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蝈蝈 >> 蝈蝈的繁衍 >> 乡村纪事想起当年雨后看山的美好时光
文:张克习
图:来自网络
我总为居住在平原地区的人们感到遗憾,因为雨后他们还是不得不在泥泞中踟蹰前行,而我有好的去处,因为我的家乡有山,雨后可以去看山。记得儿时雨后看山是一件很惬意的事。
大雨接着小雨,一场连着一场,直下得屋里屋外无干处,大人孩子拥挤在逼仄的土屋内,潮闷的空气中弥漫着复杂的霉气味,还有更加突显的老咸菜的味道夹杂在其中;没有蚊帐和任何可靠驱蚊设施的夜晚,猖狂的蚊子发疯一般直扑人的身体,小孩稚嫩的皮肉是可恶蚊子的至爱……
村庄里,到处是泥泞和积水,鸭、鹅、猪们在街巷的积水里趟来趟去,人们出门都得扶墙走;呛人的炊烟在邻里之间,在街巷里低沉地漂转,久久不肯升腾、离开村庄而去;昔日人们夜晚纳凉席地而睡的地方也被雨水冲出了一道道水沟,残枝败叶散落一地……
这时候走出家门,到村子西面的山上去看看风景、换口新鲜的空气,就成为那些整日在田野里劳作惯了的庄户人家最奢侈的向往。
就在人们被囚闷的难以忍耐的时候,连下多日的雨终于停了,还没待天完全放晴,村庄即刻就活跃起来了——牛马昂首欢叫,雄鸡居高长鸣,大人孩子兴高采烈地走出家门,呼朋唤友:“走,到山上看看去!”
这时,如果有谁还窝在家里不动,肯定会遭到老人的数落:“还没憋够,人家都去看山了,你咋还赖在家里?快去,看看山上酸枣之类的野果熟透了么,摘一些回来给我改改胃口!”
走出村庄,离开遍地污浊的泥淖,离开老屋里沉闷难闻的空气,迎着雨后吹来的山风,信步走上山岗,眺望山谷里绿波澎湃的莽林海,品味着山风裹挟而来既清新并带有果香味道的空气,顷刻间,一种把酒临风,宠辱皆忘的感觉油然而生。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尽管雨后来看山的人成群结队,但是,根据年龄、脾气爱好的不同,一进山,哪些人群还是水到渠成般地组成了各自的群群伙伙,他们看山的活动范围和形式无不体现出他们的生活状态和习性、本能。
老年人,腿脚不力,他们不便登高远走。于是,他们进山不一会儿,就选择山下一片开阔地带,那儿恰好有一大片由山水经年冲刷而裸露的石板地,老人们就在那儿席地而坐,一边慢条斯理地抽着旱烟袋,悠悠地吐着烟圈,一边打开了话匣子。
大家七嘴八舌地将这几天窝在家里的郁闷,和屋漏墻倒的烦心事诉说了一番。说着拉着,李老汉就顺势就讲起了朱买臣休妻的故事。说的是想当年,贫家弟子朱买臣进山砍柴,一边砍柴一边大声朗诵诗书,其妻认为他不务正业,于是就逼着他把自己休掉。
功夫不负苦心人,朱买臣因勤学苦读终于取得了功名,官至九卿。他发达了不忘前妻和前妻的后夫,欲让他们尽享荣华富贵,但前妻却不受。这故事至今回味起来还觉得既励志又凄美。
接着,张老汉插话,又讲了解放前当地几伙土匪在周边几个山头,占山为王以及他们的善与恶的故事;这边王老汉又插话进来,又讲了梁山阮氏三雄的故事……
总之,他们讲的都是在山言山的故事。讲者眉飞色舞,听者津津有味。本来是奔着看山赏景愉悦身心而来,谁知竟然变成了一场自助式的故事会,好歹还没有离开山这个主题,不算跑题。
青壮年们看山的方式则有别于老年人,他们有的四处看看、漫无目的的游荡,表面上看,他们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其实内心都有难以割舍或释怀的情愫,这其中可能牵扯到夫妻之间的情感纠结或家庭孩子的未来……不经意间的登高远望或一股清凉的山风吹在他们的脸颊上,或许能让萦绕在他们心中的郁闷和不解得到舒缓。
还有一部分喜欢热闹和群聚的青壮年,他们则一气登到半山腰,选择一处有居高临下感觉的崖石,团团围坐在上面,他们七嘴八舌地谈论着雨后的农事,以及东庄上哪个女孩和西庄上的男孩好上了、最近王寡妇和李光棍打得火热……都是些段子式的话题。那些段子无不含有幽默、调侃的成分,所以才会从他们的圈子里不时地爆发出哄堂大笑声。
看山,孩子们自然是主角。他们既无心听老汉们谈论远古的故事,也不愿意听青壮年们所拉的无厘头的段子。他们三五成群,结对嬉戏打闹,专拣险处攀爬,一气窜到山顶。
站在最高处,向北面方向,对着只有雨后晴天,才能看到清晰轮廓的抱犊崮大声呼喊:“抱犊崮,万丈高,不及蒙山半截腰”;还有的面向山谷,对着两只手掌捂起来的“喇叭筒”高声呼叫;“大山,我来了!”、“大山,王二高也来了”……孩子们铜铃般的声音在山谷里回旋,惊起了一群群飞鸟,看到这种情形孩子们的叫喊得更来劲了。
当孩子们的叫喊声停了下来,山谷静了下来,南面不远处,奶奶庙下山泉流经石匣处发出的淙淙哇哇声,越发凸显和诱人。于是孩子们闻声而去,分头寻找山泉的源头。
找到了源头,孩子们围拢偌大的泉眼雀跃,他们用毛毛缨草,编织成各种造型,放入泉眼中,让其顺流而下,希冀远方的小伙伴能收到山村孩童的问候和祝福,并希望他们能感知到山村孩子对远方的憧憬和渴望……
大人扯完了段子、拉尽了故事,小孩们也玩得兴致将尽。接下来,他们都纷纷干起了回家交差的事了——那时候封山育林,割草、劈树枝子被严厉禁止。
大人都捡拾一些被大风刮落的朽树杈,以供回家烧火用;小孩则在草丛里穿梭,把蚂蚱驱赶出来,用徒手或自制的扑子,将蚂蚱逮住,穿成串或装在笼子里带回家让鸡、鸭美餐一顿。
所逮的蚂蚱种类繁多,名字也让人忍俊不禁,有个头不大,肚子饱满,一蹦两步远的“蹦蹦丁”、有个头大,双翅特别长,特别善飞,一飞十几步远才落下的“飞老幌”、还有蚂蚱中的精灵“叫乖子”即蝈蝈以及肚大腰圆后尾带一根针的“老母油”即雌性蝈蝈……
不管老少,他们都会利用雨后看山的难得的机会,做一次品尝白果的仙人。那时候山上的野果多,特别是酸枣种类更是繁多——果实有大有小,有滚圆的,有椭圆形的;果实的颜色也是丰富多彩,有红得发紫的,有绿肥红瘦的,有绿得发亮的,有绿里泛白的。
酸枣的味道也是异彩纷呈,有甜的,有酸的掉牙的,有木渣似的毫无味道的;有核大核小的,有皮厚肉薄的,有皮薄肉厚的。至于酸枣究竟是何味道,光凭外形和颜色是很难判定的,所以要知道枣子的味道必须亲口去尝。
现在,乡村的人居环境水平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久将步入现代化,雨后看山作为一件最惬意的事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渐行渐远,但是,雨后看山的故事,毕竟给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怀念那个时代,留住美好的记忆,才能更好的感恩当下的美好生活,同时也让我们的精神家园更加充实、更加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