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有与中华文化同步的文明进程,从新石器时期开始,经历了夏商、两周、秦汉至明清,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厚爱。在收藏界中,玉器收藏是很重要的一门学问,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学问,还要了解绘画、工艺、美术、地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收藏玉器不能局限性只懂得玉器,还须对雕塑、瓷器、绘画、竹木牙角、金银铜器等古董有识别真伪的基本能力,因为其这些类别的古董真伪所表现的特征规律与玉器是相通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玉器收藏。
□玉之品种
玉分软玉和硬玉,硬玉即为翡翠,其它都为软玉。
翡翠产于缅甸和我国的云南一带,大部色为白色半透明状,其中含有柔润艳美的绿色,倍受人们的喜爱,这种绿色即为一种铬元素,从古至今我们都称之为翠;翡是一种赭红色的矿物,由于是含铁元素量的不同,常常呈淡红或深红不同的颜色。翡翠质地细腻,结构紧密,表面光洁,硬度也很高,常呈微透明或半透明状。
翡翠是玉中的“后起之秀”,在古代的时候翡翠本为一种鸟名,许慎的《说文解字》说:“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汉代的班固写过一篇美文,名字叫《西都赋》其中有一句“翡翠火齐,含耀流英,珊瑚碧树,周阿而生”,在那个时候人们就开始对翡翠有了认识。但文中所说的是不是今天的硬玉翡翠还有待于研究证实。从目前所获材料可知,在明代末年,人们已经知道在我国的云南贵州一带生产翡翠,并且已经出现了翡翠器物。
十八世纪末,大量的翡翠器物输入我国,并很快得到了帝王及后妃的垂青,其经济价值也日益提高。纪晓岚在他的《阅微堂笔记》中写道:“盖物之轻重,各以其时之尚无定准也,记余幼时,人参、珊瑚、青金石,价皆不贵,今则日昂。绿松石。碧鸦犀,价皆至贵,今则日减。云南翡翠玉,当时不以玉视之,不过如蓝田乾黄,强名以玉耳,今则为珍玩,价远出真玉上矣”。从这个笔记里可以看出人们对翡翠有一个认识的过程,后来大量的翡翠料输入进来后,我国的玉工用传统的琢玉技术进行加工,创造出了众多精巧技艺高超的翡翠工艺品。
赵汝珍《古玩指南》引爱月轩笔记,在慈禧太后随葬物品中有大量的翡翠工艺品,如“足旁左右翡翠西瓜各一枚,青皮、红瓤、白籽、黑丝(约值二百二十万两)翡翠甜瓜四枚,系两白皮黄籽瓤者,两青皮白籽黄瓤者(约值六十万两)。翡翠桃十个,桃青色,粉红尖,黄宝石李一百个,红宝石杏六十个,红宝石枣四十个(共约值九万五千两)闻尚有两翡翠白菜,系绿叶白心,菜心尚落一蝈蝈满绿,叶旁落两马蜂,系黄色者。但公帐未列,或为王公等敬也。左旁玉藕三节,上有灰色污泥状,藕上长出绿荷叶、粉莲花、黑荸荠等一支(约值一百万两),右旁珊瑚树一枝(约值五十三万两),该珊瑚树系红色,树上绕樱桃一条,青梗、绿叶、红果,树上落一翠鸟,亦为天然宝物也。番佛四十八尊,约值五万两千两,番佛每尊高不及两寸,皆白玉质,佛为白身,白足着黄鞋,披红衣,手持红莲花一支,亦天然生成者。”
软玉包括的就很多了,其中有和田玉、岫岩玉、南阳玉、蓝田玉、玛瑙和水晶。
软玉中以和田玉最为著名。和田因产于新疆和田而名,又称为新疆玉。和田玉有白、灰、白、绿、黄、黑等颜色,质地温润而细腻呈半透明状。
和田玉有好多的品种,有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墨玉等。
和田玉的开采比较早,《穆天子传》说:昆山“唯天下之良山,瑶玉之所在”,昆山指昆仑山,瑶玉即美玉。《竹书纪年》说:“帝舜有虞氏九年,西王母来朝,献白环玉块”年,在河南殷虚发现了一座古墓葬,因有两件铸“妇好”铭文的大铜钺和司母辛铭文鼎的出土,这座墓葬被研究者称之为妇好墓。妇好墓墓室不大,但保存完好,随葬品极为丰富,共出土不同质料的随葬品件,有青铜器、玉器,宝石器、象牙器、骨器、蚌器等,最能体现殷墟文化发展水平的是青铜器和玉器。
墓内出土玉器多件,绝大部分完整或稍残缺。以深浅不同的绿色为主,也有棕色的,白玉很少。玉器类别比较多,有玉琮、玉璧、玉璜等礼器,还有用作仪仗的玉戈、玉钺、玉矛等,另有用玉做成的工具和装饰品。妇好墓中的玉器以新疆和田青玉为多,这证实了《竹书纪年》所载的献玉的真实性。
岫岩玉,产于辽宁省岫岩县。这个玉种早在新石器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时期就有大量的开采,岫岩玉这个品种在全国都有发现,一般来说岫玉是指辽宁省的岫岩所产的玉料,而产于广东信宜县被称之为南方岫玉,产于甘肃祁连山的被称之为祁连玉或酒泉玉,产于北京的的京黄岫玉,岫玉因产量较大,取材方便,常被用于仿古玉器和伪造品,尤以民国为盛。
在河南的南阳独山有一个玉料矿脉,所产的被称为南阳玉。因所含的有色矿物较多,使之玉石颜色复杂多变,南阳玉又有“南阳翡翠”来称。
《汉书》记载说,“蓝田出美玉”。蓝田即陕西省蓝田县,所盛产的玉称之为蓝田玉。
在软玉中还有玛瑙和水晶两种矿物。玛瑙是人们喜受的一个玉石,由于颜色和花纹多变,有红玛瑙、绿玛瑙、黑玛瑙、白玛瑙等等,有“千种玛瑙万种玉”之说。
水晶,常出土于先秦时期的墓葬中,由此可见古人对水晶的认识比较早,水晶古人称之为水石,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一书中说“在南方为福建、漳浦铜山,在北方为宣府黄尖山,甚至在河南信阳和湖广兴国一带也都有水石”。
□玉之辨伪
收藏玉器首先要确认真品,认识真品要从玉器的发展历程和时代风格入格,要了解古玉器的加工工艺和制作年代。我们知道,在玉器历史中,各个时代的琢玉工艺水平是不一样的,从原始到近世有一个工艺发展过程,也就是在原始社会的琢玉工艺比较粗糙,而后世的琢玉工艺越来越精细了,在这里不仅有工艺的进步,还有加工工具的改进。
我们看一件玉器,在辩别玉料的好劣后,首先要看制玉工艺有没有时代特点。比如说,在新石器时期,玉器的制作同与石器的制作,基本上是磨制而成的。环壁类的玉器圆度不够规整,平面处理也是薄厚不匀,在表面还有一些磨制的痕迹,没有进行抛光工艺加工;在钻孔工艺上,多为用木棍砂钻而成,钻孔时采用的是两面钻孔方式,这样使我们在观赏这个时期的玉器,其孔部多出现了交叉和上下不一致的情况。到了商代,玉器的纹饰就比前代的复杂多了,纹饰常用平行阴刻双线为,称之为“双钩线”,出现了“三多三少”线饰特点,就是直线比较多,弯曲的线较少,粗线多,细线少,阴线多,阳线少,钻孔也与前代不同,孔呈“马蹄眼”外大而里小。西周之后,琢玉技艺和造型有了大的改进,玉器的表面加工进行了修整和抛光,弯曲的线条也增多了。
解玉砂是古代琢制玉器用的矿砂。是古代切割研磨玉石,制作玉器所必需使用的工具。历史邢台产解玉砂,据《明一统志》记载:“顺德府土产白瓷,解玉砂”,明清《邢台县志》也称:惟解玉砂产皇寺,攻玉者用之。我国使用解玉砂的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样使玉器加工有了很大进步,我们从这个时期的玉器可以看出,自“开片”“做花”到“上光”比前代更加有层次,故春秋战汉之后的玉器较为细致复杂。
汉代的玉器加工有“汉八刀”之说。
“汉八刀”有人说是指玉翁仲的制法而言。我国研究古玉的专家认为:玉翁仲,头上到足下或在腰间打一小穿孔,系绳可以佩带,古人以此保佑平安。汉代的玉翁仲制作,只用八刀刻线;一个圆柱形的玉料为了刻成人形,头的左右、胸部左右、双臂、双腿各刻一刀,共八刀,即成翁仲形象。为此被称为“汉八刀”。实际上所谓的“汉八刀”是指玉器的加技艺手法而言,是用来形容其简练豪爽,朴拙流利的风格。
许慎《说文解字》释“八”说:“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又如隶书书写,传说在秦代,县令程邈犯了罪,被关了监狱。在寂寞中不废创造,将小篆字简化书写,形成后世的隶书。又当时的军事政务繁忙,隶书的书写速度比篆书快捷,隶书写法出现,不啻于今天的电脑录入,为此程邈得到赦免还做了御史官。隶书又叫“八分字”。“八”,就是“背”的意思,是指一些字左右笔划相背分开。如果我们将“汉八刀”琢玉技法的“八”理解为简古朴拙,就错了。它不是数字的意思,甚至同任何数量都毫无关系。“汉八刀”特指当时的玉器加工器背部工艺,如玉琀,是指玉蝉的背部在双眼同敛翅的刻工上都应用了“八分相背法”。这种“八分相背法”的线起“刀”收“刀”,干净利落,而且多为“斜刀”,即一面浅,一面深,“铊具”琢出来的,形成了“汉八刀”极具特色的琢工技艺。
唐宋之后,琢玉工艺更加先进了。此时的装饰不仅限于浅刻的线雕花纹了,出现了圆雕工艺,纹饰以缠枝、花卉、葵花为主,人物以飞天为主,所刻的人物多大头,粗而圆浑。宋代以方型为主,图案刻工精细。到了明清以后,刻玉工艺到达很高的艺术水平,在我国出现了以扬州、苏州、北京三大琢玉中心,出现了一大批制玉大师。
在学习了各个时代的制玉特点后,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意对玉料的辨伪,特别是有一些人用新开采的石料与玉料,来假冒过去交品种。
二、要掌握玉器材料的老化特征。也不要把玉器材料作为辨别玉器真伪的决定依据。
三、要掌握历代玉器的风格,特别是器型与装饰风格尤为重要,玉器艺术的工艺与美术的完美结合体,古玉完美地体现了工艺效果。伪品在此方面有着明显的不足,了解赝品的制假手段和技术,认识玉工磨制水平的差异所造成的某些工艺效果,识破赝品制造工艺误差或某些工艺技术制作时的差别。
四、要了解各个时期的伪品制作工艺和手法,简单的说:鉴别玉器要掌握十二个字:即为“看玉材、看玉质、看雕琢、看造型”
初学玉器收藏的人,还要多比较,多学习,多看,少买。
西汉后期.玉剑格西汉中期.玉剑首西汉后期.带座玉琮玉避邪清.翠玉兽面纹双耳炉清.和阗碧玉三足炉清.和阗黄玉兽面纹出戟瓶清.和阗青玉白菜花插清.和阗青玉菊瓣纹高足六朝.玉龙凤形佩清.和阗青玉镂雕山字花薰清.玛瑙光素盘清.玛瑙灵芝洗清.玛瑙天鸡纹瓶水晶兕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