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蝈蝈 >> 蝈蝈的形状 >> 河南农民地里挖出宝藏,只是两颗蔬菜,
河南省处于祖国的中原地区,是中华华夏民族十分重要的发源地之一,那里的历史遗产十分的丰富。尤其是河南博物馆中陈列的宝物,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在如此众多的宝贝之中,有两件十分特殊的宝藏,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这个宝藏看起来就像两颗蔬菜,是河南博物馆的一个专家,花费元钱从一个农民的手中买来的,有人会问,两颗蔬菜怎么会值元?同时又为什么能成为藏品呢?原来它并不是真的蔬菜,而是通过雕刻和染色制成的象牙制品,看起来就好像真实的蔬菜一样,而且它还曾经和河南博物馆的其他宝物组成九大镇馆之宝。虽然后来不在其中,但是依旧是十分珍贵的宝物。
故事还要追溯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河南一个农民老胡日常在田间干活,突然从地里挖出来一个白菜,随后又挖出了一个胡萝卜,上面还有一个栩栩如生的蝈蝈,老农用手动了动,发现其实是假的,猛地一看好像是真的蔬菜一样,但其实它们是雕刻得十分相像的象牙制品工艺品,外观与平常普通的白菜没有什么区别。晚上回到家,家里人也反复观察,总觉得像是真的一样,不相信是雕刻而成的,足以可见技艺的高超。老农认为这应该是大街上随便卖的石头制品,不值几个钱,随手一丢。
受到战争的影响,很多国家的珍贵文物流落在民间,街头巷尾有许多骗子在街头行骗,看能否套取不懂文物的农民手中的宝物,并且通过高昂的价格销售到国外,以此赚取中间的价格。国家为了防止这种事情的不断发生,于是就开始对文物进行普查,搜寻到国家一些遗失的文物。河南省博物馆也在积极开展这项活动,派专人到老百姓的生活集市之中去搜寻文物的足迹,碰巧这一天专家来到老胡所在的村子时,他赶紧拿着那两件挖出的宝物让专家瞧一瞧,没想到居然收到了意外收获!专家们一看便深深地吸引住了,他们认为这看似两颗普通的蔬菜实际上并不普通,不仅美观还兼具收藏的价值,于是就打算从老胡那里买下这两颗蔬菜。
专家们将意愿表明以后,老胡表示可以赠予博物馆,作为充实馆内展品的贡献,但是专家们一致表示不同意,一定要向老胡有所表示。最后,专家以元的价格买下了这两颗蔬菜,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元已经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老胡也很开心。回去后专家第一时间对这件宝物进行品鉴和鉴定,没想到真的有惊喜。原来,这两颗蔬菜的材质是象牙经过雕刻和染色制成的,专家们查阅资料和典籍进行分析发现,它的年代大致在清朝的乾隆年间的。
在历史上,皇帝们通常都会把象牙这个材料看得十分的珍贵,是因为象牙的质地很精致细腻,色泽光滑,成色柔美,物以稀为贵,数量少因而价格很高。所以那个时代象牙是十分高档的材料。这两颗菜之所以被老胡认错,就是因为工匠雕刻得十分精致,栩栩如生,就像真的一样。由此可见,这件宝物的主人一定应该也是皇室的重要人物,才用得起这么贵重的象牙来制作。
这件宝物是雕刻的一棵白菜和一个萝卜组成。白菜上面染成了黄色的叶子,叶片脉络都是十分逼真的,不仅雕刻的仿真,就连形态也是真假难辨的。白菜的叶上面还搭配了一棵雏菊,看起来淡雅宁静。除此之外,还趴着一只蝈蝈,又为这颗白菜平添了一份俏皮和生机。萝卜通体整个都是象牙的,整体上的颜色就像平常吃的白萝卜一样,底下是红色的,身体是渐变的颜色,直到上面会变成白色的,十分的形象逼真,活灵活现,好像能够掰开吃掉似的,看不出一丝假的痕迹。
其实我们想一想也能知道,这件宝物的制作一定是极其不易的。现代的工匠能有这么多的辅助工具都难以雕刻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那个时代什么技术都没有,只能依靠一双巧手来完成,这就是依靠的是我们大国工匠的精神,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发扬着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成就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这些文物向我们展现的不仅仅是精美的外形,更多的是让我们看到先贤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的珍贵财富,值得我们去典藏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