆虫的外形以及生活习性,光蜜蜂就有11种之多,其实这些蜜蜂都是大同小异的,如果让我们来区分肯定会一头雾水,想看看法布尔是怎样区分他们,描写它们的吗?请大家交流几个描写蜜蜂的片段,对比区分一下它们的不同。
生:舍腰蜂---它的身体很有意思,中间部分非常瘦小,但后部却是非常肥大的,而这两个部分之间是由一根长线连接起来的。
生:矿蜂---这是一种细长型的蜜蜂,腹底有一条明显的沟,沟里藏有一根刺,这根刺可以沿着沟来回地移动,它的身上有红色的斑纹。
生:赤条蜂---它身材小巧,身段玲珑,细细的腰,腹部分成两节,上面小,下面大,黑色的肚皮上围着一条漂亮的红色腰带。
生:无翅黄蜂---它身上长着红、白、黑相间的条纹,它没有翅膀,形状就像一只难看而又多毛的大蚂蚁。
生:樵叶蜂---樵叶蜂是白色的,身上带着条纹,通常寄居在蚯蚓的地道里。
生:金蜂---它全身闪耀着金色、绿色、蓝色和紫色的光芒。
师:读了这些片段,你知道怎样区分这些蜜蜂了吗?谁能来说说,怎样一眼就区分出这几种蜜蜂呢?
生:每一种蜜蜂都有自己的“标签”,也就是特征。我是凭借这些“特征”辨认出来的。
师:几乎是长得一模一样的各种蜜蜂,法布尔怎么会区分得这么清楚的呢?而我们为什么一读他的描写,也能区分清楚了呢?
生:因为法布尔观察细致,且抓住特征,描写细腻。
师:对,正是因为法布尔观察细致,所以可以区分各种蜜蜂,正是因为他描写细腻,我们才可以身临其境。各类昆虫在他的笔下都是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这源于法布尔的“写作妙招”:观察细致、描写细腻。如果你打开这本书,那么你能感受到这一个个小昆虫仿佛就在你的眼前快乐地舞蹈,快乐地歌唱,快乐地生活。昆虫世界和人类世界一样有美有丑,有善有恶,有勤劳有懒惰,有热情也有冷酷。
师:下面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读到的‘昆虫故事’吧。
生:我讲的是“萤火虫捕食”的故事。萤火虫的捕食对象多为蜗牛。在捕食时,一只萤火虫会像人类进行外科手术一样,先给蜗牛注射一针麻醉剂,使它失去知觉。然后,萤火虫的客人们陆续赶来,它们用自己嘴里的两个弯钩向蜗牛体内注射一种液汁,将蜗牛的肉变成液体,然后再吸进体内,最后只剩下了空空的蜗牛壳。
师:萤火虫的捕食既优雅又残忍,让人唏嘘不已。继续分享?
生:我讲的是“螳螂”的故事:它有纤细而优雅的姿态,淡绿的皮肤,轻薄如纱的长翼。它的颈部柔软,头可以随意转动,看起来温和可人。现在它半身直起,立在青草上,表情很庄严,宽阔的轻纱一样的薄翼,像面纱一样罩着。它前腿弯曲,伸在半空中,好像修女在祈祷。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师:螳螂原来是心理学专家啊,了不起。你看,在作者心里,这些昆虫多么有趣、好玩。
生:我讲的是“蝈蝈”的故事:在7月中旬的一个夜晚,法布尔独自在田野里倾听蝈蝈的叫声。然而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他所能听到的一点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再适合不过了。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师:蝈蝈是声音柔和的歌唱家啊,适合睡前“安眠”。
生:我讲的是“苍蝇”的故事:倒挂栖驻姿势是如此艰难,然而苍蝇的倒挂姿势却截然不同。它虽然也抓挂在天花板上,但是它总要抽出时间松弛一下,随便飞一飞,操起正常姿势走一走,肚皮贴地,肢体舒展开晒晒太阳。
师:让我们“讨厌”的苍蝇竟有“倒挂”的好“轻功”,令人赞叹。
生:我讲的是“条纹蜘蛛”的故事:条纹蜘蛛的巢是用丝制成的,为了给孩子们建巢,他随心所欲地从体内抽出颜色各异的丝,最后连给自己织张网来捕食的丝都没有剩下,等待他的只有死亡。
师:条纹蜘蛛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家”竟牺牲了自己,令人扼腕叹息。
生:我讲的是“红蚂蚁”的故事:红蚂蚁是一种打架非常厉害的蚂蚁,但是它们不会寻找食物,衣食住行都要靠别人来替它们完成。为了达到它们的目的,它们就去抢不同种类蚂蚁的食物,比如红蚂蚁,把别人的蛹运到自己的窝里。
生:我讲的是“蟋蟀”的故事:居住在草地上的蟋蟀,差不多和蝉一样有名。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它常常慎重地选择住址,一定要排水优良,并且有温和的阳光。它不利用现成的洞穴,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点一点挖掘的,从大厅一直到卧室。
师:小小的蟋蟀竟能创造这样舒适的“家”,令人难以置信。
生:我讲的也是“蝈蝈”的故事:蝈蝈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蝈蝈在树上,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它几乎总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师:蝈蝈厉害吧,“挑战”庞然大物,竟还能成功,太了不起了。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最精彩的片段,细细品析。
“微镜头”之“精彩片段我来赏”
师:片段一:螳螂----但那个可怜的蝗虫移动到螳螂刚好可以碰到它的时候,螳螂就毫不客气,一点儿也不留情地立刻动用它的武器,用它那有力的“掌”重重地击打那个可怜虫,再用那两条锯子用力的把它压紧。于是,那个小俘虏无论怎样顽强抵抗,也无济于事了。接下来,这个残暴的恶魔鬼胜利者便开始咀嚼它的战利品了。它肯定是会感到十分得意的。就这样,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地对待敌人,是螳螂永不改变的信条。请同学们以同桌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边读边品边交流。
生自由品读
师:谁先分享一下自己的赏读成果。
生:读得声情并茂。螳螂是昆虫世界的霸王龙,它看上去相当美丽,大家以为它是一种善良的昆虫,恰恰相反,它竟是昆虫世界里最凶猛的食肉动物,主要是吃蚱蜢、黄蜂、蟋蟀等等。据说它们还自相残杀。
师:你的品析让我们更了解螳螂了,我们与螳螂的距离更近了。继续分享?
生:在作者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我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
师:你觉得这得益于什么呢?
生:得益于法布尔对昆虫拟人化描写。
师:对。拟人手法的运用让整部作品变得“温情脉脉”,“拟人手法”是最大的“写作妙招”。
生:在这个片段中,作者着重于对螳螂的动作进行描写,生动形象地为读者展现了微小的昆虫世界中“残忍”的一幕,不仅体现了螳螂的英勇凶猛,更表达了作者对螳螂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还巧妙地借用昆虫折射了人类的一些特性。
师:你透过文字,看到了文字背后站着的法布尔。法布尔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而这确实源于对生命的热爱。继续分享你读到的精彩片段。
生:在这个绿色的小小世界里,不知道会有多少忙碌的小生命生生不息。赏析:简单的一句话,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对自然浓厚的兴趣与热爱。
师:法布尔对大自然的热爱是他写就《昆虫记》的动力和源泉。
生:它的胸下有一片胸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佩带在一个威武的大将军胸前的一块闪着银光的胸甲。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水甲虫的胸翼。
生:在水面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堆闪着亮光的“蚌蛛”在打着转,欢快地扭动着,不对,那不是“蚌蛛”,其实那是豉虫们在开舞会呢!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出豉虫在水塘里的热闹场面。
生:离这儿不远的地方,有一队池鳐正在向这边游来,它们那傍击式的泳姿,就像裁缝手中的缝针那样迅速而有力。赏析:把池鳐的泳姿比作裁缝的缝针,凸显其迅速有力和熟练。
生:那池水浅浅的,温温的,水中露出的土丘就好像是一个个小小的岛屿。赏析:温馨的叠词,表现作者对池塘的喜爱,比喻句表现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生;有时候它也会利用极小的贝壳七拼八凑地拼成一个小鞘,就好像一件小小的百纳衣;有时候,它也用米粒堆积起来。布置成一个象牙塔似的窝,这算是它最华丽的住宅了。赏析: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拟人表现出石蚕的艺术才能,让人会心一笑。
师:以“拟人”为主,多种修辞方法的使用,让《昆虫记》的文字鲜活、有生命力。
生:野蛮的水甲虫还在继续凶狠地撕扯着小鞘,直到知道早已失去了想要的食物,受了石蚕的骗,这才显出懊恼沮丧的神情,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地把空鞘丢下,去别处觅食了。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水甲虫和石蚕的斗争,“无限留恋又无可奈何”,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生: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赏析:运用类比的手法说明石蚕的鞘的完美。
生: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厌恶它歌声中的烦吵浮夸。赏析:作者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把四年和一日作对比,突出蝉生命的不易,表现出对蝉的喜爱,对美丽一生无悔一生的叹服。
生:那种钹的声音能高到足以歌颂它的快乐,如此难得,而又如此短暂。赏析:以这样一句结尾,让人感慨非常,蝉是聒噪的,但同样也是勇敢的。
师:《昆虫记》是作者对昆虫最直观的研究记录,影响了无数科学家、文学家及普通大众,其文学及科学非凡的成就受到举世推崇。它行文优美,生动活泼,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和诗意,被公众认为跨越领域、超越年龄的不朽传世经典!同学们真把《昆虫记》读活了,为大家点赞!
“微镜头”之“感悟收获我来谈”
师:下面我们来“制作昆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