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

中国人不愿传承的文化,却深受外国人喜欢,

发布时间:2024/8/14 15:13:30   
治疗白癜风的费用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什么是非遗?是人们过去生活的记忆,是一个时代的文化印象,也是一座城市的历史缩影。这份记忆、印象、缩影,于西安非遗博物馆(群众艺术馆)再现经典。当传承人为我们展现以榫卯结构制作蝈蝈儿笼子时,我内心顿时一叹:我们一直在追求生活,却忘却了生活本来的样子。华夏文明,于中国古建筑中完美展现。古代建筑主要以木材、砖瓦为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而在这木构架结构中,榫卯是一种充满智慧的精巧发明。这种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钢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据考证,在六、七千年前,中国人就发明了榫卯结构。但随着时代发展,这种结构却被钢铁水泥给抛下,如今它广泛用于家具,于建筑上已经不像古人那般有智慧。但为了传承这种智慧,西安一位专门制作蝈蝈儿笼子的老先生,就以榫卯结构制作了一个个精巧笼子。图中,是他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制作的“福”字,但每一个“方框”都是一个笼子。据老先生介绍说,西安人特别喜欢斗蝈蝈,西安至今还留有斗蝈蝈儿的集市,非常热闹。蝈蝈是一种很常见的昆虫,但古人的闲趣除了诗词歌赋,还喜欢斗蝈蝈。斗蝈蝈儿也叫斗蛐蛐,是中国民间搏戏之一,也是一项古老的娱乐活动。在盛行于全国各地。历史上宁津蟋蟀为历代帝王斗蟋蟀的进贡名产地,因而有了宁津蟋蟀斗慈禧的中国民间故事传说。斗蝈蝈儿,最早唐代开始,盛行于,但到了清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蝈蝈潮。但养蝈蝈儿就跟养鸟一样,得有笼子。过去的蝈蝈儿笼子都很小,最早的有陶钵饲养笼,到了现代有塑料箱,然后又有了竹编长条形饲养笼。但这些蝈蝈笼子的制作方法都比较简单,尤其是在今天,人们对于蝈蝈儿笼子并不追求传统和文化涵养。图为老先生制作的船形的蝈蝈笼子,非常具有观赏性和艺术性。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老先生在制作过程中不使用一个钉子,仅以榫卯结构完成。榫卯结构主要有穿斗式,在汉代比较成熟,南方使用的多。抬梁式,盛行于春秋时期,北方用的多。还有一种井干式,但由于耗材量大,建筑面阔和进深受木材长度限制,外观显得厚重,应用不广。老先生使用的榫卯结构应为抬梁式。他当时将这一简单的榫卯结构使劲的往地上一摔,此结构不但没有散落,而且仍是原样。虽不是水泥钢铁,却非常坚固。由此可见,古人发明的榫卯结构是多么的精巧和智慧。老先生坦言,他运用榫卯结构制作蝈蝈儿笼子已经十几年了,每次制作之前都会画图设计,然后将自己的想法结合古代遗产和西安民俗,呈现出一个既创新,也传承了非遗文化的作品。他手中的这“福”字,是为孤品。老先生说,曾有不少人想花钱买下,但低于2万,他是不会卖的。除了“福”,他还制作了一个“寿”字。制作这种类型的笼子,全凭技巧的纯熟。但老先生说,虽然他是非遗传承人,但遗憾的是并没有徒弟来传承这份民俗与文化,它不仅需要惊人的专注力,还要付出大量时间。可对于年轻来说,他们要生活,要赚钱,但蝈蝈儿笼子并不能带来物质需求。但对于外国人来说,中国的古文化是一种宝藏。在古代,中国可谓是世界中心,诸多技艺均领先世界水平,即使到现代也依然让人叹为观止。老先生说,一位来自意大利的设计见识到他的蝈蝈儿笼子后,非常吃惊,不敢想象中国文化的精髓过了几千年,依然领先世界。他与老先生交换联系方式,想通过中国非遗,来获取设计灵感。包括日本人见到老先生的技艺后,也大为赞赏。日本“传承”了唐宋文化后,也“传承”了斗蝈蝈的娱乐项目,我曾在日本的电视上节目上见识过。如今这些非遗文化是越来越稀有,我希望能够借助互联网的传播方式,使这些文化遗产走得更远,从而也不辜负每一个传承人对它们的坚持与专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63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