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蝈蝈 >> 蝈蝈的习性 >> 文玩中的ldquo下五玩ldquo
中华把玩下五玩由紫砂壶、折扇、烟斗、笼鸟、蛐蛐组成。下五玩玩的是:和气、雅致、风度、乐天、知足。
中华把玩下五玩
紫
砂
壶
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古来名壶,从明正德嘉靖年间供春的树瘿壶、六瓣圆囊壶,到季汉生创意设计、曹安祥制作的同时能泡两种茶水的紫砂鸳鸯茶器——中华龙壶,每一把壶都独具匠心,在壶的欣赏性上下功夫。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才这样珍贵,令人回味无穷。更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汉族文化内涵,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壶分三种,一为实用,二为赏玩,三为收藏。以“玩”而论,唯有中间的学问最多,除了每日好茶滋润,另有手心抚摸,一天一个颜色,年年都有新感觉,可“闲来思往,静听大风”。玩到最后能够在人与壶之间达到一个互动的境界,即人养壶气,壶养人性,彼此净化,相互陶冶。对于紫砂壶的玩字,其实早有解释,玩即养。养有两别,一是茶养,养颜、养色、养灵性;二是人养,养气、养品、养感觉。如果只是好玩,恐怕现今也存不下这么多老辈儿的好东西了。
折
扇
要说折扇,当数“苏杭雅扇”折扇把玩代表繁荣在京城,北京是明清两代建都之地,百工技艺,无不发达,折扇工艺在北京曾盛极一时,但未能创出著名的品牌。北京打磨厂戴廉增扇庄有余年的历史。
京城富贵者所用之折扇,从扇骨到扇面乃至扇套、扇坠儿,无不考究。以其扇骨论,则有棕竹、素竹、湘妃竹、梅鹿竹、象牙、乌木、紫檀、红木、鸡翅木、檀香木以及螺钿镶嵌、玳瑁、菠萝漆骨等多种品类;扇面则分素面、瓷青面、泥金面、雨(雪)金面、冷金面、格金(景)面;另有棕竹黑纸折扇。
▲张大千国画折扇
富贵之家所备的折扇,不为纳凉而为观赏。所收藏者皆出自名家之手——张大千所绘者以造化为师而不落恒蹊;溥心畲所绘者虽荒寒小景而格高思古;陈半丁所绘者多为花卉而微着色墨;齐白石所绘者时有异趣而尤多奇致;胡佩衡所绘者苍古深秀而得石奚神韵……此等超妙绝俗之扇面,每年春末秋初均须请扇工装而卸之,以利收藏。
文玩折扇的把玩:扇骨的把玩,笔者认为应该主要指竹制扇骨的把玩,竹制扇骨是文人、玩家常置手边的玩物,日夕摩挲,愈摸愈润,长久之后似得人之灵气,更具神采。
“把玩”又称“盘”,就是不断用手抚摸,盘扇骨是养扇骨的手段,是悠闲中的一种雅好。扇骨有“生骨”、“熟骨”之分,盘扇骨有“文盘”、“武盘”和“意盘”之说。“生骨”为新制作,“熟骨”多为传世品。新制作的扇骨需长期不懈的把玩,才能去掉其火气,新骨不断的“盘”,越“盘”越亮,其颜色也会由白变黄,由黄变红,给人以古朴凝重之感。传世的老扇骨则需要精心养护,妥善存放。
“文盘”是将扇骨经常握于掌中,并反复抽拉摩擦、抚摸,经过人体气血体温的影响,使扇骨由新制时的晶莹洁白,盘成微黄如玉,经过久盘色似琥珀,又若蜜腊。
▲清象牙透雕加彩花卉折扇
所谓“意盘”就是在把玩或抚摸扇骨时心无旁翳,扇与神交,涵泳相契,意念中亦能想象到扇骨色泽的变化和人文气息,不失高境界“物久通灵”之独享。阴刻扇骨在盘以前,最好能用玛瑙刀将扇骨大边表皮砑一遍,使雕刻的画面更光洁。新佛肚竹制成的扇骨,先要将竹青表面的一层白皮刮去,刮皮时,持刀要稳,既刮的要轻,又要均匀。刮过皮,最好用清水冲一冲,揩干后放在阳光充足但直晒不到的通风处晾干,然后用少许核桃油擦试,即可进行盘玩,越盘越光亮,其颜色也会由黄变红,由红变紫,潜移默化出古朴凝重之感。无论怎样都不可对扇骨采取油炸、薰蒸、烘烤等方法进行“恶盘”,这样会大大缩短其扇骨的寿命。
烟
斗
关于烟斗的起源有种种说法,有哥伦布年发现新大陆后将烟草传入欧洲的产物。也有印第安人居住地就有了烟斗。还有是英国探险家沃尔特·佩利爵士根据美洲印第安人抽烟的启示而制成的。再有烟斗是从中国人开始流行起来的。等等说法,这原本就体现着一种“绅士风度”的探索之中的辩论。
烟斗并不像纸烟般,路边张三李四都能轻松驾驭的。把玩时,非常依赖知识、经验和技巧,并且还要用脑。要享受烟斗,先要对对各种烟草有所认识,才能预期能在手中的调配中得到些什么;而从装填烟草、清理烟斗,到烟草的保存,窖藏陈化,以及烟嘴的翻新、松紧调整等等,无不需要丰富的相关知识及经验,以及一定的动手能力和遇到具体问题时,动脑筋解决的急智。
鸟
自唐朝以来,玩鸟已成气候,而制做鸟笼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则达到极为兴盛之时。鸟笼的制做,其艺术品位、价值都达到很高水平。在其影响之下,京城之内文人、士大夫纷纷仿效,养鸟玩笼之风也愈演愈烈,其风一直延续到清末民初。如今,欣逢盛世,人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收藏鸟笼的爱好者也日益多起来。鸟笼收藏不同于瓷器、书画,赝品极少。因鸟笼从选材、制做、工艺十分复杂,每张鸟笼的制做都是独一无二的,尤其是一些艺术大师创作的更是极难仿制。养鸟、玩笼、藏笼更成为今人的追逐与时尚。
蛐
蛐
蟋蟀在古书中叫做促织,北方话里则称之为蛐蛐。我国无论民间或是社会上层,自来有斗蟋蟀的习俗。这种用来饲养斗蟋蟀的器皿,就叫做蟋蟀盆,或称蛐蛐罐。蛐蛐罐有瓷制、陶(泥)制、玉器、石器、漆器,以及戗金的。就收藏角度而言,大约最有价值的,是瓷器和陶(泥)器蛐蛐罐两种。
存世最早的蛐蛐罐,应是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大明宣德年制仿宋贾氏珍玩醉茗痴人秘制”蛐蛐罐。这件蛐蛐罐,为澄泥陶制。通高14.7厘米,径16厘米。盖内方形阳文篆书戳记“仿宋贾氏珍玩醉茗痴人秘制”十二字,分书四行,工整高古。底外中长方形图记内有隶书“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明代陶制蛐蛐罐能够流传下来的极为罕见。此器实为稀世珍品。
▲宣德款澄泥蟋蟀罐
▲民国玳瑁象牙口雕蝈蝈葫芦
资料源于网络,文字及圖片版權歸原作者
侵权必删!僅限交流學習。
更多推荐修身养性于把玩之中,中华文玩之“上五玩“他是民国才女,张大千红颜知己。却终生未婚与丹青作伴年前的看图识字,古代儿童靠它来启蒙书法深受清三朝皇帝喜爱,康熙称赞他为“羲之后一人”“西泠八家”书法篆刻作品欣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