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读到大诗人苏轼写的《雨后行菜圃》,里面有这么一句:白菘类羔豚,冒土出蹯掌。我立马被这白崧给勾得口水直流。这味道和羊羔、小猪相似,比熊掌还好吃的,到底是啥稀罕物啊?一查,原来是大白菜!菘性凌冬晚调,四时常见,有松之操,故曰菘。今俗谓之白菜,其色青白也。——《本草纲目》从诗文中可看出,资深吃货苏东坡爱的是大白菜的清甜滋味,而李时珍则喜爱白菜有松之操,其色青白。真可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而从古到今,从士大夫到文人墨客,甚至深宫的妃子都对白菜情有独钟。要说这白菜的寓意和滋味,且听我一一道来。从水墨白菜到白菜碑,古人借白菜对为官者的劝诫之意,流传久矣坊间常看到菜根香的字画,从那寡淡的菜根中,咀嚼出几多人生真味。而白菜作为老百姓常吃的草根菜肴,也被文人墨客寄予了深刻的寓意。且看这幅清代画家恽寿平绘制的《蔬果园》。《蔬果园》.恽寿平(清代)画中一棵水墨大白菜,浓淡干湿之间挥洒出无尽的生机。点睛之笔,却是画面左上角的题跋:不可使士大夫一日不知此味黄涪翁语涪翁是北宋大文学家黄庭坚的号,因此这题跋的内容其实来自于黄庭坚。因画幅尺寸的缘故,恽寿平只题了上句,下句却是:不可使小民一日有此色。这两句话放在一起,意思就很明显了,不可使士大夫一日不知此味,是对士大夫,也是上位者的告诫,提醒他们要清廉自守,勤俭内视,别忘了布衣蔬食的滋味。而下句不可使小民一日有此色,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为官者要以民生疾苦为念,不能让黎民百姓面有菜色。在勤俭、清廉方面做的出色的,当推晚清重臣曾国藩了。他在一封家书中这样写道: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他还说: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为长久之计。能从勤俭耕读上做出好规模,虽一旦罢官,尚不失为兴旺气象。曾国藩,可谓深知白菜之味啊。而借白菜对为官者进行劝诫的,除了黄庭坚和恽寿平以外,有两块年代久远的白菜碑不得不提。明嘉靖年间(公元年),江西人徐九思到江苏句容做官,在县衙门前高高树立起一块画着白菜的石碑,希望借此提醒自己好好做官。有意思的是,公元年,江苏句容的笪继良到江西铅山当县令,也同样立下了一块白菜碑。这两块碑时隔近百年,但上面的联语却一模一样:为人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白菜bei将白菜刻在石碑上,提醒为官者时时刻刻将为百姓谋福利挂在心上,真是用心良苦,而个中为官处事的道理,细思令人警醒!从清清白白到招财进宝,白菜雕的寓意演变,和文化氛围息息相关很多人去台北故宫博物院,都要看那镇馆三宝。哪三宝呢?就是:毛公鼎、东坡肉型石、翠玉白菜。毛公鼎东坡肉型石翠玉白菜这棵翠玉白菜可不简单,据说是光绪妃子瑾妃的嫁妆。皇妃的身份不可谓不贵重,那为什么陪嫁一棵大白菜呢?您掌眼细瞧,不光白菜雕得水灵,菜叶上还有两只小虫子。其实白菜是为了取青白之意,寓意女孩子清清白白;那两只小虫子也很有来头,一只是螽斯,有时也叫蝈蝈,还有一只是蝗虫。读过《诗经.螽斯》就明白了,这里面带着美好的祝福呢!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诗经.螽斯》整首诗都在歌颂螽斯(蝗虫)繁殖能力强,子孙众多。所以,这棵翠玉白菜,一方面表达对女子清清白白的肯定,一方面则带着最朴实的多子多福的美好祝愿。据说余光中看到这棵翠玉白菜非常激动,挥笔写下感慨:前生是缅甸或云南的顽石,被怎样敏感的巧腕,用怎样深刻的雕刀,一刀刀雕筋剔骨,从辉石玉矿的牢里解救了出来。这解救二字用得极妙,呼应了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基罗对雕塑的理解,他说:每块石头中都住着一个精灵,雕刻家要做的就是去除多余的部分,将形象从石头中解放出来,赋予它生命。到了现代,由于白菜谐音百财,寓意招财进宝,因此白菜玉雕常用来表达人们对富足生活的美好追求。而将白菜和别的意象结合,又将招财进宝的含义大大丰富了。比如白菜和促织(蟋蟀)在一起,表示珍惜时光,努力发财致富的意思。和蜘蛛在一起,表示既要招财进宝,也要知足常乐。和蝈蝈放在一起呢,因为蝈的谐音是国,也就有了希望国富民强的美好寓意了。从象征女子清清白白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招财进宝,白菜雕寓意的不断变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和风俗的变化,细思甚是有趣!清白处世与换白菜,齐白石和白菜之间不得不说的趣事齐白石老先生各种题材的画中,尤以蔬果类最能触人情结。老人家将百姓家常画出了情趣,赋予了丰富的内涵,观之品之让人回味无穷。白石老人尤喜画白菜,一是求画者喜欢这百财的寓意,再者,老人希望通过画中的清白之意告诫子孙,要清白处世,清白传家,世世清白。据说有一个朋友特别羡慕白石老人白菜画得好,求教作画秘诀。老人哈哈一笑道:通身无蔬笋气,但苦于欲似余,何能到?意思是说:你没经历过耕田种菜的日子,却又想像我一样,这怎么可能呢?白石老先生出身农家,生活贫寒,少时耕田种菜放牛,还当过木匠。那自给自足的生活经历,满园蔬菜绕门青,家家田舍识蔬香的农家风物,赋予了他的作品无尽的生机和魅力,也烙印在他的人品和记忆中。难怪他给朋友画完白菜后,题跋道:他日显扬,勿忘斯味。坊间还流传着白石老人用白菜画换真白菜的趣事。说的是街口来了一个买白菜的小贩,拉了一车白菜,白石老人想,我的画这么好,拿去换一车白菜回来多合适啊。于是在腋下夹了一卷画就去了。谁知小贩一听,心想:这老头子是不是发烧了?别的不说,我的白菜能吃,你的能吗?老人家被奚落了一顿,灰溜溜地走了,嘴里嘀咕着:真是有辱斯文!白石老人用画换白菜的故事有好多版本,有换成功的,也有换失败的,都表现了老人家的可爱和有趣。而尤其可贵的是,白石老人将清白处世、坦坦荡荡的做人原则贯彻了一生。在口述的自传中,他回顾了七七事变北平沦陷后自己的经历:自丁丑年北平沦陷后,这三年间,我深居简出,很少与人往还,但是登我门求见的人,非常之多。敌伪的大小头子,也有不少来找我的,请我吃饭,送我东西,跟我拉交情,图接近,甚至要求我跟他们一起照相,或是叫我去参加什么盛典,我总是婉辞拒绝,不出大门一步。他们的任何圈套,都是枉费心机。我怕他们纠缠不休,懒得跟他们多说废话,干脆在大门上贴一张纸条,写了十二个大字:‘白石老人心病复作,停止见客。’白石老人用一支生花妙笔,画出了无数梗白叶青的白菜,更以知识分子的高尚气节,践行着清白处世的人生哲学,思之令人感佩!从百姓餐桌到国宴菜品,白菜清甜的滋味,滋养了一个民族要说白菜的滋味啊,真是让人赞不绝口。苏东坡咱就不说了,白石老人还专门在一幅《白菜冬笋》中题跋,把曾国藩拉来开怼呢!曾文正公云:鸭汤煮萝卜白菜,远胜满汉筵席二十四味。余谓文正公此语犹有富贵气,不若冬笋炒白菜,不借他味,满汉筵席真不如也。白菜dong笋图鱼生火,肉生痰,萝卜白菜保平安。老先生就这样过着布衣菜饭可乐终生的生活,活到了94岁高龄。要说白菜不光味道好,还是老百姓的保命菜呢。这一点咱北方百姓最有切身感受,以前一到冬天蔬菜匮乏,只有卖冬储大白菜的大卡车一辆接一辆,家家户户谁不买好几百斤存着啊?“有了白菜心不慌,萝卜白菜保平安”,这都是老百姓常挂在嘴边的话。老百姓常吃的辣白菜、醋溜白菜、白菜炖豆腐、酸辣白菜,道道都是清新爽口、解腻除油的好菜式。但白菜可不光能hold住咱百姓餐桌哈,有一道经典川菜开水白菜,早已登上国宴的舞台,惊艳了国际友人的味蕾。开水白菜据说,有一次周恩来宴请日本贵宾时,客人见上来的菜只是一碗清水上浮着几棵白菜,认为肯定寡淡无味,迟迟不愿动筷。在总理反复劝说之下,才勉为其难地决定试试,谁知一尝之下立即目瞪口呆,狼吞虎咽之余不忘询问总理:“为何开水煮白菜竟然可以这般美味?”还有一位法国星级主厨吃完开水白菜后感叹:这道开水白菜,好像给了我一道耳光!原来不需要鹅肝、鱼子酱、松露,只需要白菜和高汤,就可以做出一道美味无比的菜!大厨的话说到点上了,开水白菜听似朴实无华,实则尽显上乘的制汤功夫。开水,其实是至清的鸡汤。百科有云:此汤要用老母鸡、老母鸭、火腿蹄肉、排骨、干贝等食材分别去杂入沸锅,加入料酒、葱蒜等调味品调制至少4小时,再将鸡胸脯肉剁烂至茸,灌以鲜汤搅成浆状,倒入锅中吸附杂质。反复吸附两三次之后,锅中原本略浊的鸡汤此刻呈开水般透彻清冽之状,香味浓醇敦厚,不油不腻,沁人心脾。而白菜的选料也很讲究。坊间常将开水白菜中的白菜用娃娃菜代替,其实正宗的选料,要选取将熟未透的大白菜,而且只选用当中发黄的嫩心,清甜之味无匹。将嫩心微焯之后用清水漂冷,去尽菜腥后密扎小眼,再用鸡汤淋浇至烫熟。将烫好的菜心捞出垫入钵底,再轻轻倒进新鲜的鸡汤,开水白菜乃成。密布小眼的白菜吸足了鸡汤的美味,闻起来清香扑鼻,吃起来清鲜柔美,自胜过那万般佳肴。正是应了那句俗语:百菜不如白菜,细品甚是有趣!结语白菜,用它凌冬晚调的生命力,滋养了冬日里万千百姓寡淡的胃口,更以清白之姿,滋养了一代代国人的气节和精神。宋代诗人汪信民就说过: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嚼得白菜,做得百事。书尽于此,与诸君共勉!——全文完——秋天的园子:用浅淡的笔,书写冷暖人生。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