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蝈蝈 >> 蝈蝈的天敌 >> 蹬倒山,桑门夹,大油蚂蚱和乖子你都
小时候,每年秋天,也就是农历的8月中旬到9月初,是孩子们比较高兴的日子,特别是男孩子,他们会结伴而行,去到玉米地或大豆地里捉“蚂蚱”.
小伙伴们踢开草,有蚂蚱飞出,就紧追不舍,土色的不抓,传说中有毒.最喜欢的就是大大的桑门夹和大油蚂蚱..一下午能收获很多,然后找点玉米秸,点上火,美美的一顿"田园烧烤"
小时候的秋
似乎有着更沉甸甸的内容。
工作以后,
这些快乐的记忆,却越来越远..
蝈蝈在莱阳的称呼是:“乖子”!
那时候,生产队里的玉米和大豆一般都是间作,6行玉米2行大豆,这样通风透光,有利于两种作物的生长,也给“乖子”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那时没有农药,昆虫们都是依靠天敌之间相互制约生存数量。乖乖”爱吃豆叶,从上午9点多钟到下午5点多钟,田间里到处是乖乖”的叫声。
那时,将捉到的“乖子”一般都放到自己用高粱秸做成的三角形的或用苇篾编成的椭圆形的或用小葫芦做成的圆形的“乖乖””笼子里。“乖子”最爱吃豆叶、大葱白、大白菜叶。
“乖乖”笼子照片
每年9月上中旬是“乖乖””的产卵时候,它们各个拖着大肚子,活动迟缓,只要看到不让它蹦了,就能抓到,抓到后我们都会用牛筋草的莛从“乖子”的脊背穿过穿成串,每串能穿10多个.
把“乖子”拎回家,大人就会在锅底里用麦秸草烧烤着,过了一会,“乖子”逐渐变大,颜色逐渐变成黄褐色了,也发出了诱人的香味,烧好的“乖子”吃起来特别特别的香,由于它满肚子籽,嚼的过程中还会发出一种咯嘣咯嘣的声音,它的味道比蝉的幼虫(解留猴)还好吃,是哪个年代孩子们能吃到的最好的美味之一。
如今这种昆虫越来越少了,小孩子们也体会不到我们当年的乐趣了,偶尔在集市上看到有卖的,价格也能卖到10元一只。当年捉“乖子”的景象也只有在回忆里了!
还有一种体型比较大的蚂蚱
莱阳人叫他"桑门夹"
喜欢在庄稼地里生活,"桑门夹"却是孩子们的最爱。
有时,你会看到一只“桑门夹”背上还趴着一个,那时候总以为它是背着它的小宝宝.....大人说它们是一对,实在传种接代..背上那个小的是公的.小孩子这时候逮到它,一下两个,会超级开心的.
那时候小孩子捉到桑门夹,喜欢并排捏住它的双腿关节下方,桑门夹就会不停的向你"磕头"求饶.哪快乐的情景,现在想起,历历在目..
还有一种蚂蚱,身材细长,里翅是粉红色,特别机敏,蹦得高,飞得远,,也是飞起来唯一有响声的蚂蚱。
夏日的中午,太阳正毒,庄稼、草木都无精打采,大地上空热浪滚滚,旷野一片寂静。突然,远处传来“哒哒哒”清脆的响声,一条粉红色的弧线从碧绿的田野上划过,不用问,那是不甘寂寞的“嘎哒剪子”又在秀肌肉。
还有一种体型比较大的蚂蚱
莱阳一般称它为
"大油蚂蚱"或“蹬倒山”
它全身碧绿,长短粗细和大拇指头差不多
或许是因为蚂蚱中老大的缘故,它不屑于在低矮的草丛中与其他蝗虫为伍,形单影只地趴在河堤、沟崖的棉槐、野柳等灌木枝上,与绿色的叶子浑然一体。很少见它主动飞,你去捉的时候,它用前爪紧紧抱住枝条不放,同时用粗壮并带有锯齿状的后腿拚命蹬你,劲头很大,不小心让它咬上或者被带刺的大腿蹬到,指头肚子顿时鲜血淋漓。
所以孩子们见了它尽管激动得心跳,手却在哆嗦,胆小的只好叫身边割草的大人来帮忙:快来!这里有一个‘蹬倒山’....
还有很多很多关于农村童年的美好回忆,庆幸自己的童年在那样美好纯朴的农村待过,城市的生活会让我觉得无所缺,但在农村度过的那些日子,会让我感觉无所不幸福!
综合:毛树东作品,杨福迅作品.
阅读原文更多莱阳本地事!底部可写您的留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