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蝈蝈 >> 蝈蝈的天敌 >> 他带萝卜鉴宝,专家鉴定后要么上交要么
自古以来华夏民族就注重农业发展,我们如今吃的农作物可能已经历经过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演变,比如萝卜。千年前被称作芦菔,后又被叫做紫华,大根。名字在变化,品种逐渐多样,不变的是人们对它的喜爱。
清代著名植物学家吴其浚的《植物名实考》有云:“冬飚撼壁,围炉永夜,煤焰烛窗,口鼻炱黑。忽闻门外有萝卜赛梨者,无论贫富髦雅,奔走购之,唯恐其越街过巷也。”他在京为官时无论贫富都要挑选些萝卜带回去吃,并称其为“赛梨者”,足见他对萝卜的喜爱。
古人表达对一种事物的喜爱往往不仅停留在夸赞上,即便再普通他们也会以各种方式记录描绘,或作诗或绘画或雕刻。
为了不让无数文物蒙尘,近年来关于文物鉴定的栏目数不胜数,专家们会现场鉴定藏品真假及价值并给出正确的收藏建议。这不《鉴宝》栏目迎来了一个带着“萝卜”来鉴宝的小伙。
拿着萝卜去鉴宝
正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既然一颗精美的翡翠白菜能够成为台北故宫里的镇馆三宝之一,被人们赠与“十月萝卜赛人参”美称的萝卜当然也不能认输,河南博物院里出现了一个镇馆之宝牙雕萝卜。
而家住山西沂州的张玉今当年也有一个“萝卜”,为了搞明白自己的这个萝卜的价值,张玉今翻阅了大量资料,看到了河南博物院里的牙雕萝卜,得知了原来这种萝卜雕刻叫做仿生。为了进一步了解,他还特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进行对照。
他了解到河南博物院的牙雕萝卜是清代文物,长度大概27厘米,绿油油的叶子红白相间的外表,白色的根须上还有未抖落的泥土,尤其是那绿叶上停留着的蝈蝈,活泼可爱栩栩如生,显得这个萝卜格外新鲜爽口。
看到了河南博物院的清代牙雕萝卜,张玉今看着自己收藏的“萝卜”有了想法,自己的这个“萝卜”体型比例方面虽然有点没有那个牙雕萝卜协调,也只有少许红色渲染,整个萝卜颜色偏白连叶子也没有那么鲜艳翠绿,那停留在叶子上的蝈蝈占整体比例有点大,但这与那牙雕萝卜应该也差不多吧?
于是张玉今认为自己的萝卜可能是因为存世时间较长而导致了褪色,所以才会没有那个牙雕萝卜花,他对自己的萝卜还是很有信心的。听说了《鉴宝》栏目会有专家坐席鉴定,张玉今就带着自己的萝卜上了鉴定台。
禁止售卖真“萝卜”
张玉今带“萝卜”鉴宝,介绍自己的这个萝卜已经收藏了有三十多年,印象里一直都在,他认为萝卜上边的颜色可能是用象牙上的一种工艺手法进行的后期染色,现场专家也指出乾隆年间广东牙雕的确有这么个传统。
现场观众都开始好奇起来,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呢?有人认为这个“萝卜”雕刻的生动形象能够以假乱真,所以是真的。但也有人认为这个蝈蝈大萝卜小,整体不协调,而且一听到染色这两个字就不是什么好词,所以是假的是仿制品。
张玉今听了有点失望了,难道自己查到的信息都是错误的?那他的这个“萝卜”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是哪个年代的东西?它又具有多大的价值呢?
之后专家对张玉今的“萝卜”进行了鉴定,专家首先对张玉今翻阅资料实地考察对照等方式给予夸赞和肯定,并确定这个“萝卜”的确是仿生也的确是象牙雕刻。
根据曾经翻阅的资料,专家表示这种“萝卜”的确应该是红皮,但是他这个为什么褪色也无从可知,而且这种“萝卜”在当时是批量生产,是换取外汇的物件。
最终专家给出答案,这个“萝卜”是解放后的象牙雕作品,是真的。
观众一片哗然,谁能想到这么个不起眼的小萝卜竟然是真的呢?张玉今听了十分开心,然而接下来专家的话让他傻了眼。
专家说因为已有规定禁止售卖象牙,所以他的这个“萝卜”要么上交要么收藏,但严禁售卖。最终张玉今抱着自己的“萝卜”悻悻而归,至于是选择上交还是自己收藏,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最后格外提醒各位,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不要因为自己的喜好徒增杀戮,保护动物人人有责。
参考资料:《植物名实考》《鉴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