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

一阳新鲜事从一场成交额446亿的古

发布时间:2023/1/30 22:51:02   

科技文人一阳SHOW,科技文人一样秀,本文由爱科技也爱文学,爱投资也爱写作的阳讯互动创始人一阳撰写。

“京城繁华地,奇珍凌晨出,举牌逐竞价,落槌入囊中。”——开场先赋小诗一首,题赠各位看官,这几句说的其实就是拍卖,说起拍卖,很多人在脑海中都有一些固定的场面,可亲临现场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就在前不久,一阳参加了一场由京城著名的乃至于全国都很有名气的拍卖公司——保利拍卖所做的年春拍。

这场拍卖规模可谓盛大,在整个北京的CBD核心区的国贸3期新国贸大酒店举行,激烈的角逐一直持续到凌晨,我参加的这一场正好是众人瞩目的古代珍玩瓷器的拍卖场,现场既有身价不匪的专业人士,也有先富起来的一部分所谓土豪,更有一些代理人。这个“禹贡”系列专场自推出以来,一直被业界冠以“超级夜场”之美誉,除了重器云集,更代表了品质的保证。

只见作为全场的主角和众人瞩目的焦点——拍卖师的风采是格外抢眼,值得大书一笔,这位中年男子态度镇定,神态自若,面对众多拍家藏家,甚至还有来自电话那一头的委托,举手投足,颇有一种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感觉,对场上气氛、人的情绪,似乎也有着一种很强烈的引导作用。

让人想起交响乐的指挥,虽然他牵动的是动辄数千万,乃至上亿的奇珍异宝,这些文化价值与物质价值都很高的古董,也可说是一部金钱的交响乐,更是一部人性的小乐章。

最有趣的是中间还出现了插曲,因为夜拍已经接近凌晨,没想到还有人叫了外卖,结果外卖小哥进来打招呼的举手招呼竟然也被拍卖师看在眼中以为是出价,造成了一场小小的乌龙。

时不时还会看到非常激烈的竞价,比如说这个清乾隆“有凤来仪”大转心瓶,当拍卖师报出万元的授权起拍价时,现场直接报出2亿元,引发现场一阵叫好声,拍卖师也在不断示意进入2亿之后参与竞拍买家可以调整阶梯,话音未落,场内报出2.1亿元的价格。

之后,此标的以万元一口的竞价幅度被现场买家激烈争夺,跃至2.3亿元,而后每一次的加价现场都迎来一阵热烈的掌声,最终以2.31亿元落槌,2.亿元成交,也打破了全球最贵瓷器纪录。

鏖战两日的中国古董珍玩板块总成交额达到19.3亿元,是当之无愧的压轴之战。这一场拍卖下来,感觉在这个国贸3期的大酒店的大宴会厅本来很宽阔,但仍然让人觉得有几分拥挤,那种热烈的气氛,那种充斥着爱好、沉迷、竞争、博弈等等各种激烈的情绪仿佛就在空气中混合膨胀。

最终大幕落下,短短几天,总成交额达44.59亿,可算是引领全国年上半年的艺术市场,共产生5件过亿元拍品,58件过千万级拍品,以及多项全新纪录。

其实,这只是拍卖行业在近期的一个小小的缩影,但不禁让我想起古今中外有关拍卖的前世今生和一些趣闻轶事,下面也给大家分享一些。

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拍卖行为,是古巴比伦(公元前--前年),所谓“拍卖新娘”,以适婚女子为拍卖标的的一种拍卖活动,将女子按美丽、健康程度顺序先后拍卖,让出价最高的男子中标,成为新郎。

到罗马共和时期(公元前-前27年)的拍卖已经得到空前发展,在保留奴隶拍卖的基础上,出现了战利品拍卖和商品拍卖。

罗马时期的拍卖是世界拍卖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首尾也延续了约千年左右的时间,堪称近现代拍卖的鼻祖,正式形成却是在17、18世纪的近代欧洲。年11月,英国出现旧船、废船拍卖;年2月又有绘画及手稿拍卖;年首次拍卖房地产等。

近代欧洲拍卖是世界拍卖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拍卖机构大量出现。年和年,当今世界上两大拍卖行------苏富比和佳士得,分别在伦敦成立。

当时伦敦已有60多家大大小小的拍卖行,拍卖业十分红火。年3月,苏富比举办首次拍卖会,拍卖标的是某贵族遗留的数百本书籍,拍卖成交额英镑。

再拉回视线,看看咱们中国的拍卖业,中国最早出现的拍卖行是1874年在上海建立的鲁意斯摩洋行,它是由英国远东公司开办的。

从此上海滩出现了象征拍卖的蓝白方格旗。随后,英国的瑞和洋行、罗森泰洋行,法国的三法洋行,日本的新泰洋行,丹麦的宝和洋行等纷纷挂牌,后来,海关的没收物品、远洋运输中的水渍物资、银行委托的典押品以及保险公司、法院的有些业务都由它们代为处理和拍卖。

同时,他们也兼做一些为私人拍卖家具、旧货等业务。后来,一些中国人也在上海相继开办了一批规模不大的拍卖行。

而北京最早的拍卖行是光绪末年出现在崇文门大街路东的鲁麟洋行,经理是外国人。当时,东交民巷外国人比较集中,常将回国前不愿带走的衣物、家具、摆设之类物品送到洋行出售,而洋行则采取当众拍卖的方法予以处理。

新中国之后,特别是经历过文革对大量文物的浩劫之后,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大陆民营企业刚刚起步,人民物质生活问题尚未满足,拍卖艺术品显得非常突兀,曲高和寡。就连艺术家也普遍认为:肯定不会成功,中国哪有人买啊?

而中国社会另有一个隐形阶层,为人所不知。即使是在破除四旧的文革前后,李初犁、郭沫若、陈毅、田家英、邓拓、孙大光、朱光、吴南生、欧初、王力、新关节、夏衍等都热衷收藏。

辛冠洁用元买了的三件作品。郭沫若的藏品则包括了的《丽人行》和的《九州无事乐耕耘》。在这一群体当中,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市场行情:普通10块、明清古画50块、唐伯虎到块,宋版书0块。

有这么一个故事,年,一位天津老太太来到嘉德,拿出一张石涛的《高呼与可》手卷,听到嘉德报价后,老太太卷起画就走了。

次年老人再来,嘉德课业精进,以大礼相待这位“天津大姑”——民国大总统冯国璋的外孙女。《高呼与可》万被故宫购得。拿到钱后大姑买了五套房子,五个女儿一人一套房子。

在年11月的嘉德秋拍上,辛冠洁的三件,成为当时耀目的天价。《蕉屋》以万落槌,《松窗夜话》以万成交,《山水册页》以万人民币成交。到了年,一路高企,《山水册页》再次在嘉德以1.94亿人民币成交,上涨了37倍。

王世襄、徐邦达、启功、杨仁恺、徐邦达等老人,被后生们称为大师、国宝。大众所知道的是一种技术性的低调称呼:“鉴定专家”。

事实上这些专家曾经风流一世。王世襄父亲被人们称为“京城第一大玩家”,在燕京大学文学院读书时,王世襄曾臂架大鹰或怀揣蝈蝈到学校上课,他对文化器物的爱好玩出了一门“世纪绝学”。

徐邦达父亲徐尧臣为丝绸生意巨贾,徐邦达住在上海市武康路一所僻静的小楼中,其中有一间北屋布成日本的榻榻米式,方席寻丈,壁饰诸友合作的长幅杂画,不时邀集斯文朋友,对坐其中,吟诗作画,以消长日。

从18岁买下第一张画始,不惜重金购进收藏书画。徐邦达在此后的80余年里,为国家鉴考、收购、征集传世名迹接近4万件。终成一言九鼎的国家级书画“掌眼人”。

以上种种,还只是传奇的拍卖世界的管中窥豹,有空再和大家多聊,今天,先到这里,咱们一阳新鲜事,下期再会。

年7月一阳于北京

作者简介

一阳,北京人,北京中阳明智科技有限公司、阳讯互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北京理工大学计算机系毕业,却无理工男之心,因父事文学浸染、母营画廊熏陶,于艺术融合科技有感,创立公司涉人工智能、人力资源、投资……本人喜游历、写作、创意策划等。

自评:文不在高,有趣则名;意不在深,有情则灵。斯是陋笔,维吾得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上西藏雪山,游南海诸岛,航拍青海苍茫,探秘敦煌异彩,可以游欧洲,阅澳新……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东观徐霞客,西望达芬奇。一阳云:“何陋之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34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