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乔晓光工作室”了解
最新艺术与非遗工作
鞋花草王得荣
民间艺术的创造是人民的创造,是人民生活的反映,它真实地记录了人民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希求。这美好的创造是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再现,是人民心血的结晶。
生活在滨州乡间的剪纸艺术家们,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以她们对生活炽热的感情、对人生的乐观态度和对现实的敏锐洞察,促使她们不自觉地从审美的理想出发,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加以开掘和创造,从而创作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作品来,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鼓起人们生活的风帆,驶向美好的彼岸。
瓜瓞绵绵赵恒英
儿戏张玉兰
老鼠娶亲赵恒英
民间剪纸最富有生活情趣和田园风味。蝈蝈是北方田间的一种昆虫。秋季,天越热它叫得越欢,那清脆的叫声驱散了田间的寂寞和燥热。人们欣赏它的叫声,常常把它捉起来放到用秫秸篾编的小笼子里,也有的放在雕花葫芦里,当地就叫蝈蝈葫芦。劳动归来,听到那清脆优美的叫声,顿时忘记了浑身的疲劳,将人们带进了丰收的喜悦中,所以,蝈蝈就成为剪纸中常见的题材,赵秋春老人剪的“蝈蝈葫芦”和孙云珍大娘剪的“蝈蝈吃白菜”都别有一番田园情趣。王玉英大娘创作的瓶花“鱼穿莲”,富有想象。本来鱼和莲花都生长在水中,但作者却把莲花插在瓶子里,一条游鱼从莲花中间穿过,作者借物抒情,寓男女相爱之意。
鞋花虫王得荣
蝈蝈赵恒英
莲蓬赵恒英
在过去,看戏是农民的主要文化生活。一旦哪里有唱戏的,远近十几里的人们都争相去观赏。地方小戏通俗易懂更受欢迎,看上一二次就能顺口唱出几段来。那些有创作才能的剪纸能手便依据剧中的故事情节剪出几出戏来。剪纸创作是农村妇女们的一项艺术活动,不论是年青的姑娘,还是上了岁数的婆婆,都喜欢剪花样。春冬两闲,大家聚在一起,一面拉着家常,一面剪花样、做针线,这也是鲁北乡间的风俗。城北张集乡张正兰大婶听说县上要搞剪纸展览,一次就剪了五大张红纸的花样子,惹得村里姑娘们都来向她讨样子。她为人脾气好,又到集上买来大红纸,一剪就是几个晚上。剪纸活动也伴随着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娱悦。
人物、戏曲(枕顶花三幅)赵恒英
在鲁北滨州一带,民间剪纸的流传有以下几种渠道:一是专业剪纸艺人制作的作品,通过货郎的叫卖佫集市流通的方式;二是剪纸能手的作品通过走亲戚、串朋友相互交流的方式;三是外地游方剪纸艺人通过走村串乡的方式;四是外地剪纸通过商贩带入本地;五是外地剪纸通过移民的迁入而流入本地。在这五个流传的渠道中,前两种方式是主要的。滨州民间剪纸在适应人民生活和民俗活动中逐渐形成了窗花、墙花、顶棚花、灯花、门笺、喜花、鞋花、枕头花八种基本类型,除此之外,还有门帘花、帐沿花、衣袖衣领衣边花、腰围花、书挂花、荷包花、儿童用的肚兜花等都是刺绣用的花样。
菊花(鞋花)赵恒英
凤(枕顶花二幅)赵恒英
滨州民间剪纸扎根于鲁北大地,沐浴着黄河文化的洗礼,以自己独具的风貌赢得了外界的注目。随着农村生活的安定和富裕,民俗活动的复苏和发展,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又恢复了生机,不少农村姑娘又拿起剪刀向老一辈学习剪花,她们不但学习了传统纹样,而且还用剪纸表现新的生活,反映时代气息。农村经济生活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风俗习尚的变化,也影响着民间剪纸正向着更适合人民生活需要的方向发展。
踩高跷张金娥
货郎进村杜秀贞
鸟(凤等六幅)林花萍等
鸟(雉等六幅)董秋云等
儿童田振英等
人物、戏曲(枕顶花三幅)赵恒英
注
《滨州民间剪纸》
主编:张洪庆
出版:江苏美术出版社
年6月
本文中图片均拍自《滨州民间剪纸》一书
小
册
子
民间美术小册子,是以往来自基层文化工作者编辑出版的工作成果。今天再重读这些小册子,更像重温曾经的生活,聆听那过往的故事。一代代人口传身授的文化谱系,滋养了乡村民众的生存心理,融入了不同地域人性生活的体温,充满了创造活力的民间纹样谱系也是我们艺术的灵感之源。这些小册子像从泥土中发掘出的矿石,随着时间的冲刷,越发显示出金子的光亮。
小册子,大时代。这或许是古老农耕文化最后的记录,是时间长河中渐行渐远的灯……
——乔晓光
乔晓光
艺术与非遗工作发布平台
QiaoXiaoguangStudio:Artworkand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Promo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