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

博山,蝈蝈

发布时间:2022/5/9 20:32:24   

去年夏天我买的蝈蝈前几天死去。这只蝈蝈是我从同汇小区一老年妇女的地摊上买的,至家却一声不叫,我虽然喜欢蝈蝈时日颇久,但却没有这方面的资深学问,不能从蝈蝈的头腰翼体来判断它的寿命及是否能叫等。十几天后它仍不吱声,我不仅对它开始有些厌烦甚至有些受骗的感觉,沉不住气的我提着蝈蝈笼子再次走向同汇小区大集,打算再换一只。但女摊主未出摊,有些遗撼地返回,后来因琐事也没有再急着去换。不想七八天后,它偶然发声,声音稚嫰而短促,似乎那薄薄的翼翅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力。但叫声随着时间逐日迅速地由短到长、由低到高地渐次鸣叫起来,声音清脆而舒缓,洪亮而悠长。它通体绿色,壮硕的后肢和强健的前四肢轻轻爪着笼壁的竹条时而觅食,时而沉静,一举一动都充满了充沛的生命活力。

我私下想,如果当初女摊主在,我岂不会将这只上品的蝈蝈轻易换掉?世间许多事要沉住气,不能急功近利。当年孟尝君对于门客冯谖的慧眼识人就在于不为众议所左右,表现了宽容大度的沉着,以致于使这位自信而确有才能的门客在当时的齐国及列国之间为孟尝君导演了一幕“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绚丽多彩的大剧,成为千古佳话。自然界的自然规律与人世间的许多人情世故细细想来都有着共同的规律或道理,这样由此及彼地去悠悠地联想倒也有更深远的体会和感悟。

中秋之后,天气渐凉,一般情况下,蝈蝈已没有了盛夏时那种气力充足的长而亮的鸣叫声,而这只蝈帼,在天气已转凉的秋天却叫得正欢,真是以虫鸣秋。它不知疲倦地日夜鸣叫,整个房间都洋溢着它那悦耳的鸣叫声,大有迎着萧瑟寒风高歌猛进的强势。我因为这只蝈蝈不知疲倦地鸣叫而沉浸在富有农庄田园风味的愉悦之中。

11月份供气前,室内温度到了最低点,这只蝈蝈,我即用一条厚毛巾把笼子包起来,往年这个时候的蝈蝈都已冷得不能再吱声,但这只蝈蝈却天生的强壮,洪亮的叫声仍然不时从毛巾包裹中传出来,使人在枯萎的冬日时时感受到一丝秋的绿意。玩了几年蝈蝈,还没有遇到这样一只在冬天仍如夏天那样能叫的蝈蝈,我颇有感慨地与妻讲,这只蝈蝈真是“填环人”(家乡语),妻笑我:又不是养鸡嬎蛋多。其实,妻怎么能知道这只险些被换掉的蝈蝈那清亮的叫声所带给我的精神享受是如何的美妙呢?已故博山先贤张茂荣先生就曾情感满满地说“阵阵鸣声,震荡心肺,时高时低,那滋味胜过听唱令人入迷的京剧”(《蝈蝈赋》)。

衰老终于渐渐浸湮了它。自进入12月份,它的叫声开始在清亮中渐趋低落,但仍然能使人感到它在竭尽全力地鸣叫,叫得令人感到亲切、感动,为当初没有将它换掉而甚感庆幸。此间自已又别掉一条后肢,身体由于失去一条后肢的强力支撑而开始侧倒,身体颜色也由原来通体绿色渐变为褐色再逐次为紫色,只有腹下的那一串六棱形的花斑仍呈浅绿色,似乎喻示着它的体内还匿存着青春生命的绿色。它的嘴仍很坚强,面包虫的残体几次从口中滑落又几次低头寻觅着咬起吞下,咀嚼食物时还是那样高兴地振翼鸣叫,似乎努力抒发着享用美食的快乐。

衰老继续无法抗拒地湮没了它仅存的生命的活力,它已变得开始迟钝。距别掉第一条后肢的十几天后它又别掉了另一条后肢,它的身体由于失去两条后肢的支撑而明显失去平衡,这时侧卧的时间已占全天的三分之二,此时的它尤如一个垂暮老人侧卧病榻的样子。但它却仍能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强撑身体费力地啃几口硬脆的红萝卜,还想呲开昔曰锋利的尖牙咬住面包虫。但是,鸣叫声终于一天天地开始稀少,偶尔传来几声鸣叫也明显地短而无力了。尽管从这叫声中仍可以感受到它竭尽全力的那种本能、那种隐隐的使命感。

又过了几天,仅有的前四小肢已无力支撑和平衡它那已通体发黑并开始僵化的身体,不再啃食红萝卜,四肢不再摆动。只有轻轻触动它时,它才努力地晃动一下那近似僵化的前肢,尤如一个濒危的老人无力地晃动那干枯的手。就是这样毫不进食地又过了三天才结束了这小小生命的短促历程。

一个微小的生命来到自然界要经过许多我们无法想象的磨难,一只蝈蝈从卵到虫到其死亡大概一年左右时间,其中地下要大半年。如果孕育着虫卵的这片土地施工,这些小生命自是在劫难逃,假如侥幸逃过这一劫难,幼虫到成虫又要经过七次破壳褪皮,每一次就有十之一二的小虫非死既残,七次褪皮后,能剩十之二三健康的成虫就是幸事了。这时它们的生命也只还有3一5个月的时间,既是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它们每时每刻都在危险和惊恐中努力扇动着自己那脆弱的薄翼奋力求生,在凄风苦雨中拼力去延续着自己那微小而飘摇的生命航线。我眼前的这只蝈蝈应该是同类中的长寿者,它可能自小就在舒适的环境并在主人的呵护下成长,没有受到风雨的摧残和危险恐怖的惊悚,但它却身陷没有自由的囹圄之中,从来没有享受到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自由蹦跳振翼觅食的情趣,安逸中又蕴含着一些悲哀和不幸。

蝈蝈的生命历程虽然没有蝉那样漫长、那样传奇,那样受到古今文人的重视和讴歌,但是,蝈蝈虽不全是“垂緌饮清露”,但同样也是“流响出疏桐”啊!它对自然的索取同样极微小、带给人们的愉悦同样是无私地奉献啊。何况“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诗经:螽斯》)那熠熠闪光的历史象征呢?它那短暂的微小生命的历程确实给了我们许多含义颇深的人生启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14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