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蝈蝈 >> 蝈蝈的形状 >> 诗经草虫周代剩女不恋爱犯法,恋爱起
换个新鲜的说法告诉他,我想你了,秋天、冬天、春天,都在想你。
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草虫是草螽类,可能是蝈蝈,也可能是蟋蟀,阜螽是蚱蜢,两种动物在古代不太分得清,不过它们都是在秋天才鸣叫,“喓喓”即它们的叫声。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蕨类植物春天二月初生,蕨嫩茎可食,至今川蜀地区的人依然爱吃。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薇是野豌豆,也叫巢菜,四五月时生长茂盛,也是一种野菜,嫩茎和叶可食。商朝灭亡时,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这种野豌豆类似时下名菜“豌豆苗”,是古代有名的野菜。
诗的每一段都在讲女子未见到心上人时,内心煎熬痛苦,焦躁不安,心烦意乱,一心盼望早日与心上人相会。见到后立即如愿以偿,心满意足,一颗躁动的心也安定下来。
从第一段到第三段,时间递进,从秋天一直延续到来年初夏。
朱熹说,《草虫》跟《卷耳》差不多,是一首思妇诗。诸侯大夫在外服役,妻子独居,草虫鸣叫的秋景勾起离别相思之情,而她眼看着时间流逝,秋去春来,越发思念丈夫,以致只有在梦中才能相见,才能缓解相思之情。
然而,细究诗中字词意思,这便是一首反映上古时代野合成婚的诗。
《郑笺》云:“草虫鸣,阜螽跃而从之,异种同类。犹男女嘉时以礼相求呼。”这可不就是在说两只蚱蜢配偶交媾嘛。而且诗中所言“亦既见止,亦既觏止”,“媾”的字面意思是“遇见”,但也可以理解为与心上人交媾,《周易》曰:“男女媾精,万物化生。”媾精即交媾的意思。而无论是草虫鸣叫还是采摘蕨、薇,地点都是野外。如此一来,《草虫》所讲,正是女子在野外与心上人野合无疑了。
野合婚是上古时期遗留下来的婚俗,据何新的《孔子论人生》所写,“那时的人认为,通过野合,可以促进农事的播种和丰收。”上古礼俗中,“野合”是一种重要的与宗教有关的礼俗活动。
周朝虽有周公制礼作乐,但野合婚在婚俗中还有所残留。
事实上周朝民风很开放,对很多地方上古时期遗留的风俗一直采取包容政策,野合婚并不算是有伤风化的事情。甚至在《周礼》中有相关规定:“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中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奔”这个字在上古语言中就有两性结合的含义,亦即淫奔、野合。由此可见,在周代,男女到了年龄还没有结婚,国家采取的办法既开放又直接,对于这种野合,国家不但鼓励,而且不遵从反而要受罚。#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