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https://m.39.net/disease/a_n7slmc7.html葫芦器,又称“匏器”或“蒲器”,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人工与天然相结合的工艺美术品,创造出葫芦器这一独具特色的工艺品,使葫芦登上了艺术的殿堂。葫芦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成熟后的葫芦加工成形态各异的器物,谓之“匏器”;另一类是将模具套在正在生长的嫩葫芦上,使其长成与模子完全相同的样子,谓之“范制葫芦器”。这两类葫芦器制作方法不同,却同为我国古代人民的发明,具有宝贵的价值。据现有文献看,匏器大约出现在明清之际。范制葫芦器(范即模子)的出现使古代葫芦器工艺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并在清代达到了繁荣。关于范制葫芦器出现的年代,有一种说法是出现于清初。清代的弘历皇帝在他的《咏壶卢器》序中所云“壶卢器者出于康熙年间。”但据史料显示,在明代万历年间,民间就已出现了范制葫芦器。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很快就被爱好艺术的康熙皇帝发现了,并被引入宫中,成为最高统治者垄断的宫廷艺术。范制葫芦器的造型千变万化,已经完全突破了葫芦自然形态的限制,几乎可以把葫芦范制成各种小件的器物。仅从现存实物来看,清代葫芦器就有杯、盘、碗、盒、笔筒、瓶、盖罐、寿桃、如意、尊、炉、扁壶、砚盒、钟楼、香盒、鼻烟壶及虫具等,多达二三十种。其中每一品种在造型和大小上又有很大差别。如盘有圆形的,也有长圆形的;碗有撇口的,也有兜口的;鼻烟壶有扁的,也有长圆的;盖罐则高矮肥瘦,形各有异。葫芦在艺人的手里,似乎变成了雕塑家手里的石块和泥巴,只不过充当了葫芦器的质料而已。范制葫芦器的工艺虽然说不上十分复杂,但因为它是一种天然与人工相结合的产物,有人力所不能及的因素在内,所以成功率反而比其他工艺品低。范制葫芦器在明末清初一经出现,便迅速趋向繁荣,这并不是偶然的。康、雍、乾三朝号称清朝的“盛世”,政治稳定,经济发达,人民基本上安居乐业,是一个相对繁荣的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都有一个明显的规律,即在国家政治、经济局面较好,国力强盛之际,总有一个大的发展。除了这个众所周知的一般原因,还有一点极其重要,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是葫芦发达的关键因素,这就是清朝最高统治者的偏爱和提倡。先看康熙皇帝。他很乐于学习当时先进的西方科技,常常请那些来中国的传教士讲授给自己听。他还很有“艺术细胞”,文学修养也相当高。他对工艺品十分感兴趣,有很高的鉴赏力。康熙皇帝对葫芦器的兴趣显然也是很浓的。现存实物中有不少镌有“康熙赏玩”的题款,如弦纹小盘、六瓣碗等。康熙帝还曾有“亲临劝课农桑”的雅事,其中便包括亲自督制葫芦器。雍正也是一个对诸般工艺品均有浓厚兴趣的帝王。尤为突出的是,他不仅是个工艺美术品的爱好者和鉴赏家,而且还积极参与一些工艺品的设计、制作。乾隆皇帝对葫芦器的兴趣最浓,这可以在他的诗集中找到直接证据。作为一代帝王,乾隆帝比历代皇帝的“艺术因子”都更多一些。他曾不止一次作诗歌咏葫芦器。乾隆十二年,他写的《咏壶卢器》云:“累在栗薪□,陶人岂藉凭。玉成原有自,瓠落又何曾。纳约传贵制,随圆泯锐棱。爱兹淳朴器,更切木从绳。”后来他又写了一首《恭题壶卢碗歌》:“葫芦碗逮百年矣,穆如古色含表里。摩娑不忍释诸手,‘康熙御玩’识当底。……园开丰泽重农圃,蔬匏尔时种于此。……”丰泽即丰泽园,是康熙当年种葫芦及瓜果菜蔬的地方。“摩娑不忍释诸手”这句,表现出乾隆帝对葫芦器的厚爱程度。民间的葫芦虫具以北京、三河、徐水三地的制品最为有名。咸丰时,北京有个专做蝈蝈葫芦的太监,制品最精,售价甚巨。三河也是晚清著名的艺匏之乡,所出虫具以刘姓较著,俗称“三河刘”。他范制的葫芦出音效果好。其制一律用六块瓦的模,有自己的标记,不少人想模仿他,总无法以假乱真。所谓“六块瓦”,是说他范制虫具使用的模子,是以六瓣组成的。河北徐水县亦有农户以范制虫具为业,所制俗称“安肃模”。《徐水县志》记载:“县西曲水村一带产小葫芦,冬季用以护养蝈蝈。春分下种,露降成熟,加以人工制造,用木质或骨角雕刻口盖,并用火针划成各种花卉、人物、山水,运销各地,洵为徐水特产。”其工艺较为全面,既有模制,也有火绘、雕刻。晚清时,徐水葫芦的种植集中在城西曲水村,著名艺人有王老上、张老朋、石老齐等多人。山东聊城的蝈蝈葫芦也是很有名的。聊城葫芦的特点是不用范制,而是以天然扁圆葫芦再作加工而成的,所以在形制和用途上不同于宫廷、三河及徐水的制品。其加工之法是将成熟的扁圆葫芦摘下来先放入锅中煮,然后堆放在一起使其发酵,以去掉表层青皮,并使葫芦颜色变黄。其后在葫芦上面雕刻。按照题材和技法不同,聊城葫芦分为“戏葫芦”和“片葫芦”两种。京津地区向来为蓄养鸣虫的集中地,这里不但好玩者众多,而且品位较高。解放前后,天津范制虫具最著名者是旋生,他同时也是一个名罐家,他的后人直到现在仍有人在操此业。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8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