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蝈蝈 >> 蝈蝈的繁衍 >> 蜜蜂振翅,瓜藤潜行,呆萌鸟在微笑钱江晚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宋浩/文林云龙/摄
浙江美术馆,《秋蕊香——齐白石、黄宾虹花鸟画展》正在展览中。
9号展厅的玻璃柜里,横放着齐白石的一幅草稿,吸引了不少人驻足。这幅高28厘米,宽20.5厘米的画上,画的是一只鸟,轮廓简约、憨态可掬,用今天的话说,可谓“呆萌”。画上白石老人题跋中,有“真有天然之趣”六个字。
在美术评论家、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看来,这也是齐白石毕生追求的艺术旨趣。
用放大镜看他笔下的蜜蜂,振翅的虚影都画得出来
齐白石笔下最有名的是虾,如在水中游,栩栩如生。以至于他曾感叹:“予年七十八,人谓只能画虾,冤哉!”看来,白石老人也郁闷,遗憾世人多认为他只会画虾。但看过这场展览,很多人会和我一样,不禁感叹齐白石的眼力和匠心。
本次展出的近百幅花鸟作品中,除了鱼虾,还有多幅草虫作品,蜜蜂、蝈蝈、蟋蟀、蝗虫、蛾、蜻蜓、螳螂、蝉等等。展厅中,这几幅虫类作品的旁边都放了一个放大镜,方便参观者看细微处。原来,这画上的虫子,几乎都是按照1:1还原的,与自然界真实虫类一般大小。
蜻蜓和蝉,透明的翅膀上是一根根网状纹路;飞蛾翅膀上覆着粉泛着光泽;蝈蝈饱满肚子上其实暗藏褶皱,强壮后腿上还有细小的刺……这些细节,在放大镜下纤毫毕现。有两只蜜蜂,一只停着、一只悬着,蜂翅快速振动的虚影都画出来了。
《双蜜蜂》
有一幅《螳螂画稿》,虽然这只是一幅草稿,却清楚记下了齐白石思考的过程。画上有两朵萱花,旁边标记着,这种花是斜着向上开的,花瓣中心的黄色不要墨钩。花的周围还有几只螳螂。左上角一只,是用线条勾勒的,偏工笔,螳螂背腹的线条、前肢上的倒刺,都画出来了。
齐白石画稿
其余几只,是墨块组成的,偏写意,比如整个躯干只用了一两笔撇成,还有些枯笔的感觉,再细品,这种笔法正好画出了螳螂翅膀的透明效果。齐白石又在旁边标注:“写意者好,此四字言虫。”看来,经过一番试验和比较,他得出结论,画螳螂还是用偏写意的手法更好。
《齐白石年谱》中,齐石白的忘年交黎锦熙曾这样回忆:年以前,齐白石的画以工笔为主,草虫早就传神。因为他家一直养草虫:纺织娘、蚱蜢、蝗虫之类,还有其他生物,他时常注视其特点,做直接写生的练习,历时既久,自然传神。定居北京以后,才独创红花墨叶的两色花卉,还有那著名的寥寥几笔的虾。
《多寿》
此次参展的草虫,只占了齐白石草虫作品的一部分。北京画院收藏的齐白石草虫作品有件,涉及草虫22类,其中最多的是蜻蜓,有45件,其次是蚂蚱43件。有些种类还画出了下属的不同科类,比如蛾类包括灯蛾、凤蛾、尺蛾、天蛾、鹿蛾、螟蛾、蚕蛾、雀天蛾等,它们之间细微的差别如果不是昆虫专家,几乎很难分辨。
独行花院研究丝瓜蔓,他对自然的热爱尽付笔下
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第一部实验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当年动画中那些蝌蚪、青蛙、鱼虾、鸡、荷花、丝瓜,都出自齐白石笔下。这部动画一出世,一举拿下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动画节——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
齐白石的虾
他笔下的花草虫鱼,鱼虾蟹、蝴蝶、螳螂、瓢虫乃至葫芦、石榴等植物,一片片翅膀、一根根触须,都让人感受到真实自然的气息从纸上漫出来。
齐白石的儿子齐良迟说,父亲在画每一幅画之前,都要打腹稿。打腹稿时,他要去观察实物。比如要画牡丹花,就去看看牡丹花是怎么开的,叶儿是怎么长的,是对生的还是互生的,它和芍药花又有什么区别等等,甚至做好笔记、勾画出草稿。
《草虫秋海棠》局部
对自然的热爱在齐白石身上与生俱来。
齐白石的童年,在湖南湘潭杏子坞星斗塘度过。他说自己小时候,“见到狗子猫儿则笑,见生客则哭。”他爱花花草草,爱小狗小猫,爱水塘里的鱼虾。因此多年之后,在北京定居的齐白石,在院子里重建了农家的田园。
年,北京跨车胡同15号。齐白石在院子里,开辟了一块地,种上丝瓜、葡萄、花草,家人称为“花院”。“这是父亲最喜欢的院子。”儿子齐良迟说,“父亲在花院里种了很多的丝瓜,丝瓜结了很多很多,个个长得一米来长。”
这位大画家,常常喜欢在花院里独行。
有一次,齐良迟走过去,齐白石指着一根丝瓜蔓的末梢说:“你记住它在架子上的位置,晚上来看看,明早再来看看,你就会晓得,蔓白天长得很慢,只有到夜晚的时候,才长得很快。”齐白石对着丝瓜,给儿子讲解藤蔓和叶子的走行,画画时要注意的地方。“他还教我,多注意观察生活中遇见的自然生长的各种植物。”
齐白石的朋友龙龚在《齐白石传略》中提到,齐白石自己养过许多草虫,且进行了相当多的写生:从年到年十一年,速写的或工细的画在毛边纸上的画稿,最少也在一千张以上。每个画稿都不出一张信纸大,有的画几只虫,有的画一只鸟,有的甚至是打乱了的花瓣或折下来的树叶,每一张都附记月日,作些题识。
齐白石曾说:“余画小鸡二十年,十年能得形似,十年能得神似。”齐白石对丝瓜藤、小鸡、虾蟹,下足了观察上的功夫,所谓胸有成竹,如此才有了形神兼备、充满自然气息的花鸟虫鱼。
齐白石画了50年花鸟草虫,只要是他见过的草虫,几乎都被他绘于笔下。
天然之趣来自何处,这个“呆萌”鸟藏着答案
齐白石的草虫,展现着他的天然之趣,为什么这是前代画家中没有,也是后代画家难以见到的?
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主任吕晓认为,中国历代都不乏擅画草虫的名家,他们或擅工笔,或重写意,但很少像齐白石那样,将工笔、写意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而且在历代画家的笔下,草虫仅是花草的点缀而已。在齐白石的画中,草虫虽与真虫大小无异,却成为真正的主角与视觉中心。
齐白石《葫芦》局部
他的工笔草虫虽极写实,却不是死的标本,充满生机与活力,虽细致入微,却又高度概括,精练而不失之琐碎。
齐白石的草虫画年后便受到广泛的欢迎,而他觉得自己老眼昏花,还要画这种工细的作品,有些苦不堪言,也时时感到两种画法的矛盾,以及达到形神俱似的难度。但最终他悟到:“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形神俱见,非偶然可得也。”
齐白石画稿
齐白石艺术的核心到底是什么?这是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直到在画院近件齐白石藏品中,吴洪亮看到了一幅画稿,一下子豁然开朗——就是文章开头提到的那只呆萌的小鸟。
齐白石在画上有题跋:“己未六月十八日与门人张伯任,在北京法源寺羯磨寮间话,忽见地上砖纹有磨石印之,石浆其色白,正似此鸟,余以此纸就地上画存其草,真有天然之趣。”
“真有天然之趣”,吴洪亮觉得找不到更合适的表述了。
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资料图
法源寺是唐贞观年间的古刹,是北京最古老的寺庙。年前,齐白石客居北京,暂住在寺内。一次与晚辈闲聊时,偶然瞥见地上的石砖,刻着鸟的纹样。齐白石把纸放在地上描了下来。石砖上充满了天然之趣的小鸟,吸引了心中也充满天然之趣的齐白石。
“这两行题跋,为我们描绘了最真实的齐白石,一位饱经世事沧桑,却依然保持单纯童心的老人。”吴洪亮说,“真有天然之趣正是齐白石自己的写照,齐白石这个人就是一个‘真’字。”也正因如此,他的小鱼小虾、石榴大桃,才那么鲜活可人,那份自然之情跃然纸上。
《水草螃蟹图》
吴洪亮认为,这种简单快乐对齐白石是情之所至,在人际交往中,他也是一样洒脱自在。比如,他对自己画的一幅写生小虾十分喜爱,不想出让,他会直接写上“此小虾乃予老眼写生,当不卖钱。”
为了杜绝某些官僚商贾俗人来索画,他写出告示挂在屋中:“卖画不论交情,君子有耻,请照润格出钱。”润格就是价目单,北京画院收藏的他的润格,大概内容是:扇面大者三十元、中者二十五元;红色重用十元、少用五元;刻印朱文廿元、白文十五元。最后还加了一句“出门之画,回头加印、加字,不答应!”这就是他的直白和爽利,正与他的艺术相同。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