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蝈蝈 >> 蝈蝈的形状 >> 山东手造丨96后扎刻青年的竹条人生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王君李勇超德州报道
扎刻是明朝时在河北及周边地区兴起的一种民间手工技艺,主要是以高粱秆、竹条为原料,用壁纸刀、卡尺等工具,扎刻成形态各异的手工艺品,分为选、剪、削、雕、刻、咬合等综合工艺流程。扎主要是指用六柱锁扣完成的各种结构,刻泛指秸秆编结的开榫和挖槽。
在德州,有一个出生于年的小伙,痴迷扎刻,已经潜心研学了十六年,甚至还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复刻了大清河齐州塔。4月1日,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走进云廷臻的工作室,听他讲述他和这门古老技艺背后的故事。
选料、画线、开槽、拼接……见到云廷臻时,他正拿着剪子、锥子等工具,用竹条制作着最新作品——八角灯笼。
说起和扎刻的结缘,云廷臻说,和当下很多年轻人的爱好不同,受父亲影响,他从10岁起,便开始对扎刻技艺特别感兴趣。父亲用秸秆制作的蝈蝈笼精美漂亮,云廷臻一点点摸索,自己琢磨着做出用高粱秆扎刻的车、船、蝈蝈笼、手枪、桌椅……
“我先是跟父亲学习做蝈蝈笼,后来不满足于只做这一种,便自己去研究它的工艺。”云廷臻回忆道,“后来就开始找师傅学习,然后又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摸索,总之是经历了很多个阶段才学到。”云廷臻轻描淡写讲述了他的自学过程,但工作室中陈列的那些精妙绝伦的扎刻作品,全都无声诠释着制作者背后的艰辛和努力。
其实,研究扎刻这么长时间,云廷臻遇到了很多困难。云廷臻告诉记者,类似这种小众的爱好,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一开始的时候,我自己也没有什么钱,作品知名度不高的时候,日子过得还挺艰苦的。”
不被常人理解、作品知名度不高……但这些并没有阻挡云廷臻追逐梦想的脚步。
云廷臻的父母一直很支持他的想法,在各个方面支持他。“后来我想办法开展了直播,收获了特别多的粉丝和支持者,除了教大家扎刻技艺,还尝试电商直播、微商直销。”现在,云廷臻入职了一家文化公司,主要承担于齐河县各个乡镇的文化站的公共文化服务。
当记者问起这么多年有没有想过放弃时。“想过,很多次想要放弃。”云廷臻说得很是坦然,不过云廷臻告诉记者,虽然当时条件比较艰苦,但是那段时光却让他成长了很多。年,云廷臻入选齐河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还在山东非遗传习大讲堂开设自己的课程,让更多的人了解扎刻这一民间传统技艺。
“我觉得它(扎刻)早就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我每天下班就会拿出至少3个小时的时间来完成作品,睡觉的时候都是在想设计图。”未来,云廷臻希望能把这门手艺发展得更广一些,同时让更多人了解扎刻、感受扎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