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蝈蝈 >> 蝈蝈的天敌 >> 史读新乡汉风如画人民资讯
“救我”!“快救救我们!”蝈蝈刚一睁眼,就看见几只狗一瘸一拐跑了过来,后面还有翅膀受了伤的天鹅,几个古装打扮的人正手持器械追赶过来。
“呔!尔等何人,竟敢伤害狗狗和珍稀鸟类,真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
正在兴头上的古人被我这一声断喝,顿时愣住了,追赶的动作也停了下来。小动物们趁机躲到我的身后。
“你是哪冒出来的?穿衣打扮咋这等模样。”几人见我是孤身一个,便大着胆子走了过来。
我赶忙张开双臂护着身后的狗狗和天鹅,“站住!你们再动我就报警了!”顺势掏出手机,准备拨打森林公安电话。
他们一见我手中的小方盒子,还以为是什么厉害武器,便站着不动了。“别,我等不追便是了。真是扫兴,只能再去找找豺狼虎豹了。”几人边嘟囔边折返回去。
见着猎人们走远,天鹅先打开了话匣子。“谢谢你救了我们,真想跟你去现代,因为在我们汉代,我和狗狗常常被下酒。”
“晕!”我一拍脑袋,却发现自己只是歪在电脑桌前打了个盹,笔记本屏幕上还是刚才敲下的“史读新乡:风起牧野汉韵长”几个字,旁边则是搜集过来一大堆汉代文史资料。
“老板!来几个串,三个小的,两个大的,小的辣椒少放,大的孜然多放!啤酒来五瓶,两瓶凉的,三瓶常温的。”
一到夏天的傍晚,
不过也不用太得意,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西汉:公元前年-公元8年东汉:公元25年-公元年),我们的先辈们就已经把烧烤玩得很溜,而且也是美酒加持,还有美女歌舞助兴,绝不亚于今天一些啤酒厂家的地推活动!
就拿西汉的开国皇帝刘邦来说,这也是个爱吃肉喝酒的主,在平定淮南王英布反叛返回途中,就顺道回了趟老家沛县(今江苏省徐州市境内),把过去的亲朋召来,喝酒吃肉,大摆宴席十多天。期间,喝到兴头的刘邦还手舞足蹈,击筑唱出了一首千古名作——《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看看人家,不愧是逼格高的大人物,喝酒吃肉居然成就了佳作,让这位汉民族和汉文化开拓者,在中国诗歌史上也名垂千古!
由于汉代出现了专门的炉灶,还有大一统帝国社会的稳定,张骞出使西域后外来果蔬粮食的引进,各种家禽家畜和野味的加入,以及香菜大葱等调味品的出现,让汉代的餐桌摆脱了秦代的单调,不亚于我们今天宴席的丰盛。
新乡作为豫北重镇和九省通衢,西接丝绸之路,东连齐鲁出海通道,自然也是物产丰富,“汉”味十足。
《汉书·召信臣传》记载,长安皇家菜园中建有大房屋,昼夜生火,以“种冬生葱韭菜茹”,看来汉代人们很会享受生活,知道利用温室种植反季节蔬菜来丰富餐桌。那时候咱们新乡不仅和汉代其他地区一样,能享受20多种蔬菜,还能吃到荔枝、龙眼等岭南地区的水果,更能吃到西域来的葡萄、胡桃等新玩意;还可以享用用豆制作的酱油、豆豉、豆腐,以及醋、胡椒、蒜、姜和麻油等。
当时的新乡,和今天一样,是两汉时期
汉末刘熙《释名·释饮食》载:
查阅资料可见,汉代人们加工食物虽然仍然以蒸、烤、煮为主,但已经掌握了
虽然汉代人常常一天吃两顿饭,但是有酒有肉有菜有瓜果,营养也不差。而且还出现了类似于今天的火锅——青铜染炉。这种炉子主体为炭炉,下部是承接炭灰的盘体,上面放置一具活动的铜锅。与之对应的还有装酒的大陶缸,注明酒的名称、种类和重量,比如
汉代人大多实行分餐制,宴饮时席地而坐,菜的多少按照等级高低而定。一人一案,一人一炉,就着烤狗肉,喝着粮食酒和葡萄酒,甚至还有歌舞助兴,真是无比惬意。西汉人桓宽编撰的《盐铁论·散不足》就记载上层社会餐饮的奢靡——
看到这,你是不是都有穿越到汉代,潇洒一番的冲动?不过不要高兴得太早,因为汉代贫富分化比今天严重得多。达官贵人吃啥有啥,要是穿越当个平民百姓,有啥吃啥就不错了。因为在整个汉代,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太平年间也只是勉强吃饱而已。不过也正是从汉朝开始,中国的饮食文化逐渐告别了粗鄙,走上了正途,才有了后世的辉煌。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汉字
说起汉字的起源,我们自然会想到仓颉造字,而仓颉故里,便在新乡的
如今,汉字经过数千年的演变,成为拥有华美外形、跨越地域隔阂,打破时间壁垒,凝聚民族气节的文化载体,早已深深融入每一个中国人的基因里。
在我们新乡,从中小学到大学,每年都会举办汉字大赛;并且还孕育出许多著名的书法家、电视节目主持人,所以新乡人的举手投足里,都有着传承中华文化,彰显汉字之美的气韵。
千年水运
汉服
全称“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汉服中的“汉”字的词义外延亦存在着由汉朝扩大为整个民族指称的过程。
他们集聚在大学周围、大型商超或步行街附近,用点滴的行动践行古风,感染和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国潮,增强着青年一代的民族自信心。
可以说,每当在城市街道或者太行山水间看到这些身着汉服的新乡人,就有一种自豪,一种说不出来的美。这正是:
新乡,依
新乡有广阔的平原,发达的灌溉水系,良好的土地耕作条件,适宜人类生存。所以从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考古发掘在新乡辉县市开始后,新乡便在新中国的考古历史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及新乡市文物考古工作者更是在新乡开展了大量的田野考古工作,出土了许多珍贵文物,填补了新乡文物史上的诸多空白。
其中仅发掘的较大规模汉墓就有——新乡火电厂汉墓群、
这些汉代墓葬具有多重的历史文化价值,折射出汉代新乡地区的社会风貌。例如年,在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进行考古发掘时,曾在辉县市常村镇大官庄村发现了一座距今多年、罕见的一墓九室东汉墓葬。
这一墓葬为多室式土坑砖室墓。全墓由长斜坡墓道和9个砖室组成,其中券顶砖室5个,穹窿顶砖室4个。墓道位于墓室东部,长18米,上口宽70-厘米。在前堂左右各有一单体穹窿顶和券顶墓室,在后厅左侧为一单体穹窿顶顶墓室,右侧为两个并排的券顶墓室。汉代墓葬一般为一室一侧或两侧,这种一墓九室的墓葬极为罕见。
又如年原阳县文化艺术中心人防工程项目建设时,经考古勘探发现了一批古代墓葬。共发掘的汉代空心砖墓28座,随葬品多为仿铜陶器,还有鼎、盒、壶、钫,和少量的铁剑、铜镜及半两钱。这一西汉时期古黄河南岸的家族式墓葬群,对研究新乡地区汉墓发展规律及汉代丧葬习俗具有重要的作用。
有汉墓,自然少不了汉陶,新乡的汉代先民们用智慧的双手,烧制了形式多样的陶器,发明了较为先进的烧陶技术。
年秋,新乡市文管会在凤泉区前郭柳村征迁土地中,发掘出汉代墓葬七座、窑址六座,其窑门、火膛、窑床和烟道保存较好,设计科学,功能完善,在豫北地区并不多见。年11月上旬,新乡市东干道液化气供应站工地,就发掘出一座保存较为完好的西汉对称双火膛烧陶窑,窑内出土遗物丰富,有陶豆、盆、罐、碗、瓶、瓮、空心陶球以及空心砖等,成为新乡汉代制陶工艺的生动见证。
在新乡所出土的汉墓中,常随葬一种很特别的陶制飞禽——陶枭。枭是
“各位,我先干为敬,然后再一个个碰”。
在日常的酒席饭桌前,我们经常会听到类似的劝酒话。其实,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新乡人就盛行饮酒。在新乡所挖掘的汉代墓葬中,发现了不少饮酒器皿,如成套的酒器耳杯和三足樽。饮酒器皿不仅为饮酒提供了工具,也是饮酒得以进行的重要保障。其次,新乡所挖掘的汉墓中还有大量的随葬谷物,表明汉代新乡地区酿酒的原料充足。
酒肉穿肠过,有酒自然离不开肉。在汉代,新乡就有了发达的养猪业。在新乡西汉中晚期的墓葬中,就开始发现随葬的陶猪圈明器;到东汉时期,这种现象更加普遍。这些陶制明器猪圈大多经过精心的设计与科学的规划,在猪舍的设计和建造方面都非常考究,追求合理实用的最大化,它们均有圈墙,多数为二层设计,增加了储存猪饲料的仓房。同时这些陶制明器猪圈内多模制母猪及猪仔,有的猪仔多达8只,印证了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富足。
到东汉后期,新乡地区汉墓中随葬的动物陶塑种类开始增多,陶羊、陶牛、陶猪、陶鸡和陶狗共同组成一个六畜兴旺的汉代农业理想的家园模式;地主庄园经济比较繁荣,随葬器物中明器的器型数量和种类更加丰富,陶猪圈与仓、井、灶等组合,取代传统仿铜制礼器。陶猪和陶猪圈也由最初的形制简单、制作简陋,逐渐向形制复杂、制作精良、功能实用方向等发展。
太行巍峨,黄河汤汤。在美丽富饶的新乡,不仅有汉字、汉服、汉墓和汉陶,而且还有大量的汉玉、丰富的
在汉代,
岁月更迭,时代变换,新乡地区的汉代先民早已作古,但是他们留下的璀璨的汉代文明却一直伴随着我们,滋养着这座文明之城的今天和明天,激励着多万卫河儿女砥砺奋进,继续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为新时代更加出彩勠力同心,筑梦未来!
(来源:相约新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4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