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

竹扎奥体中心体育馆献礼十四运78岁老人用

发布时间:2024/8/18 16:31:05   
小小的竹棍,经切割、打磨、钻孔、穿插等工序,变成航母、陕西八大怪、长安塔等一个个精巧绝伦又极具艺术感的造型,无论是人物还是建筑,都栩栩如生。这便是民间竹扎技艺。西安78岁的经金山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竹扎技艺第三代传承人,他制作了长29厘米、高8厘米的西安奥体中心体育馆竹扎模型,祝愿十四运圆满举办。制作竹扎奥体中心体育馆献礼十四运“十四运将在陕西举办,作为西安市民,我感到很荣幸。希望能通过我的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全运会,这也是我为十四运送上的一份礼物。”年7月,十四运主场馆奥体中心体育馆竣工,经金山便萌生制作奥体中心体育馆竹扎模型的想法。奥体中心体育馆外观设计灵感源自西安市花石榴花,通过有韵律的28个立面花瓣和屋面花瓣,形成一朵现代、动感、韵律的“石榴花”。“之前的作品连接处都是榫卯连接,但奥体中心体育馆的‘花瓣’是弧形,两个弧形中间并不能进行榫卯连接,对我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经金山说,要把奥体中心体育馆制作成竹扎作品并非易事。他经过一个星期的构思确定初步方案,光是图纸就画了几十张。方案确定了,剩下就是找原材料——竹竿。奥体中心体育馆模型取材格外讲究,必须选择30毫米至35毫米直径的竹竿,竹竿的硬度要恰到好处,而且所有竹片颜色要一致,竹节长度要超过15厘米,经金山找了十几个网店才买够竹竿。“这件事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旦开始就要全神贯注,一片竹片做错,就会功亏一篑。”近三个月时间里,经金山每天的伏案制作2至3个小时,通过创新技法、增加工序,解决了技术难题,成功制作出惟妙惟肖的西安奥体中心体育馆竹扎模型。奥体中心竹体育馆竹扎模型完成后,经金山便马不停蹄地带着作品进社区、进展馆,把喜迎十四运的热情,传递给更多人。一只蝈蝈开启他的竹扎技艺路“父亲早年在竹笆市靠做竹筐、筛子及木器类家具补贴家用,随着人们喜爱虫鸟潮的到来,父亲开始制作蝈蝈笼、鸟笼等笼器。”经金山介绍,他们家人接触竹扎技艺是迫于生计,而他与竹扎技艺的结缘,则是从一只蝈蝈开始的。经金山七八岁时在山上逮了只蝈蝈带回家,因为无处放置,爷爷便用竹枝三下五除二扎了个蝈蝈笼,让年幼的他非常佩服,就这样经金山开始跟家人学做竹扎制品。但在年退休前,经金山都没怎么花心思钻研这门手艺,年一件偶然事件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一天,经金山在西仓花鸟市场看到有人用竹篾编出钟楼蝈蝈笼深受触动。“他能编钟楼蝈蝈笼,我就能做竹扎钟楼蝈蝈笼,而且要做得更好。”前后两个月,经金山从各个角度观察钟楼,在吃透钟楼建筑图及立体结构图后,他开始动手。整个制作过程中,选竹条是关键环节。竹扎选用的竹竿,主要是秦岭中的毛竹,太嫩不行,太老也不行。制作时,先用酒精灯将竹竿加热,冷却后开始切割、打孔、穿插、粘接、编组。在此基础上,经金山将木工的榫卯连接技术用于竹扎技艺,成功制作出竹扎钟楼模型。此后,他的创作热情迸发,制作了航母辽宁舰、国家体育场(俗称“鸟巢”)、西安世园会长安塔、陕西八大怪、女排争冠等多题材、多形式竹扎作品。为塑造好人物形象他让老伴当“模特”“先画作品图样,依照比例浓缩尺寸,然后选用竹节匀称的空心竹竿,经过裁料、打磨、打眼、定型,再将楔子涂胶扎进打好的小孔,露出部分扎入另一竹竿的孔洞,形成榫卯链接,环环相扣的竹制品。”经金山说,竹扎作品制作要经过选料、烘烤、打磨、上色、套接等十几道工序,特别是竹竿弯曲技术通过水浸、熏烤、磨具定型等工艺,可将直杆竹子弯曲各种角度,从能浓缩再现生活中的各种物品。即使简单的作品也要十多个榫卯构件,复杂作品多则需要上千个构件。简单作品制作需要两三天,复杂的作品制作用时一周甚至数月。在经金山目前的作品中,他觉得制作竹扎长安塔最费功夫。为制作竹扎长安塔,他先后9次登塔实地考察、测量,拍摄了上百张照片、绘制了多幅草图。“从实地测量到构思设计,再到准备材料,光前期工作就用了一年时间。”经金山说,他用了两个月时间,完成这件高60多厘米的竹扎作品,整座塔分明6层、暗7层加底座,每层塔身都由立柱、横梁、遮檐、廊道、栏杆、楼梯六大部分套接而成,全部采用榫卯连接工艺,用了约段毛竹。年里约奥运会期间,经金山制作了竹扎“女排争冠”庆贺女排胜利——在中国队的场地,有4名运动员,前面的两名挑起来拦网,后面的两名时刻准备着接球。整个作品展现了排球比赛的典型画面,栩栩如生。为塑造好人物形象,经金山让老伴做各种动作,自己观察老伴侧面、后背的形态。制作陕西八大怪作品的人物时,也是老伴给他充当“模特”。“我的竹扎作品能圆满完成,有一半功劳是老伴的。”经金山笑着说。匠心守技艺传播西安历史文化竹扎艺术年列入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入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金山是目前唯一掌握竹扎技艺的传承人。他的70余件作品被西安市群众艺术馆等省市博物馆收藏,作品多为大雁塔、钟鼓楼等西安古建筑、文化场景的浓缩再现,造型逼真、栩栩如生,呈现西安历史文化的韵味。“瓜皮帽、长辫子、大袍子,这是父亲手拿戒尺和家规,训斥儿子,一旁的儿子则斜眼略为不服。”经金山最喜欢给人讲解竹扎作品“家训”里的“说头”。“竖杠红线表示书上的字是竖排的,就是要符合历史。”每件作品都是一个故事,生命因传承而精彩,经金山用匠心践行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近二十年里,他进过十几个社区展示竹扎作品,在数个学校担任竹扎兴趣班老师,和一些大学生志愿组织合作办展览,也借助网络平台展示自己的作品,扩大竹扎技艺影响力,“希望找到对此感兴趣的人,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我目前制作了葫芦蝈蝈笼、鱼型蝈蝈笼、耕牛蝈蝈笼和古钱币蝈蝈笼,现在正在想怎么做第五种造型的蝈蝈笼。”时间虽无言,匠心守技艺。经金山用自己独特的技艺展示着非遗文化的魅力,表达他对西安的热爱与赞美。文/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李东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676.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