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蝈蝈 >> 蝈蝈的形状 >> 南有翠玉白菜,估价达2亿北有蝈蝈白菜,
大家好,我是小西。
去过台北故宫博物馆的朋友,应该都有对“翠玉白菜”颇有印象。它由整块春带彩翡翠雕刻而成,技艺之精湛可以用鬼斧神工来形容。
也因此成为了当之无愧的镇馆之宝,名气大到有“不看白菜,虚此一行”的说法。
曾有行内专家对其估过价,最后给出的评估价高达2亿!
(蝈蝈白菜)
而在据台北公里的天津博物馆里,同样也珍藏有一尊由整块翡翠雕刻而成的白菜,但待遇却明显没有台北的翠玉白菜那么好,甚至还被人戏称为“烂白菜”。
不管是从知名度还是受欢迎程度上来看,天津的蝈蝈白菜都是比不上翠玉白菜的,这究竟为何呢?
(翠玉白菜)
从出身上:
台北博物馆的翠玉白菜可是出自于清宫宫廷,属于瑾妃(光绪皇帝的妃子)自带的陪嫁之物。
在年之时,北京博物馆曾对故宫现存的文化进行过清点并记录成册,册中便有翠玉白菜的相关描述。
由此可见,翠玉白菜的出身可是相当高贵的。
而天津博物馆的蝈蝈白菜相较之下就显得有点“寒酸”了。
在20世纪50年代的某一天,天津文化局的专家们碰巧进入了当时财政局的库房之中,才意外发现了尘封已久的蝈蝈白菜。
没人知道它是由何人雕刻?也没人知道它为何没落至库房之中?只知其工艺精湛,甚至不输于成名已久的翠玉白菜。
从品相上:
看过翠玉白菜实物的朋友,应该都会不由自主的发出感慨:“这白菜怎么那么小?”
没错!翠玉白菜仅有18.7厘米长,大概比咱们的手掌再大一点而已,与实际的白菜大小还相差甚远。
不过虽然小,但架不住人家雕工好啊!
原本色泽分明的一块翡翠原料,反倒成全了玉雕师的奇思妙想。
白色部分恰好为白菜帮,绿色部分恰好为菜叶,再结合玉雕师的高超技法,雕刻出叶茎、叶片褶皱、昆虫等细节。
方才造就了这么一尊活灵活现的翡翠白菜!
反观蝈蝈白菜的尺寸,则要比翠玉白菜大上一些,高有19.4厘米,宽有14厘米,重达两公斤。
可即使它的尺寸占优势,在色泽上还是略输一筹。
不同于翠玉白菜鲜明的绿色,蝈蝈白菜具有黄绿白三种色调且褐黄色占大部分。
为了将原料利用率达到最大化,玉雕师保留了这部分,将其雕刻成受“霜冻”的白菜。
灰黄的白菜叶包裹着满含生机的绿色菜心,生活气息满满。
但也因此,引得无数网友戏称它为“烂白菜”。
其实单从工艺来讲,翡翠白菜和蝈蝈白菜是不相上下的。
两者的知名度差得这么多,主要原因还是在故事性上。毕竟翠玉白菜身上的故事可是要比蝈蝈白菜丰富得多。
先是来历之谜,一开始在民间流传最广的版本是:
翠玉白菜为慈禧的陪葬之物,因孙殿英的盗墓之举,方才流落在外,几经辗转到了台北。
但经过后人的仔细研究发现,这条时间线是不成立的!
慈禧年去世,东陵盗宝案年发生,但早在年,北京博物馆人员便发现了翠玉白菜的身影。
可见,翠玉白菜不可能是慈禧的陪葬品。
不过这个版本虽然已经被证伪,却依然广为流传,为翠玉白菜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
再有就是“须断之谜”,翠玉白菜上雕刻有两只栩栩如生的昆虫,分别是螽斯和蝗虫。
螽斯上原本有两根长长的触须,如今却离奇的断掉了一截。
有人说是在某次外界展览时弄断的,也有人说早在清宫时期,它就已经断了。
大家众所纷纭,没人敢断言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总的来说,翠玉白菜上的神秘故事太多,使得人们不自觉的想一探究竟。
相较之下,蝈蝈白菜就显得有点“寡淡无味”了,凭空便出现在世人眼中。没有神秘的出身,也没有离奇的遭遇。
在话题讨论度上,明显输给了翠玉白菜。
但话说回来,两者其实都属于难得一见的国宝,不该一争高低。
朋友们以后有机会的话,一定要亲身实地的去感触下上百年前玉雕师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