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蝈蝈 >> 蝈蝈的繁衍 >> 中国有几颗国宝级翠玉白菜传说有6颗,
中国有几颗国宝级的“翠玉白菜”呢?传说有6颗。最珍贵的翠玉白菜,是在北京故宫的永和宫内发现的。
永和宫是光绪帝瑾妃的住处,据说,她是这件稀世国宝的主人。
关于这颗翠玉白菜,还有一个数百年来让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
相传,这件翠玉白菜是瑾妃和珍妃的母亲、当时礼部侍郎长叙的夫人,留给小女儿珍妃作为陪嫁添妆的物件。
在这位母亲看来,这件一半洁白、一半翠绿的翡翠珍品,它清清白白的寓意,正好与善良的珍妃匹配。
光绪六年(年),姐姐瑾妃和妹妹珍妃两人同时被选入后宫,封为嫔位。
姐姐瑾妃在入宫前一晚,发现母亲没有将贵重的翠玉白菜作为嫁妆陪送给自己,便大哭大闹起来。
瑾妃和珍妃虽然同为姐妹,但性情和相貌却是天差地别。
瑾妃脾气极坏、长得矮胖;珍妃知书达理、端庄美丽。他们的父母在为姐妹两人选嫁妆时,着实下了一番功夫。
姐姐瑾妃偏爱钱财,父母就陪嫁了很多金银首饰;妹妹珍妃喜欢读书,早先也告诉父母嫁妆只要书籍就够了。
但为了让小女儿的嫁妆不显得过于寒酸,父母决定把这件翠玉白菜作为珍妃的嫁妆。
但谁知,霸道的姐姐瑾妃在得到满箱金银珠宝后,仍不知满足,大吵大闹要母亲将翠玉白菜交给自己。
懂事的妹妹珍妃不忍父母为难,便主动将翠玉白菜从嫁妆中取出给了姐姐,此事才算了结。
还有一种说法是,珍妃带着翠玉白菜嫁进了后宫。
后来珍妃被慈禧下令投井以后,瑾妃从珍妃房里将翠玉白菜偷出来据为己有,并放在自己住的永和宫。
当然,这也只是一种说法。
瑾妃得到宝贝以后爱不释手。但因不通诗书、不懂翠玉白菜,竟暴殄天物将价值连城的宝贝种在珐琅花盆里,旁边还配着一株灵芝。
估计年人们在永和发现这种操作时,怕是要笑破肚皮:这等清新脱俗之物,竟被养得如此世俗,闻所未闻啊。
后来,经历数十年战乱,这件翠玉白菜又经过多次辗转流离,在年时被带走许多珍贵的国宝级文物。
这件翠玉白菜,便在65万件珍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一颗最闪耀的明星。
当时曾有消息传出说镇院之宝遭到毁损,菜叶上螽斯的一根长须断了一小截。
有的说是在年高雄展出时发生的,但照片证明至少年就已损坏。
后有研究人员认为,最可能是在年运送台湾过程中损坏的。
因为从年和年的照片中就已发现翠玉白菜已是损坏状态了。
台北故宫博物院一共有3件翠玉白菜。
除了这件稀世珍品外,另1件翠玉白菜黄绿相接,高度约13.4厘米,菜叶上也有菜虫。
还有1件来自紫禁城南库,白菜中间有一个小洞,人们认为它最早应是用来插花的。
其实,除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3件翠玉白菜外,大陆也有翠玉白菜,1件在北京博物馆,1件在天津博物馆。
但这两件相较于台湾博物院的那件稀世珍宝及另两件翠玉白菜而言,就显得默默无闻多了。
但据说,世间还有一件更精绝、更顶级的“翠玉白菜”,至今下落不明。
那就是传说中慈禧手中的那件翡翠大白菜。
《爱月轩笔记》记载,慈禧死后随葬品中就有一件大型的翡翠白菜,绿叶白心,菜梗上刻着一只振翅的蝈蝈和两只红白相间的马蜂。
可惜的是,由于慈禧陵寝被盗,这件翠玉白菜就再也没有出现在世人面前了。
我们来看看台湾博物院的这件稀世珍宝-翠玉白菜~~
这件翠玉白菜长18.7厘米,宽9.1厘米,厚5.07厘米,从体积上看的确不算大。
看过翠玉白菜的人戏谑说,不象大白菜,象“娃娃菜”,但不管大小如何,它的价值都是无法估量的。
翠玉白菜的原材料是一种半白半绿的翠玉,这使得当时的工匠不用过多地人为改变玉料。
而是巧妙地借助玉料最初的色泽分布及色彩变化,雕出了这颗菜茎白嫩、菜叶翻卷,如同刚从地里拔出来的新鲜翠绿的白菜一样的翠玉白菜。
最令人叫绝、又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件翠玉白菜的白菜叶片上居然还有两只昆虫。
大的一只是螽斯,小的一只是蝗虫,它们被雕得十分生动和形象。
见过的人都无一不惊叹工匠们的精巧技艺。
为何要雕螽斯和蝗虫呢?
一是螽斯和蝗虫都是田园中常见的、繁殖力极强的昆虫,用在此处更代表多子多孙的美好祈愿;
二是白菜上有了两只环绕的昆虫,平凡中更显出生命力与活力。
螽斯和蝗虫本就在真实自然界里,经常与花、草和蔬菜等为伍的。
不管是在东西方、古代或现代,艺术家们常用花、草、昆虫和白菜作为创作主题,它们是充满寓意的题材。
故而一直受欢迎。
作为嫁妆而言,白菜寓意清白,象征新嫁娘的纯洁和美好,昆虫象征多子多孙,祈愿儿孙满堂。
因而将之作为陪嫁之物,非常合适。
不管是从翠玉白菜的自然莹润、人为形制,还是象征意念来看,搭配非常和谐,成为一件稀世珍品,也是当之无愧。
“黄金有价玉无价”。
玉器在中国有近年的历史,不仅历史悠久、象征万物,而且极其珍贵。
因其珍贵故而会“量材就质”地去打造玉器,而单就它的雕刻技艺来看,这件宝贝就已经价值非凡了。
翠玉白菜不论身在大陆还是台湾,中华儿女们都有着同样的爱玉情结。
在那样的战乱年代里,国宝能保存得如此,实属不易。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