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蝈蝈 >> 蝈蝈的天敌 >> 乡土散文难忘的乡愁捉蝈蝈
久居都市,整天在水泥与砖头垒成的楼房里,久违了阵阵蛙鸣,久违了蟋蟀的吟唱,就连清晨被鸟鸣吵醒都成了不可企及的奢望。
蝈蝈,儿时夏季的好伙伴。小时候,暑假里头等大事就是捉蝈蝈。我和小伙伴们手拎着蝈蝈笼子,走进齐腰深的黄豆地。在路边时,黄豆地里的蝈蝈鸣叫声此起彼伏,当我们一走进黄豆地,蝈蝈立马鸦雀无声。我们蹲在黄豆地里一动不动,不发出一点响声,甚至大气都不敢喘,有屁都憋着不敢放,怕惊了蝈蝈。过了一会儿,我发现了一只一寸来长的蝈蝈,头上长有一对长长的双须,两翼翅羽修长,翼镜晶明。后双腿颀长,足力雄劲,弹力非凡,瞬间起跳,能飞跃数米。它浑身绿油油的,是一种绿湖一般的深绿,只有肚皮才是晶亮的翠绿,绿的甚至有点透明,像是蒙上了一层雾。我高兴极了,猛地扑上去,蝈蝈机灵地一蹦,逃脱了我的魔掌。我不甘心,又向蝈蝈扑过去,这次不但没扑到,连蝈蝈的影子都找不到了。只好又蹲在黄豆地,耐心等待蝈蝈的歌声响起时,再循着歌声响起之处寻觅蝈蝈的足迹。蝈蝈的鸣叫声十分动听,它在叫之前,先吹一下口哨,像小朋友的声音一样,“喳”。之后,它的声音越叫越大。蝈蝈的鸣叫声是来自它前翅互相摩擦。两翅愈发达,摩擦就越强劲有力,叫声愈大。当有一只蝈蝈鸣叫时,其它蝈蝈也跟着鸣叫。这时,整片黄豆地就像蝈蝈举行大合唱比赛。蝈蝈行动敏捷,听到一点动静,歌声戛然而止,迅速躲藏起来。捉蝈蝈要凭着眼力、耳力、判断力和经验,在蝈蝈歌唱的地方两米之内寻找。
太阳火辣辣的,直射头顶,汗从脸上往下淌,热得我们都把小背心脱下拎在手里。胳膊上闪着被野草划出的血道子。忽然“瞿”的一声。哇,太棒了!发现蝈蝈趴在距离我两米远的黄豆叶上。我稳住神,瞅准那只油绿油绿的蝈蝈,一抖身扑了上去。当我从背心下摸出蝈蝈时,一不小心,手指肚被蝈蝈的小嘴狠狠地咬了一口,伤口虽不大,但还是挺疼的。小伙伴们都把捉到的蝈蝈装进蝈蝈笼子里,拎着捉到的蝈蝈走出黄豆地,像打胜仗一样高兴,还把一些蝈蝈送给来看热闹的男孩和女孩。
我央求父亲教我编蝈蝈笼子。一个雨天,生产队不上工干活。父亲拿回一些整理好的麦秆,开始手把手地教我编蝈蝈笼子。先把八根麦秆大头对小头,把小头插进大头中对接,摆成“米”字,然后用一根麦秆依次绕着八根麦秆往上编,绕行的麦秆短了就再对接。笼子底的大小,取决于你对麦秆的长短控制。底打好后,便开始用一根麦秆压着一根麦秆的方法编织笼子的腰身。笼子的大小,取决于要编压的麦秆的长度。越往上越短,最后便可以收口了。蝈蝈笼子有用麦秆编的、有用芦苇编的、有用秫秸编的、有用竹子编的。五花八门,形色各异,风格独具。
常想小时候捉蝈蝈的事。一天,我打电话给小时候一起捉过蝈蝈的老朋友说:“夏天回农村,咱们再一起捉次蝈蝈。”他半晌没说话,过了一会儿,他长叹一声说:“还捉蝈蝈呢!现在能听到蝈蝈的叫声都很新鲜了!”无语,失望,痛心。是啊,以前到了夏天,经常能见到挑着一担蝈蝈笼子走街串巷卖蝈蝈的农民。可这些年城市再也见不到卖蝈蝈的了。朋友说:“现在种地不用农家肥,一色用化肥,还大量使用农药、除草剂,大地里野草都不能生长了。土壤里残留着农药、除草剂等有毒有害物质,蝈蝈卵都在表土层,都会被药死,没有生存的条件了。”蝈蝈已经快绝迹了,就连青蛙、鸟都很少了。这样下去,还能留住乡愁吗?呼吁要减少使用化肥农药,不使用除草剂,增加农家肥,加快生态的修复。不能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说起蝈蝈时,只能在字典和图画中来认识,真那样的话是多么的悲哀啊!
审阅:高蕊
简评:捉蝈蝈、编蝈蝈笼子,是很多以前在农村长大的人们美好的记忆。
作者:丁贵林,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会员、吉林作家协会会员、长春作家协会会员
编辑:赵一
本头条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