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夏。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天的第一个节气。这里的“立”即是开始的意思。元代吴澄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意思是说天地万物经过春天的成长,此时大都已渐趋成熟,进入了生命力最强的盛年。
立夏有“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指的是在这一节气的前后,可以听到蝈蝈在田间地头鸣叫,看到蚯蚓掘土,并有王瓜(一种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多产于我国华东、华中、华南一带)的藤蔓开始快速攀爬成长。这番古老农业社会的图景,除了蝈蝈的叫声之外,在今天的城市里已经并不多见了。前几日看到雨后的水潭里,一条小蚯蚓正在首尾并用地奋力掘土,想起《荀子》里的那句“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其中的借物喻人,是古人常用的修辞手法。但就蚯蚓本身而言,这样的一番艰苦的上下求索,除了表现出自己的勤奋刻苦之外,也是在外部环境的驱使之下为了求生而做出的本能选择。
在江南一带,立夏有“见三新”的谚语。“三新”指的是新熟的樱桃、青梅和麦子。苏州人讲究食物的时令新鲜,有“不时不食”之说。除去这三样美食之外,还有螺蛳、面筋、白笋、荠菜、咸鸭蛋、青蚕豆等等,都是这一时节值得一尝的时令佳品。与此同时,在江浙一带,至今仍保留着立夏吃乌米饭的习俗。所谓乌米,即是一种紫黑色的糯米饭,采集原生植物乌桕树的叶子煮汤浸泡,放入木甑里蒸煮而成。
从养生的角度来说,立夏之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和世间万物一样,阳气达于肌表,皮肤腠理疏松,血脉通畅,排汗增多。中医有“护心降火,补肾助肝”的说法。心在五行中属火,通于夏季,因而在这一阶段,应特别注意对心脏的养护。同时,多舒展心情,调养精神,保持安闲的心态,清心便能清热,健脾便能化湿,饮食宜清淡,中午宜小睡。
“南疆日长北国春,蝼蛄聒噪王瓜茵。”在你的家乡,又有哪些关于立夏的习俗呢?
文/希童
希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