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

萧红人鸟低飞鲁迅和萧红不得不说

发布时间:2022/7/11 16:54:25   
10天听完一部人物传记,解救你的阅读焦虑。十点人物志开启「人物传记精华领读」栏目,提炼人物传记精华,带你欣赏书中核心情节与内涵,节省阅读时间,建立对原书的阅读兴趣。希望通过这个栏目,为你淬炼名家的思想经验,获得改变人生的力量。每部人物传记共有10天领读,每日更新一期。领读

江徐十点人物志出品

?

昨天,我们读到的是萧红与萧军在哈尔滨的艰苦岁月。她在饥饿与困顿中拿起笔,开始写作,两人还出版了合集《跋涉》。酸甜苦辣,冷暖自知。也因为写作而无奈离开东北,逃亡至青岛。踏上新的征程,萧红又将见到怎样的人生呢?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共读吧。在青岛写《生死场》童年时代,萧红第一次看到呼兰河,河上的船东来西往。她想着,将来自己是否也可以走很远,是否可以去到别的地方看一看。年春,她和萧军乘日本货轮离开东北,前往青岛。涛涛海浪,阻隔了身后二十三年的悠悠岁月。他们新租的房子在一座小山上,石头盖成的小楼。石缝里滋生出青苔和细草。小山临海,所以站在楼前就能眺望大海。书上写道:“从今天起,她能自由地看海,自由地写作,再也不用躲避和逃脱了。”当一个人换了生活环境,心境会随之改善,整个精神面貌也会随之好转。萧红喜欢扎麻花辫,看起来轻盈又漂亮。在青岛,萧军出门工作,负责编辑《青岛晨报》文艺版;萧红除了操持家务,能在安定而怡人的环境下开始写长篇小说《生死场》和一些短篇。《青岛晨报》的主编张梅林,在读过《跋涉》后,对萧红的文笔盛赞不已。受到同道者的鼓舞,她更是坚定信心,今后要发奋写作。写作之余,萧红也和朋友去海滩游玩。她是勇敢又胆怯的一个人,泅水时紧闭双眼,生怕眼睛被海水咸坏。闭着眼睛蹬爬到精疲力竭,她才回到岸边,坐在那里抽烟,看海。两人互相勉励,决定从此好好生活,努力写作。为此,萧军还制定了时间安排表,他自己严格按照时间表进行创作。萧红不喜欢规律,一向随性而为。台风侵袭的夜里,她在油纸灯伞下奋笔疾书。风刮了一夜,她写了一宿。他有《八月的乡村》,她也有《生死场》。萧红将作品中王婆服毒的那段读给萧军听,他认为很好,只是太阴森。她说,要的就是这种味道。因为在她看来,人活着就是服毒。在写作时时,萧红喜欢抽烟,一抽烟就咳嗽。萧军看着心疼,再三劝她戒掉。而她向来是任性自我的姑娘。说急了,她就自嘲,“我就是坏角,堕落,乡下人。”书店的朋友从上海回来,炫耀见到了鲁迅先生。又说这位大文豪一点都不摆架子,像位教书先生。这位朋友建议萧红他们将小说送给鲁迅去看看。他们当机立断,萧军约了舒群,带上萧红手抄的《生死场》,坐船去了上海。在萧红的期盼和失眠中,萧军面无表情地回来了——他没有如愿见到鲁迅。他们不甘心就这样算了,萧军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写了一封信寄去。没过几天,竟然收到了回信!信中,鲁迅答应看稿子!为了让鲁迅知道他俩的模样,萧军找出他与萧红在哈尔滨拍的合影,与书稿《生死场》、《跋涉》一起打成包裹。新的希望在他们心中生发。只是,明天和意外,常常不知道哪一个先到来。勇敢的人总想逆水行舟,命运却让人随波逐流。去上海见鲁迅迁居青岛还不到一年,因为报社变故,萧红与萧军就要被迫离开。这一次远走高飞,他俩选择了上海。书上写道:“上海的码头上,翻飞着万国旗。上海简直成了他们生命中最后的岛屿。”上海的冬天没有温暖,也缺乏诗意。气候阴冷,日子愁苦。在这里,他俩还举目无亲,鲁迅也只是书上的一个名字。就在萧军等得心灰意懒准备离开上海去投军时,鲁迅的回信来了。信,写得客气又友好,说已经收到萧红的《生死场》,还约他们见面。这无疑给两人黯淡的生活带来一束希望之光。写作成为他俩的头等大事,为此甘愿吃糠咽菜,挨饿受冻。萧红当了毛衣,换来七角钱,买回复写纸为萧军誊写《八月的乡村》。回去路上,手冻到她放声大哭。一想到《生死场》已经摆在鲁迅案头,她又破涕而笑。他俩到上海二十多天后,在冬天的内山书店,他俩见到了文坛领袖。除了鲁迅本人,还有夫人许广平和他们的孩子海婴。一问一答之间,萧红一直在观察坐在对面的鲁迅。她没有想到,鲁迅是这么平凡、矮小,看起来干瘦。聊天在孩子身前身后的旋转中进行,他非常喜欢萧红的辫子,还有辫子上的绸带。鲁迅问了一些东北的事情,他答应帮他俩向上海刊物推荐作品,帮他们批改《生死场》和《八月的乡村》。末了,鲁迅取出萧军在信中向他借的二十块钱,轻轻放到桌上。十多天后,鲁迅又一次来信,他邀请两位年轻人吃饭。为了赴宴,萧红亲手为萧军缝制了一件新衣裳。在饭桌上,鲁迅介绍他俩认识了矛盾、聂绀弩、史沫特莱等朋友,再一次答应帮他们推荐作品。有了鲁迅的支持,他俩在写作上更加勤勉,不停地写,不停地把小说寄给鲁迅。可是,几个月过去,没有发表一篇稿子,当然也没有挤进上海文坛。这种状况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萧红自我怀疑起来,她不知道自己为何要写作,也不清楚萧军整天出去考察什么,她只想闷头睡觉。有一天,萧军冷不丁对她说,你现在胖得像个大肚子蝈蝈。让萧红更可气的是,他竟然把这话在信上跟鲁迅说了。没料到的是,鲁迅在回信中幽默道:“如果真的胖得像蝈蝈了,那就会有蝈蝈样的文章。”丰沛的一年熬过了半年寂寞,才在上海文坛站住脚。来上海半年后,他俩才有作品发表。年前后,鲁迅保持深居简出,但他对萧红、萧军这两位东北青年付出了超常的热情。也许是他们身上东北人的坦诚、直率、热情打动了他。这一年,是萧红写作成绩丰沛的一年。《生死场》正式出版,鲁迅为这本书作序,预言萧红“是我们女作家中最有希望的一位,她很有可能取丁玲的地位而代之。”除了《生死场》,还有自传体散文《商市街》,以及一些短篇,让萧红在上海文坛声名鹊起。这让他俩结识到更多朋友,聚会也随之变多。一位朋友直言不讳,当面评说萧军不像文人,身上有一股野气。这句评价,刺痛了萧红内心,也提醒她跳出去,从旁观者的角度,打量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男人:“他阔大的步伐,拿镜子的粗手,弯在书桌上的宽背。和这个人生活了两年多,一种奇怪的感觉把她拉向很远。虽然她与他离得这样近,可是又忽然很远。”她不禁想,除了野气、热情,粗犷,这个男人身上还有什么呢?旁人很少看见萧红的日常生活。早晨起来,她不梳头,也不洗脸,披一件毯子,点一支烟,就开始动笔写作。还得在家务上耗费很多时间,洗涮缝补,生炉煮饭,全在她身上。这让她常常忘记自己是一个作家。女人这一重身份,是她摆脱不了的枷锁。萧军经常出去见朋友,把萧红一个人留在家,自己的稿子,也留给她来校队。两人为此怄气,争吵,摔枕头,生活渐渐改善,却始终充满咬嗫性的烦恼。萧红想有一个安稳的家,一个体贴的男人,能够让她定定心心地写作。她渴望安定,萧军期待冒险,这是他俩无法调和的矛盾。后来搬到鲁迅家附近,萧红成了他家的常客,几乎每天都去。有了鲁迅和许广平,萧红就有了倾述的对象,她愿意把自己和萧军之间的细枝末节讲给许广平听。鲁迅精神较好时,萧红也上楼去,和他聊文学、人生。有时,他俩还讨论女人的着装搭配。萧红去世后,有人说她一生渴望父爱,对鲁迅的感情比较复杂。究竟怎样,或许她自己也无法明了。鲁迅去世后,萧红在纪念的文章中回忆了先生的点点滴滴,也记录下这段因文而识的深情厚谊。“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笑得咳嗽起来。”细致入微的描述,让我们看到鲁迅亲切可爱的一面。彼时的萧红悲痛万分,却不露声色。结语今天,我们读到的是萧红与萧军的青岛岁月,以及迁居上海后与鲁迅先生的交往。在鲁迅帮忙下,两人的写作有所进展,尤其是萧红,自身天赋与努力,加上贵人相助,让她在写作上收获了丰沛的一年。后来在怎样的心境下,萧红决定出走日本?归来后又将面对何种境遇?让我们期待明天的共读吧。图片来源于网络每本传记我们都会从留言中选出3-5个人赠出精美书籍哦!听书拿好礼,大家踊跃留言点赞吧。今日互动阅人无数,不如贵人相助。闯荡路上,你有遇到过贵人吗?长按识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982.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