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注释:螽(zhōng)斯:或名斯螽,一种直翅目昆虫,常称为“蝈蝈”。一说“斯”为语词。螽斯是鸣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体长在40毫米左右,身体多为草绿色、也有的是灰色或深灰色,覆翅膜质,较脆弱,前缘向下方倾斜,一般以左翅覆于右翅之上。后翅多稍长于前翅,也有短翅或无翅种类。外表像蝗虫,但螽斯是直翅目螽斯总科,蝗虫是蝗总科。螽斯有着细如丝,长过其自身的触角,而蝗虫类的触角又粗又短。螽斯科为渐变态昆虫,一生要经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成虫通常在7~9月为活跃期,主要栖息于丛林、草间。螽斯发出的各种美妙的声音,是靠一对覆翅的相互摩擦形成的。能够发出声音的只是雄性螽斯,雌性是“哑巴”,但雌性有听器,可以听到雄虫的呼唤。
诜诜(shēn):同莘莘,众多貌。振振(zhèn,古音zhēn):茂盛的样子。仁厚貌。薨薨(hōng):象声词。众虫齐飞声。《·大雅·緜》:“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绳绳(mǐn):形容接连不断,绵绵不绝貌。”《老子》:“绳绳兮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揖揖(yī,旧时读jí):群聚貌;众多貌。[宋]欧阳修《别后奉寄圣俞二十五兄》诗:“我年虽少君,白发已揖揖。”揖为集之假借。蛰蛰(zhé):多,聚集。众多貌。[唐]李贺《感讽》诗之五:“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
历史文化:
商周时期人们把蝈蝈和蝗虫统称为"螽斯",宋朝人将蝈蝈与纺织娘混为一谈,明朝才有了"聒聒"的称呼,"聒聒"和"蝈蝈"都是以声名之,实际上"聒聒"和"蝈蝈"是一个等同的名称。早在原始社会末期,大禹就开了崇拜蝈蝈的先河,古文中禹就是"虫"。《玉篇(虫部)》中讲,"禹虫也"。《尔雅(释虫)》曰:"国貉,蚃虫"。郝懿行义疏:"蚃虫即虫蚃,蚃犹响也,言之声响也"。《尔雅》说得明白,禹虫叫"国貉",又带响声,必今之蝈蝈。大禹是以禹虫--蝈蝈来命名的。于是禹虫便成了大禹氏族之图腾。所以后世就以禹虫的习性来崇拜,祭祀大禹。《荀子》记载有所谓"禹跳",扬雄《法言》说:"巫步多禹",都是说后人祭祀禹时跳的舞蹈好多都是蝈蝈那样的跳步。三千年前《诗经》中相传为周公旦所作的《七月》以及民歌《草虫》,《螽斯》等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载蝈蝈的文字。其代表作《螽斯》:"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节奏欢快,展现了一个载歌载舞的欢乐场面,整篇文字都在颂扬蝈蝈的种族兴旺。是生产力低下时对生命繁衍的企盼,是一首祝人多生子女的喜庆民歌。由此而产生的成语"螽斯衍庆"便成了喜贺子孙满堂的吉祥语。中国人历来视蝈蝈为宠物,宋代人开始畜养蝈蝈,明代从宫廷到民间养蝈蝈已经较为普遍。明太监若愚在《宫中记》中说到皇宫内有两道门以蝈蝈的名字命名,一曰"百代",一曰"千婴",这当然是延续了远古时代对蝈蝈的生殖能力的崇拜。到清代掀起了前所未有的蝈蝈热。从康熙,乾隆直到宣统,许多皇帝都喜欢蝈蝈,乾隆游西山,听到满山蝈鸣,即兴赋诗,曰:"......雅似长安铜雀噪,一般农候报西风......"末代皇帝宣统与蝈蝈的情缘更是带有浓重的神奇色彩。药用价值:
蝈蝈
聒子、聒聒、山蝈蝈
katydisds
GampsaocleisgratiosaBrunnerWattenwyl.
利水消肿;通络止痛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螽斯科
水肿尿少;腰膝肿痛;湿脚气
生活于荒地草丛及豆地中。这是蝈蝈的兄弟--蛐蛐
夏、秋季捕捉,捕后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分布于河北及河南、江苏等地。
螽斯,全体绿色。触角鞭状,长于体躯。复眼卵圆形。前翅近膜质,较弱,前缘向下倾斜,静止时左翅覆于右翅之上方。雄虫在左前翅的轭区有圆形的发音器,右前翅的基部有光滑的鼓膜。听器位于前足胫节基部外侧。
味辛;微甘;性平
内服:研末,2-3只。外用:适量,研末吹耳。
《中华本草纲目》
赏析:
在朱熹《诗集传》中,《螽斯》是比体首篇,故用以释比。其实,通篇围绕“螽斯”着笔,却一语双关,即物即情,物情两忘,浑然一体。因此,“螽斯”不只是比喻性意象,也可以说是《诗经》中不多见的象征性意象。关于诗旨,《毛诗序》云:“《螽斯》,后妃子孙众多也,言若螽斯。不妒忌,则子孙众多也。”点出了诗的主旨,但拖了一个经学的尾巴。朱熹《诗集传》承毛氏之说。还作了“故众妾以螽斯之群处和集而子孙众多比之”的发挥,没有贯彻其“《诗》作诗读”的主张。对此,姚际恒一并认为“附会无理”(《诗经通论》);方玉润进而指出:诗人措词“仅借螽斯为比,未尝显颂君妃,亦不可泥而求之也。读者细咏诗词,当能得诸言外”(《诗经原始》)。确实不可泥求经传,而应就诗论诗。
体会意象,细味诗语,先民颂祝多子多孙的诗旨,显豁而明朗。就意象而言,飞蝗产卵孵化的若虫极多,年生两代或三代,可谓是宜子的动物。诗篇正以此作比,寄兴于物,即物寓情;“子孙众多,言若螽斯”,即此之谓。就诗语而言,“宜尔子孙”的“宜”,有“多”的含义;而六组叠词,除“薨薨”外,均有形容群聚众多之意。易辞复唱,用墨如泼,正因心愿强烈。“子孙”,是生命的延续,晚年的慰藉,家族的希望。华夏先民多子多福的观念,在尧舜之世已深入民心。《庄子·天地》篇有“华封人三祝”的记载:尧去华地巡视,守疆人对这位“圣人”充满敬意,衷心地祝愿他“寿、富、多男子”。而再三颂祝“宜尔子孙”的《螽斯》,正是先民这一观念诗意地热烈抒发。
就诗篇编排而言,前篇《国风·周南·樛木》祝贺新婚幸福,此篇继而祈颂多生贵子,不仅顺理成章,或恐正是编者苦心所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