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

小升初写景类散文阅读

发布时间:2023/5/7 18:13:33   

一、阅读技巧

v写景类散文:

不同时间的景色(春有百花秋有月,夏之清风冬之雪)

不同天气的景色(“晴西湖不如雨西湖,雨西湖不如雪西湖”)

不同地点的景色(江南水乡;塞北荒漠;北国冰雪)

v写景特点(抓五感)

视觉:色彩、形态、数量、动态变化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

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

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

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

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

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听觉:声音(主动;被动)

流水的哗哗声与芦苇的沙沙声,仿佛是情意绵绵的絮语。流水在芦苇间流动着,一副耳鬓厮磨的样子。但最终还是流走了——前面的流走了,后面的又流来了,没完没了。芦苇被流水摇动着,颤抖的叶子,仿佛被水调皮地胳肢了。天天、月月、年年,水与芦苇就这样互不厌烦地嬉闹着。

嗅觉:气味

冬天过于漫长,让人厌烦,孩子们眼巴巴盼着春天。数到“五九”,后海沿岸的柳枝蓦然转绿,变得柔软,散发着略带苦涩的清香。解冻了,冰面发出清脆的破裂声,雪水沿房檐滴落,煤焦油的冰坨像墨迹洇开。我们的棉鞋全都变了形,跟蟾蜍一样趴下,咧着嘴,有股咸带鱼的臭味儿。

味觉:味道

辣椒实在是妙。几条入口,就会舌头发麻,张嘴丝丝吸气。再吃几条之后,浑身大汗淋漓,血脉通畅意气飞扬。因为生活太平淡而厌世的人,有了辣椒的刺激生活变得丰富多采,也会绽开笑脸。征服欲强的人,征服社会、征服自然没有能力,征服萝卜白菜又不够意思,辣椒勇猛暴烈而不会反抗,是最理想的征服对象。

触觉:质地,温度,触感

草是潮湿的,花是潮湿的,风车是潮湿的,房屋是潮湿的,牛是潮湿的,鸟是潮湿的……世界万物都还是潮湿的。   葵花穿过潮湿的空气,不一会儿,从头到脚都潮湿了。她的头发本来就不浓密,潮湿后,薄薄地粘在头皮上,人显得更清瘦,而那张有点儿苍白的小脸,却因为潮湿,倒显得比往日要有生气。   一路的草,叶叶挂着水珠。她的裤管很快就被打湿了。路很泥泞,她的鞋几次被粘住后,索性脱下,一手抓了一只,光着脚丫子,走在凉丝丝的烂泥里。

v写景手法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夸张)

2.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3.五感描写(视听嗅味触)

v一般答题格式:

借景抒情,写出(写作对象)+(特点),表达作者的喜爱/赞美/怀念之情

二、阅读训练

我爱家乡的秋夜

① 家乡的秋夜素雅、幽静。

② 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

③ 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柔和的月光下,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碧绿的翡翠,水稻的叶子挑起一粒粒的秋露,远远望去,好像珍珠撒在翡翠上,绿得逗你的眼,亮得闪你的目。月光慢慢地从浓密的竹林里一丝一缕地透过来,撒在细密的竹叶上,撒在亭亭玉立的竹茎上,撒在浓黑的小草上。叶的碎影、枝的碎影、茎的碎影,重叠错落,把竹的绿映照得深浅明暗,美丽极了。

④ 柿子园里的景色更是迷人。走进柿子园,枝繁叶茂的柿子树上,挂满了沉甸甸的柿子。黄澄澄的柿子,晶莹透明,令人垂涎欲滴。

⑤ 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瑶寨的小伙子、大姑娘能歌善舞,每当夜幕降临,他们就会载歌载舞,用山歌来表达对生活的赞美,用舞蹈道出丰收的喜悦。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似男高音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这声音在空旷的山野间回荡,如春蚕的咀嚼声,似清风拂过杨柳,又似草原上的野马在奔驰……

⑥ 夜深了,人们睡了,大山睡了,湖也睡了,只有风儿还在神采奕奕地守护着。风儿把湖面吹醒,在月光的朗照下,湖面闪动着片片银光。柳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在这深夜里,偶尔传来几声汽车喇叭声,那是家乡的经济命脉在流动。那响彻夜空的鸡鸣声,划破了黑夜的幕布,预示着黎明即将到来,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

1.根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词语。

(1)不愿意显得比别人差。()

(2)馋得口水都快要流下来。形容非常馋或眼红。()

(3)指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欢乐。()

(4)一眼望不到边。形容十分辽阔。()

2.作者说:“家乡的秋夜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请简要说说这首交响曲是由哪些曲声构成的?

3.按下列要求,分别从文章中找出一个相对应的句子摘抄在下列横线上。

比喻句:

拟人句:

排比句:

4.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从哪里可以直观的看出来?

1.(1)不甘示弱(2)垂涎欲滴(3)载歌载舞(4)一望无际

2.瑶寨小伙子、大姑娘们的山歌声;蝈蝈哼着小夜曲;蛤蟆弹奏大提琴;青蛙唱高音;蟋蟀伴奏。

3.示例:(1)家乡的秋夜像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2)柳儿也不甘示弱地飞舞着,梳理着自己的秀发。

(3)田野里的小艺术家们也不甘示弱:蝈蝈们欢快地哼着小夜曲;蛤蟆用粗大的喉咙在弹奏大提琴;青蛙似男高音唱着那粗犷嘹亮的歌儿;蟋蟀们更是尽情地伴奏,构成了一首绝伦无比的交响曲。

4.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秋夜的一种喜爱和赞美之情。从题目“我爱家乡的秋夜”及文章第二自然段“我对家乡的秋夜有一种眷恋之情,我爱家乡的秋夜。”可以直观地看出。

听雨

①听雨是一种享受——心灵上无与伦比的、愉悦的、平和的、自然美的享受。

②有雨的日子,我就听雨。

③听春雨的_____,听夏雨的_____,听秋雨的_____,听冬雨的_____,听雨的低语,听雨的轻诉,听雨的呜咽,听雨的微笑,听雨的吟唱,听雨的呐喊,听雨的怒吼。

④“天街小雨润如酥。”那是怎样的一种雨啊!一种甘润如酥、“润物细无声”的初春细雨。那又是怎样的一种雨声啊!一种无声似有声,有声更似无声地在心中奏成一曲优美的歌的是具有春之魅力的温柔雨声!仿佛是听那遥远的星星甜美的呢语,又似绿叶吻着花瓣的柔情。

⑤春雨是柔情,夏雨是豪放而不拘一格。

⑥它有时心平气和,温情脉脉;它有时怒气冲冲,喊叫连天。于是便有晴天小雨,于是又有了“黄梅时节家家雨”,于是还有了倾盆大雨,于是更有了铺天盖地的暴雨。这就是夏雨。——一种淋漓尽致无所畏惧的雨!

⑦听着夏雨,才恍然惊觉生命是如此多姿多彩而又壮丽辉煌!

⑧秋雨,原该是一种婉约的风韵,但在那已飘过的秋雨中,却染透了无穷的哀愁、孤寂与挥之不去的满笔愁绪。

⑨“哪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秋夜残灯灭,细雨缠绵,该是一份何等凄婉的哀怒和忧寂啊!夜雨敲窗急,玉人伤心泣,这又是怎样的一种无奈与哀怨啊!淅浙沥沥的秋雨却是一份深深的感伤!

⑩秋雨依旧,年代却已不再,我们心中的一份秋雨声又是怎样的呢?

?“质本洁来还洁去。”伴雪而来,随风而去,不知是飘逸,还是深沉。哦,这就是冬雨么?或许是一年的思虑俱在寒冬堆积,于是冬雨也无语而沉思。听冬雨之声,是听远方一声低语,一种思念,一句祝福,一份安慰,一缕温馨,在这飘雪的寒冬,为我易冻的心燃一堆圣火,于是便看见春天向我走来。

?哦,听雨,仿佛是读一首隽永的小诗,听一曲悠扬的古乐。听雨,原来是在一种美的意境中,寻求一分诗意。

?听雨,是一种享受——享受自然与我!

1.文中写了一年四季的雨。写春雨的是第_____自然段,写夏雨的是第_____自然段,写秋雨的是第_____自然段,写冬雨的是第_____自然段。

2.下面是形容不同季节雨的特点的词语,阅读第③自然段,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填在横线上。

A.豪放      B.婉约      C.温柔      D.深沉

3.第③自然段中,作者说“听雨的低语,听雨的轻诉,听雨的呜咽……”雨会说些什么呢?请你展开联想或结合短文内容,写一写。

4.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摘出两句,并指出所用的修辞手法。

(1)

(2)

5.本文首尾照应,突出中心,强调“听雨是一种享受”。这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呢?

1.④ ⑥⑦ ⑧⑨ 

2.C A B D

3.言之成理即可。

4.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1)拟人:它有时心平气和,温情脉脉;它有时怒气冲冲,喊叫连天。

(2)排比:听雨的低语,听雨的轻诉,听雨的呜咽,听雨的微笑,听雨的吟唱,听雨的呐喊,听雨的怒吼。

(3)引用:“天街小雨润如酥。”那是怎样的一种雨啊!

5.作者在这里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欣赏四季不同的雨,在欣赏这种自然美的同时,心灵得到升华,享受到自然和谐的那种无与伦比的愉悦、平和的自然美。

独爱藕花深处

① 浮云在平静的小湖里打量着自己有些单调的身影,湖里也只有三两只鸭子在几竿残荷的枯茎中穿梭。小湖最落寞的便是秋冬季节,只怪那时“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如果有荷,小湖便多了几番风韵,浮云的倒影也不会如此孤单冷清了。

② 想那时一声春雷,一场春雨,江南的湖泊、池塘都渐渐舒展开身子,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世界:湖堤上的草什么时候发芽了?围埂上的烟柳什么时候吐绿了?更奇怪的是谁将一支毛笔插在水中?笔尖的清香引来一只蜻蜓站在上面,抖着翅膀仿佛在为小荷歌唱。蜻蜓哪里知道,看风景的它早就走进了杨万里的诗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只需几天工夫,东一支,西一支,赶集似的从水里冒了出来。它们又像紧握的拳头慢慢地打开了,成了手掌,再后来一个又一个地或如碧绿的盘子铺在湖面,或如撑开的绿伞宛立在水中央。

③ 六月来临,湖里就热闹起来了。如果是雨后,这种感觉更为鲜明,几只青蛙蹲在圆盘上高声唱和,一阵风过,伞面上的珍珠儿,左右滚动,一不小心便滑落水中。六月天气燥热,最美的事便是独自站在湖边烟柳浓阴之下,看荷叶田田,赏映日荷花,轻轻吟诵”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眼前好像出现了一群红男绿女,荡舟采莲的画面,“荷叶罗裙一色栽,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是乱花迷眼,还是人之自迷,碧叶共罗裙一色,芙蓉与人面难分。

④ 我没有夜渡荷塘的经历,但我也曾采过莲蓬。生于江南水乡,没有采莲的经历是难以令人置信的。

⑤ 划一小船行至藕花深处,也就驶进了属于水乡孩子的乐园!水根曾是我们中游泳的高手,我们经常结伴到湖中采莲。一竿撑过,密密匝匝的荷叶向两边分开,船一驶过,便又摇摇摆摆地并排在了一处,不是船在行,荷在动,岸上的人是难以发现我们的。有时候水根搞起恶作剧,故意晃动小船,同行的女孩子吓得抓紧船舷,尖叫声,笑骂声便在荷叶间飘荡。天热了,摘一片荷叶顶在头上,那是天然的伞;口渴了,用荷叶舀一汪水,喝在嘴里,甜在心扉。摘一个莲蓬,剥掉外衣,饱满的籽粒就露出来了,去了外面的青皮,美美地品尝着白嫩的莲子。吃够了,船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一个又一个的莲蓬就落进了我们的船里。多少年来,莲叶间的清香,小伙伴的嬉戏一次又一次地甜蜜了我的梦乡。

⑥ 江南多有池塘、湖泊,人们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条件种植莲藕。据说莲藕的功用多着呢,妈妈曾叮嘱我回家给奶奶买东西,只要买点藕粉就行了,其它的东西她都不怎么爱吃,独有这藕粉例外。

⑦ 爱莲,同予者何人?宋朝的周敦颐常独自叹息。其实,爱莲者众矣,我们乡下叫莲的、叫荷的、叫芙蓉的女孩子多着呢!爱美之心,高洁之好,人皆有之,岂止周公一人呢?

1.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或景物描写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划线词进行赏析。

(1)想那时一声春雷,一场春雨,江南的湖泊、池塘都渐渐舒展开身子,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世界:湖堤上的草什么时候发芽了?围埂上的烟柳什么时候吐绿了?更奇怪的是谁将一支毛笔插在水中?

(2)如果是雨后,这种感觉更为鲜明,几只青蛙蹲在圆盘上高声唱和,一阵风过,伞面上的珍珠儿,左右滚动,一不小心便滑落水中。

2.赏析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1)只需几天工夫,东一支,西一支,赶集似的从水里冒了出来。

(2)多少年来,莲叶间的清香,小伙伴的嬉戏一次又一次地甜蜜了我的梦乡。

3.文章结尾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4.奶奶爱吃藕粉的情节看似与本文主题无关,能否删去?请说明理由。(3分)

1.(1)这句话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前一句将湖泊、池塘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初春荷塘满眼春色,生机勃勃的景象。“渐渐舒展”形象地写出湖水,池水解冻,水波荡漾的情景;最后一句把荷花比作毛笔,写出了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插”这个动词生动地写出荷挺拔,俊秀,富有生机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

(2)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青蛙人格化,同时运用到了听觉描写与视觉描写,青蛙“高声唱和”与荷叶水珠滑落二者视听结合,写出了春天荷塘一派欢快、生机勃勃的景象。

2.(1)“冒”生动形象地写出院荷迫不及待地钻出水面的情景,富有动感。表现了荷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生长的状态,体现了作者对荷的喜爱。

(2)“甜蜜”本身是形容词,在这里用作动词,是“使我的梦甜蜜”的意思,生动地写出故乡,童年,荷在“我”心中的印象极深,极美。

3.结尾句的意思是喜欢莲的人很多很多,可不仅仅是周公一人。用反问的句式突出作者对莲品质和精神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莲深深的喜爱。引人思考,深化主题。

5.不能删去。藕粉也是荷的产品之一,是荷带给人们的又一项美好享受。奶奶爱吃藕粉这个情节从一个侧面说明荷的贡献大,更表现出人们对荷的喜爱。突出文章的中心,所以不能删去。

夏感

①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轻飞慢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的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③夏天的色彩是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花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⑤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已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⑥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

1.根据文章内容解释下列词语。

春华秋实:

闲情逸致:

2.作者认为春天的色彩是的,贮满;秋的色彩是的,标志着;夏天的色彩是的。请你在原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火红的太阳烘烤着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船。”

(2)“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4.文章的第②段都从哪几个方面的感觉来描写夏天到了?通过这些感觉表现了什么?

1.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闲情逸致: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2.绿色;希望之情;事物的终极_;金黄_;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种中性的黄色。

3.(1)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麦浪扑打山、云、汽车比作海浪涌着船,从触觉和视觉的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夏天炎热的气候和丰收的景象。

(2)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植物们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夏天植物们蓬勃的生命力,使读者读起来有一种“冲”的劲头.仿佛自己也身临其中,充分体现了“蓬蓬勃发”的拼劲。

4.从视觉;听觉;触觉三个方面描写夏天到了。从不同的感官角度生动地描写了夏天的磅礴气势。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483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