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

溥仪紫禁城龙椅后面还有你藏起来的蝈蝈

发布时间:2024/9/13 12:22:25   
少年被迫离家,有家不能回。如果把这个当作一条新闻,光看题目我想大部分人应该会对这位少年报以同情吧。但这是条旧闻,老旧的程度堪比你幼年时屋檐上的瓦片。前几日英雄联盟季中赛,在决赛后,我看到了一条老美的评论。“Noonecanrulethekingdomforever。”当时觉得这是对SKT战队说的,但现在想来反而别有韵味。差点忘记说了,那个大部分人可能会报以同情的少年,他的名字叫:“爱新觉罗·溥仪”。就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末代皇帝宣统帝。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每每提及溥仪,总会与“伪满洲帝国”、“末代”、“日本的傀儡”等字眼挂钩,因此全无半分好感。也许是前些日子陪爸妈一起看《末代皇帝传奇》,被赵文瑄饰演的溥仪扮相惊艳到,回顾他的经历,心底竟生出几丝怜悯来。溥仪一生起起落落,就像两山之间的跋涉,看见过巅峰的风和跌进过谷底的泥,身处当时政治风暴的中心却又是关键人物的陪衬。有人说,他是中国近代史的见证人,或许这种说法有失偏颇,他是中国近代史的亲历者,用身体和思想感知了历史浩荡的大浪。那片浪打落了他的皇冠,打湿了他的龙袍,也打醒了他的思想。我一直觉得溥仪在前半生应该是棵树,确切来说是棵桧柏树。溥仪三岁时,慈禧太后以“承继同治,兼祧光绪”的名义,把溥仪从醇亲王府召进紫禁城,立为嗣皇帝。之后,他便正式登基即位。众人的顶礼膜拜于三岁的小溥仪来说,无非是种别样的喧嚣,皇帝这个沉重的称呼自此便与他如影随形了。很多影视、文学作品中,溥仪的形象都是晦暗甚至带有猥琐色彩的。后来的骄奢放纵、傲慢自恃、独断专权等极端性格养成是吃人不吐骨的宫廷生活、制度助的一臂之力。要知道,当年三岁的他还只是个吸吮指头的孩子。而后几次退位登位,在皇帝与百姓之间来去。有人笑称:“你这个皇帝做的不是最长久,确是做的最多的啊!”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八日,苏联对日宣战并进攻伪满洲国,伪满政权覆灭,同月十五日,日本投降,溥仪颁布《退位诏书》,自此他的前半生也算是告一段落了。我为什么说他前半生是棵桧柏树呢?有个词叫“桧柏造型”,就是即通过绑、扎、扭、捏、拉、疏、剪等制作过程,使一株桧柏树变成你想要的造型,溥仪便是如此,他命由人不由己,只是其中多了一份无奈。紫禁城、天津、满洲国、苏联、监狱,这是溥仪这一生的几个重要地点,在社会变革的背景下记录着这个末代皇帝的命运。溥仪的后半生,虽说大部分时间在监狱里度过,但此时对他思想的改造却是真正意义上的由树变人。他曾是封建社会的顶点,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罪人,所以他才会深刻了解朝代的更迭意味着旧主的悲剧。作为民族罪人,他大概也会被国家判“斩立决”,但却因为一纸特赦而获得了新生。溥仪作为新中国的公民,新生了。他曾在自述里说“我曾经做了四次皇帝。第一次是三岁时继承先人的皇位。第二次是年,张勋在北京复辟,拥戴我做了十天的皇帝。第三次是年,日本人在东北把我扶上了伪满洲国皇位,这一幕在年结束。第四次当皇帝,是在前年。我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获得了选举和被选举的全部权利。现在我同其他中国人民一样,是一个‘集体皇帝’。”年,他成为北京植物园里的一个园丁,修建之后的岁月。从树到人,无非是多了份自由、多了份自信、多了份思想吧。时代翻过新篇,紫禁城也已经易主,溥仪的家变成了人人可以参观的旅游景点,纷乱吵杂之中,是否还能看见偌大的紫禁城里,曾经有棵大桧柏树,一个瘦弱年幼的身影在树下玩着蝈蝈呢?电影末代皇帝截图末代皇帝有三个结局,其中一个结局是:年迈的溥仪花了一角钱去了自己曾经的家——故宫,此时的故宫已经空无一人,他翻过太和殿的围栏看着自己曾经坐过的宝座,这是影片里面第一次,太阳照满了溥仪的整张脸。他沿着台阶走上去,却被一个小红卫兵制止了。“你是谁?”“我是小红卫兵,你是谁?”“我是中国的皇帝”“证明给我看”溥仪轻快地爬上台阶,坐在龙椅上开心地露出微笑,并招呼小红卫兵上去。溥仪从龙椅背后掏出了自己五十年前从陈宝琛那里拿来的蝈蝈笼子,仔细地擦了擦,递给小红卫兵。小红卫兵打开盖子,夕阳里,一只蝈蝈爬了出来,抬头,那位老人已经消失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zp/791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