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蝈蝈 >> 蝈蝈的形状 >> 火洲之地吐鲁番看了这么多年西游记
相信《西游记》这部电视剧一定是所有人的童年,
其中孙悟空三借芭蕉扇,
扑灭火焰山的故事你一定不陌生。
充满奇幻色彩的火焰山,
就藏匿于火洲之地吐鲁番之中。
(孙悟空三借芭蕉扇)吐鲁番的景点多且杂,如果只有一天时间的小伙伴一定要提前确定一下想去景点,规划好行程。
这里为大家推荐一条全是经典景点的线路:
柏孜克里千佛洞-火焰山-葡萄沟-坎儿井
以下是我的推荐理由!
劫后余生下的文化瑰宝-柏孜克里千佛洞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东45公里火焰山上,木头沟西岸的悬崖上。
目前现存壁画有40多个,总面积达平方米,是吐鲁番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也是新疆境内较大的佛教石窟寺遗址之一。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凿于南北朝后期,经历了唐、五代、宋、元长达7个世纪的漫长岁月,这里一直是高昌地区的佛教中心。
在历经了麴氏高昌王国的发展之后,柏致克里克在唐西州时期名叫“宁戎寺”,是新疆地区重要的佛寺中心,久负胜名。
北庭大都护杨袭古曾重修寺院,从这一事实说明,柏孜克里克石窟在当时已发展成为西庭地区的一处佛教圣地。
属于这时期的洞窟有16、17、25、27、31、42、69号窟,以上洞窟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十一世纪以后重新修绘的,这一时期壁画题材主要是发源于中原地区的大型经变画。
盛唐的新画风进入了高昌石窟,将用线造型的艺术技巧推向高峰,画面线条简洁流畅,刚劲有力,寥寥数笔,形神兼备。
回鹘高昌是石窟群最繁华的时期,公元13世纪末,高昌王室东迁甘肃永昌,加之伊斯兰教传入吐鲁番后,佛教渐衰,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随之衰落。
20世纪初期这里屡遭俄、德、英、日等列强的盗劫破坏,壁画人物的眼睛全部被挖掉,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更是雪上加霜,面目全非。
虽遭严重破坏,但劫后余生的佛座华丽精致,残余的壁画内容丰富,颜色鲜艳夺目,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仍不失为一座规模宏大的文化艺术宝库,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果赶得巧,在洞窟旁,还能遇到一位身着传统民族服饰的维吾尔族的老人弹奏着热瓦普。
也许弦乐就是有这样的功效,每次弦跟弦共鸣的时候,那种带着凄凉的调子会让人潸然泪下。就连最欢快的曲调,用弦乐表达出来时,也是乐中带着悲的。
“中国热极”——火焰山
离柏孜克里克千佛洞13公里的地方就是大名鼎鼎的火焰山。
这里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主要由中生代的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的赤红色砂、砾岩和泥岩组成。
火焰山在维吾尔语里被称作“克孜勒塔格”,意为“红山”,山长多公里,最宽处达10公里,海拔米左右,主峰海拔.7米。火焰山童山秃岭,寸草不生,飞鸟匿踪。
每当盛夏,红日当空,赤褐色的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砂岩灼灼闪光,炽热的气流翻滚上升,就像烈焰熊熊,火舌撩天,故又名火焰山。
火焰山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最高气温高达摄氏47.8度,地表最高温度高达摄氏89℃,沙窝里可烤熟鸡蛋。
(沙窝烤鸡蛋,别怀疑,一定可以烤熟!多年测得的绝对最高气温为49.6℃(年7月13日),而地表温度能达到89℃,是名符其实的“中国热极”。
(去这里玩的时候,不要摸,会被烫到!火洲之下的“桃花源”——葡萄沟
葡萄沟,位于新疆吐鲁番市区东北11公里处,沟内有布依鲁克河流过,主要水源为高山融雪,因盛产葡萄而得名。
这里也是火焰山山谷中最大的一个沟谷,它像一条绿色的丝带,飘逸在盆地中央。
很难想象这么严酷高温干旱的地区有这样的绿洲,一进入葡萄沟景区温度立刻下降了至少10°C。
这里的葡萄园连成一片,到处郁郁葱葱,犹如绿色的海洋。在这绿色的海洋中,点缀着桃、杏、梨、桑、苹果、石榴、无花果等各种果树,一幢幢花窗飞檐的农舍掩映在浓郁的林荫之中。
在这里还能看到像蝈蝈笼似的房子——晾房,在吐鲁番这种房子随处可见,人们在长期的葡萄生产劳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晾房文化。
它既不同于其他国家利用阳光暴晒,也不是利用人工加湿烘干的,而完全是凭借吐鲁番干燥温暖的气候自然风干的。
晾房的建筑结构主要分为土木结构和砖木结构,各地区的区域文化不同,其建筑图案也不尽相同。在吐鲁番晾房主要以伊斯兰教建筑图案为主。
葡萄成熟季节,菜农们把一串串新鲜葡萄挂到木杆十字架或铁丝上,大约经过两个月的自然阴干,然后下架、打杈、装袋完成整个晾制过程。
来葡萄沟,除了来体验采摘的乐趣外,最重要的当然就是来这里吃葡萄。
(看景重要,吃葡萄更重要!)这里所有品种的葡萄都特别甜,糖分含量特别高,这是由于吐鲁番的独特气候所导致的。
尤其是这里生产的无核白葡萄,皮薄、肉嫩、多汁、味美,营养丰富,素有“珍珠”美称,其含糖量高达20-24%,超过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葡萄,居世界之冠。
坎儿井——解密吐鲁番的生命水之源
坎儿井,是“井穴”的意思,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而新疆维吾尔语则称之为“坎儿孜”。
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特殊灌溉系统,普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
坎儿井是一种结构巧妙的特殊灌溉系统,它由竖井、暗渠、明渠和涝坝四部分组成。
总的说来,坎儿井的构造原理是:在高山雪水潜流处,寻其水源,在一定间隔打一深浅不等的竖井,然后再依地势高下在井底修通暗渠,沟通各井,引水下流。
地下渠道的出水口与地面渠道相连接,把地下水引至地面灌溉桑田。
清代萧雄《西疆杂述诗》云:“道出行回火焰山,高昌城郭胜连环。疏泉穴地分浇灌,禾黍盈盈万顷间。”它说出了“疏泉穴地”这吐鲁番盆地独特的水利工程最大特点。
正是因为有了这独特的地下水利工程--坎儿井,把地下水引向地面,灌溉盆地数十万亩良田,才孕育了吐鲁番各族人民,使沙漠变成了绿洲。
(沙漠中的绿洲)在吐鲁番,
与漫天繁星的夜空作伴是常有的事。
你不必多想,
只需要静静地躺在草地上,
让温柔在你的岁月中留下轻抚的痕迹。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