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蝈蝈 >> 蝈蝈的天敌 >> 唐山大地震,他在老师的带领下重建校舍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红楼梦》中林黛玉以此诗咏海棠花的高洁之美。天津大学校园内的花堤路,就以海棠之美而闻名。每每花事繁茂之时,整座校园、半个天津城都被这里的海棠吸引,游者纷至沓来,一路芬芳,衣袂留香,徜徉花间,乐不思归。
眼下,虽不是花事,但深秋的花堤路,树树皆秋色,落叶亦翩跹,更增几分景致。穿过一丛高大的黄叶海棠,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大学副校长张凤宝早已凭阶而立。
那山、那水,那位难忘的小学老师
“在这儿”“在这儿”“看你往哪儿跑!”几个小伙伴你推我挡地趴在庄稼地里扑堵蝈蝈,张凤宝手疾眼快,弓起手背牢牢地抓住一只碧绿的翡翠蝈蝈,蝈蝈“咝咝”的叫声似是惊恐,又似是在嘲笑他抹在腮帮上的一缕泥土,引得老师和同学们一阵快乐的大笑。
远处,白云悠荡,山野碧绿……
谈起儿时那个炎热的7月,张凤宝露出儿童般纯净的笑容,“上个世纪70年代初,那时的天很蓝,水很清,水中的小鱼蹦蹦跳。”读小学时的张凤宝,放学后常和同学们挎上菜篮子去地里挖野菜,喂自家养的小鸡、小鸭,老师也常常参与其中。
据张凤宝回忆,他的小学老师是一位高中毕业生,当时每个月的工资只有5元钱,可只要学生有困难,老师都会倾囊相授,无私地帮助。老师和学生之间几乎没有隔阂,一起上课,下课有时也会一起玩耍,“他给予学生的始终是鼓励,每堂课,我都能感受到他信任的目光,和他目光相接触的那一刻,浑身充满了自信和力量。”张凤宝至今难以忘怀小学老师的目光,“始终在我脑海深处保存,鲜活而难以忘记。所以,我说遇到一个好老师是一生的幸福,尤其是小的时候。”
张凤宝认为,小学是人生重要的阶段,在这个时期遇到一个好老师,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而这个好老师不一定具备特别高的学问,不一定知识非常丰富,但一定要有理想和信念,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热爱教育,尤其要爱孩子。
“当问题回答完毕,他总会说‘你真棒’‘你很了不起’‘你这个方法真不错’。”回忆小学老师的教学风格时张凤宝说,他从不严厉批评学生,但学生都很听他的话,下课后也都围着他转。“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鼓励,在孩子们心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后来,我们那一班的孩子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张凤宝说,小学老师给予学生们难能可贵的爱,会积极地影响到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
一段路、一个人,仍然牵系的中学老师
敬业湖波光潋滟,湖畔林木葱茏、小径幽深。回忆起几十年前那座乡镇中学,已是大学副校长的张凤宝,言语间依然充满无尽的深情与怀恋:“每一幕似乎都刚刚发生过,也教会我如何爱我的学生。”
据张凤宝介绍,中学时,他离开那个给他留下无尽美好回忆的小山村,到镇上读中学。“学校离家4公里远。我的作息时间是:早上8点赶到学校上课,中午12点放学,赶回家吃午饭,下午2点赶回学校上课。一天步行16公里。”这样的走读生活,只是为了吃顿午饭。张凤宝介绍,那个年代物质匮乏,家庭条件都不好,根本没有东西可以当午饭带到学校,只能跑回家吃煮红薯之类的食物。“有时赶路急,肚子疼,蹲下来揉揉,继续走。现在想来,也许正是那时候吃过了苦,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蹲下来揉揉肚子继续赶路’。”张凤宝感慨。
“在中学,我又遇到了一位爱学生的好老师。”张凤宝回忆,年唐山大地震,校舍全部倒塌。“我的中学老师只比我大4岁,一个刚刚高中毕业的18岁青年,面对断壁残垣没有丝毫怨天尤人,主动挽起袖子、卷起裤腿,带领学生用双手一起重建校舍。”“那年的风雨很大,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干劲十足,顶着风雨,冒着余震的危险,以坚强的毅力赤手在一片废墟上建起了一座虽然漏风又漏雨却足够安全的校舍,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呀!”张凤宝有些动情,稍稍平复后,他继续讲道:“现在想来,也许正是在那一刻,他用自己的行动教会了学生要有所担当。”
直到今天,张凤宝依然对这位中学老师心怀崇敬。
大学是一个崭新的世界家国情怀再次被强化
天津大学的前身是北洋大学,创建于中日甲午海战后,是中国第一所命名为大学的高等学府。学校的学科设置体现了“兴教救国”的宗旨,新中国成立前被誉为“科学建国的堡垒”。张凤宝站在民国建筑风格的教学楼前,向记者介绍天津大学的前世今生时说:“这也是天津大学师生注重家国情怀的渊源所在。”
年8月30日,从乡镇中学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大学化工系的张凤宝,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进校园。“大学给人一种全新的感觉。”谈起初到大学校园时的那个日子,张凤宝感叹时光如白云苍狗,40年转瞬即逝。当年那个青年学生刚进校园,宿舍楼近在咫尺,自己却不知如何前往。如今的天津大学早已由几栋楼变成高楼林立,而每一栋楼、每一砖、每一瓦有着怎样的故事,张凤宝都能如数家珍。
张凤宝认为,大学开启了一个新征程,对人一生影响甚大。这个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也是第一次体验真正意义上的集体生活,同学们相处亲如兄弟姐妹,这对未来走向社会构建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奠定了基础。“那一届化工系共招收名新生,每一位授课老师都是鼎鼎大名、高山仰止的学者,他们用深妙的专业知识托举学生更上一个新台阶。学生们家国情怀和家国意识再次被强化,读书目标更加明确。”张凤宝在老师的指导下,确立了自己的学习目标:“为了世界化工的进程而读书,为了家国和民族的利益而读书。”
张凤宝介绍,开学时张远谋先生给学生们作专业介绍。张先生是国民党著名将领的后代,自小学贯中西,他的精神和气质深为学生所折服。他在讲解专业前,先给学生讲述了首先要爱国,要培养家国情怀,不仅要对知识孜孜以求,更要服务于国家利益。“他衣着简朴,每天骑自行车上下班。那时,天津大学很多老师都是张远谋教授这样的顶级学者,他们质朴、严谨的学风,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也时刻影响着学生们。”张凤宝认为,大学的学术氛围需要非常浓厚,学风应该严谨。虽然是短短的4年时光,但是,同学们通过更加系统地学习思想政治、历史哲学等课程,通过班级自我管理等等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的探索,奠定了最重要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思想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未来走向社会作了充分的准备。
“无论是小学老师的宠爱和信任,中学老师的担当和敬业,还是大学老师的家国情怀以及对待学术严谨认真的态度,现在想来,这些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钟情于教育,热爱学生,勇于担当,拥有强烈的家国情怀。这些都深深地影响着我。”张凤宝强调说。
记者:郝雪
编辑:刘聪
审核:周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