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蝈蝈 >> 蝈蝈的种类 >> 一个小茶馆,演绎半个世纪的起落兴衰,浓缩
经典老电影《茶馆》
一部改编自老舍先生同名著作;
一部中国电影史上的伟大杰作;
一部上映于年,至今仍保持豆瓣9.5分,
其表演、剧本、立意都堪称是无懈可击。
除了片头的旁白和打快板的快嘴,
其他台词和人物皆忠于原著,
扮演王利发的于是之;
扮演常四爷的郑榕;
扮演秦二爷的蓝天野;
扮演刘麻子的英若成;
都算得上中国话剧的祖师爷级别。
他们的演技可谓“出神入化”,
那浓浓的京味儿,
就像盛夏时节,老北京的大碗儿茶
醇香四溢。
他们通过一个小小的茶馆,
精湛演绎了中国曾经,
将近半个世纪的黑暗和腐败,
让你看到三个时代的兴衰起落。
通过一个接一个登场的人物,
来表现清末到解放前,
中国普通老百姓,
经历苦难和生活崩溃的故事。
让我们从剧中大傻杨的快板儿开始:
“说一来来到了大茶馆儿
这大茶馆儿是老裕泰
买卖兴隆真不赖
这茶座儿多真热闹
也有老那个也有少
这有的说是有的唱
那穿着打扮一人一个样
说有提笼是有架鸟
那蚰蚰儿蝈蝈儿都养得好
那有的吃是有的喝
您没有钱儿的
只好瞪眼干瞧着
您爱下棋这来两盘儿
赌一盘儿
那干炸丸子外撒胡椒芽儿
说讲摆场是讲规矩
咳嗽一声都像唱大戏
可有一样儿,您听我说
这莫谈国事您老得记着”
王利发是这里的掌柜,
很早就从父亲手中接过了茶馆,
一心想要把父亲的茶馆延续下来,
所以他应酬八方,体面周全地迎送每一位客人。
他待人接物圆滑变通八面玲珑,
与来茶馆的三教九流都相处得很好。
他作为中产阶级,自然是希望社会安定。
他坚信,只要自己努力
就会比父亲经营得更好。
此时,
两位吃黄粱的大清满族旗人:
常四爷和松二爷,
提着鸟笼来了茶馆。
这往上一辈说,
他们也是皇亲贵族呢。
松二爷为人和善、敦厚、好脾气,
看上去胆小怕事;
常四爷雄赳气扬、刚正、性子直,
爱打抱不平,颇有几分侠肝义胆。
两位爷私交甚好,
都是裕泰茶馆的老主顾。
下面这位出场的:
是一位穿着绫罗绸缎、意气风发的小生,
他就是富甲一方的秦二爷,
是个不折不扣的北京财主,
京城地界上很多都是他的家业,
裕泰茶馆就是租着他的店面。
进门后,秦二爷巡视一圈,
他这趟过来是为了涨房钱的。
一看是房东来了,王利发巧舌如簧,在一旁好生伺候。
可就在常四爷和松二爷,准备出门继续遛鸟时,
刚一起身就祸从天降,因常四爷刚刚的一句:“大清国要亡”
被两个衙役抓走,送进了监狱。
秦二爷,打心眼里看不起这个懦弱的国。
他已经打算把全部的房产都给卖掉,然后开很多的工厂。
因为这样才能救得了穷人,救得了这个国家和民族。
茶馆依然每天迎来送往,
这里的人高低贵贱、鱼龙混杂,
有人被逼得卖儿卖女;
也有人闲的提笼遛鸟;
有的搞歪门邪道、贩卖人口;
也有人心怀壮志、想实干兴邦,
这就是晚清民间生活图景。
乱世之中的人们,
多了一份当看客的热闹,
也伴随着要承担风雨欲来、王朝兴衰的慌张。
几年过去了,满清灭亡,进入到民国时期。
大辫子已经变成了寸头,百姓更加遭殃,
逃难的逃荒的,一时间挤满了老北京。
上个时代盛行一时的茶馆全都关门了,
只有裕泰茶馆依旧兴盛。
因为王利发会改良,他把茶馆后院租给了大学生,
瞬间给茶馆添了一丝先进的味道。
这一天来了位稀客,曾经锦衣绸缎、提笼架鸟的常四爷。
如今一身农民打扮,谁能想到,
曾经的皇亲贵族,如今靠卖青菜和花生米为生,
成为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又进来一位故人:松二爷
还提着当年的鸟笼子。
一身绫罗绸缎换成了粗布麻衣,
他那副惨相实属让人可怜。
同是旗人,却因为自己胆小爱面儿,
拉不下脸做粗活,不能自食其力。
让落魄潦倒的松二爷,唯一活着的乐趣,
就是他的宝贝黄鸟。
旗人骨子里的心气儿就在这儿了,哪怕再穷、再吃不起饭,
提笼架鸟,该有的范儿还是要有的。
到是秦二爷,一直在主张实业救国,
开了很多工厂,搞得是红红火火,成了名副其实的资本家。
时间就像一阵风,一吹就是20年。
此时的北京城已经到了解放前夕,
王利发已经满头白发,
裕泰茶馆,在他的艰难维持下还开着张。
屋里屋外都是冷冷清清,那块冷漠的牌子“莫谈国事”依然醒目。
街上多了穿着精致的旗袍美女,依旧不缺席的,还是受苦受难的灾民。
说话间,小刘麻子穿了一身洋装,风风火火地走了进来。
他子承父业,跟刘麻子一样,做起了拉皮条的生意,
既没人性、又没民族骨气,和他爹简直一个样,
他巴结新政府的沈处长,要强行霸占王利发家的裕泰茶馆。
说完就扬长而去了,茶馆里就剩下他一个孤老头子了,王利发想大哭一场。
这时门口进来一人,定睛一瞧,原来是卖菜的常四爷。
王利发蹒跚地走上前,扶着常四爷把他往屋里请,
沏碗茶的功夫,又来了一个老头,
正是当年气宇轩昂的秦二爷。
如今已是拄着拐杖颤颤巍巍,早已没了当年的威风。
哥几个都是打前清来的人,历经朝代更迭,日子却是越过越凄凉。
没想到这辈子,三个老兄弟还能聚在茶馆里,叙叙旧。
三个老头瞬间让这间茶馆,回到了过去的热闹劲儿。
仿佛还是那个热闹的清晨,常四爷和松二爷提着鸟,
闲闲散散地来到茶馆儿,财主老秦像往常一样来收租。
从红红火火到破烂不堪,这间茶馆像是经历了他们的一生。
最后,三个老人凄惨的笑着,按照老规矩喊着送死人的话,
撒着捡来的纸钱,为自己提前送终。
过去的贵族常四爷,已然变成耄耋老者;
而这家铺子真正的主人老秦,曾经意气风发,
想要实业救国的男人,终究是辛苦奔波了一生,到头来空空一场;
王利发当了一辈子的顺民,见着谁都鞠躬请安作揖,
为了把这茶馆撑下去,一生好改良,无非是想在乱世之中能求得一个平安,
可到头来,走到了最凄惨的局面。
从八国联军侵华,大清朝灭亡到军阀时代,民不聊生;
从辛亥革命彻底的无奈,到民国政府的迂腐,从来没有厚待过老百姓。
就像常四爷说的那句话:“我爱咱们的国呀,可谁爱我啊?”
三个老头,
一个过去的贵族沦落到吃不饱的村汉;
一个过去的财主沦落到一事无成;
一个过去的茶馆老板沦落到被人家霸占财产;
最后在茶馆里,散了漫天的纸钱,
用来祭奠他们的青春;他们的时代;他们的一生;
就此结束。
一间小小的茶馆,缩影了将近半个世纪的辛酸苦辣。
老戏骨们精湛的演技,留下了这部十分优秀的经典之作。
供我们后人无限地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