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

胎体透薄的痕都斯坦玉和慈禧太的最喜爱的翡

发布时间:2023/6/28 14:14:01   

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分享玉器中除了我们所熟知的和田玉外,另外两种由番外所进口的玉器。一种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翡翠”,而另外一种就是我们不常听说的“痕都斯坦玉”。

中国古代玉器发展到了清代迎来了又一发展高峰。满清入关后,经顺治、康熙、雍正和乾隆历代皇帝的励精图治,扫清叛乱,发展生产,肃整吏治,繁荣经济;出现了市场繁荣、欣欣向荣的社会景象,到了乾隆时期更是出现了“康乾盛世”。尤其乾隆皇帝对于玉文化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清早期康熙时吴三桂追击南明永历帝入交趾,开通了缅甸翡翠进入中原的线路。到了年乾隆皇帝在西域用兵,平定了准噶尔叛乱,打通了新疆玉石进入中原的道路,开通了和田玉内运的通路,随之而来的还有产自西域的痕都斯坦玉。

痕都斯坦玉:痕都斯坦,为梵文Hindusthana的音译,意为“印度的土地”,《元史》最早出现有关该地名的记载;痕都斯坦,故址在今天的巴基斯坦北部及阿富汗东部一带。清乾隆时期,随着乾隆皇帝平定准、回两部,收归新疆版图后,有着伊斯兰风格的痕都斯坦玉通过新疆古道随着和田玉源源不断流入清宫内廷。由于痕都斯坦玉具备了不同于和田玉的器体胎薄、比较透明等特点,深受爱玉皇帝乾隆的欣赏。因此这一时期乾隆皇帝大量进口痕都斯坦玉制作的玉器,甚至乾隆皇帝在内务府还设立了专门仿制痕都斯坦玉的作坊“西番作”。他们吸收其造型别致,线条流畅,胎体透薄等特点并结合中国传统工艺创造出来的有西番风格的玉器。这种伊斯兰风格的痕都斯坦玉器东渐中国,显示了中华文化的大都和包容性。

翡翠:翡翠一词来源于一种鸟名。东汉《说文解字》中对翡翠的解释是这样的:“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翡翠鸟产于今海南岛、云南一带,这种鸟身姿玲珑,叫声清脆,雄鸟的羽毛是红色的,也称翡鸟,雌鸟的羽毛是翠绿色的,故称翠鸟。由于翡翠鸟的羽毛鲜艳美丽,人们常以其做装饰。明末清初,缅甸的一种玉石作为贡品被送入皇宫,因这种玉石兼有红绿两色,恰与翡翠鸟的羽毛颜色相似,因此人们便将这种缅甸玉称为翡翠。至18世纪末期,上好的翡翠玉料已从缅甸经云南大量输入中国内地。用翡翠雕琢的器物,质地坚硬,色彩明快,迅速得到皇帝、后妃及贵族们的崇尚与珍爱。清乾隆、嘉庆时期的琢玉工艺发展很快,玉匠们利用翡翠创造出题材广泛、造型自然逼真、生机盎然的鸟兽鱼虫、果蔬花卉等作品,供皇室及达官赏玩。自此身价百倍,成为玉中极品。

天津博物馆这件“翡翠蝈蝈白菜”花插,充分地利用翡翠的天然呈色差异巧做雕工而成的,一棵白菜上面攀附着两只蝈蝈和一只螳螂,形象生动。制造者技艺高超,设计精妙,把最好的绿色都集中用于表现三只昆虫,我们称之为“巧雕”。作者还巧妙地把原石的绺裂回避到器物的后面,构思之精,令人感叹。外形雕琢成白菜的形状,取意“百财”之说。此件材质虽不能等同于台北故宫那件“翡翠白菜”,但此器物作者用其精湛的技艺扬长避短,巧妙的构思了这幅作品,如此这般方才更能突显出我们古代匠人技艺上的登峰造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550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