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秋天,时光不停地向前流去,天气渐渐地凉爽起来。吵人的蝉声被秋风吹散了,代替它的是乡村晚间阶下石板缝里蟋蟀优美的“唧唧唧”鸣叫声,以及能发出“括括括”清脆响亮声音蝈蝈的鸣叫声,它们形成了一支温柔的小夜曲,合奏成交响乐,给秋夜带来了无限生机。秋虫鸣秋,秋天的日子是最好过的。我儿时,在故乡山村,在秋天的夜里,我聆听着秋虫的欢叫声、绕有兴趣地玩秋虫,真是一件有趣的乐事,这留下了,我儿时美好的回忆呀!在昆虫中,我偏爱蟋蟀。我想起蟋蟀这小小的秋虫,那曾消磨了多美丽的,我的童年的光阴啊!我儿时,我家居住的房前屋后,周围是一片片宽阔的农田。秋令时节,田野里,稻浪翻滚,饱满的稻穗,金光灿灿。一块块精心设计的菜园畦子,二分、三分田地,被扯拉成各种形状,就像棋盘似的。菜园里的蔬菜,横生竖长,青菜、白菜、南瓜、茄子、西红柿,豆角、辣椒、葱、蒜、萝卜。菜园里总是有几种蔬菜在竞肥争绿。这为蟋蟀、蝈蝈、蚱蜢等秋虫的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生态环境,宜居的生活住所。故乡山村,每每秋夜,清爽得像一件滑润的绸衣,清淡得如溪水一般。此时,那秋虫总是心情愉悦,它们在“唧、唧、唧,括、括、括”地在舒展歌喉,唱着大自然原生态欢乐的歌!我喜欢躺在床上,用心倾听那秋虫的鸣唱,仿佛像一滴滴清凉的雨滴,缓缓滴在秋天的夜里,让整个天地变得分外滋润,分外清爽。这虫声又似一付“安神剂,”让我身心安宁、舒坦,在虫鸣声中,我安然入梦……捉蟋蟀,斗蟋蟀。蟋蟀喜穴居,常栖息于地表、砖石下、土穴中、草丛间。我儿时,每每周末的秋夜,趁着秋天的月夜,月光像水一般从天空中泻下来,泻到村庄的田头地边,村头巷尾,村角旮旯,瓦砾、石块下。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那时我和小伙伴,三五成群跳跳蹦蹦的孩子,蹑手蹑脚地行走在田埂上、村巷里,在草丛、石块、瓦砾、草垛下,去捕捉蟋蟀。我把耳朵贴近地上,屏住气息。细辨草丛、石块底、瓦砾下,发出的“唧唧”蟋蟀的声音所来的方向。小心翼翼地向前走去,拨动草丛,或翻动石块、瓦片,一旦有蟋蟀出现在眼前,我借助手电筒的亮光,双手快速叩下,蟋蟀便被捉在手中。当我们捉到蟋蟀,我和小伙伴们,就把蟋蟀装进各自带来的容器里。捕捉活动持续到深夜,玩兴正浓,流连忘返。当夜,我们的战利品,每人能捕捉到五、六只蟋蟀。次日清晨,在生产队宽阔的晒谷场上,一场精采的斗蟋蟀比赛开始了。我们就地取材,选择一只宽口有边的平底大瓦盆,我和小伙伴,每人都优选一只雄性蟋蟀参赛。蟋蟀,自然就成了中心,我们围拢在一起,脑袋碰着脑袋,双眼不眨,凝神静气,静观那两只雄性蟋蟀,一对一,相互角逐厮拼,鏖战争斗。直到分出胜负,我见到被打败的一方,或是落荒而逃、或是断胳膊少腿,惨不忍睹。胜者可不同了,得胜的蟋蟀,振翅高歌,一副洋洋自得的神态。其主人小伙伴,也是得意洋洋,威风八面。乡野里的翠蝈蝈。我的故乡,秋令时分,乡间田野的农田、菜地、花生地、豆地,山坡上的玉米地、草地,都生长着那惹人喜爱的翠蝈蝈。它通体碧绿,不带丝毫杂质,这翠蝈蝈点缀显示出大自然之美,看见它格外耀眼。我儿时,喜欢和小伙伴,在白天放学后,手拿一个小竹笼,到田野里捉蝈蝈,白天捉到的是名虫多。那天,我来到秋花生地里,看见一只蝈蝈站在花生枝叶上,一动不动,似乎在观察周围的动静。此刻,我屏住呼吸,轻手轻脚地走近它,伸出右手一捂,一下子就抓住了那只翠蝈蝈,顺手把它放进竹笼里。那只蝈蝈可好啦!大大的肚皮,长长的腿,牙齿像一把大钳子,亮亮的翅膀像玻璃片儿。还有两条长胡须,一甩一甩的。叫起来声音特别大,“括、括、括”震得耳朵发酸。它白天叫,黑夜也叫,可勇敢啦!它浑身绿油油的,绿得甚至有点透明,像是蒙上了一层露,非常漂亮。我回到家里,我可要好好玩玩它了。“秋风起兮秋虫鸣。”(唐)薛能诗句“一方秋草尽鸣虫。”(唐)白居易诗秋虫:“切切暗窗下,喓喓深草里。”(元)孟宗献诗句“睡惊秋近鸣虫砌。”(宋)赵蕃诗句:“秋来墙壁自鸣虫。”这些古代诗人,对秋虫倾注着深厚的情感,抒发在其诗歌中。秋天,那些秋虫儿,清清嗓子,振起双翅,应声和唱。或高亢、或清越、或婉转、或低回。有的优雅、有的急促、有伴唱的、有忽高忽低的。构成了一首首悦耳动听的乐章,余音绕梁,洋洋盈耳。那清脆的秋虫鸣叫声,婉转动听,让人沉醉其中。秋虫鸣秋。那秋虫是大自然美妙的歌唱家,它们向人们尽情欢唱,歌唱着美好的大自然优美的生态环境,呼唤着人们珍惜自然,爱护生态,让美景永驻人间!作者简介杨开,广西玉林市人,热爱文学,热心创作。近年来,在散文选刊、中国散文网、西部散文选刋等发表散文作品50多篇。在文学微刊发表小小说10多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7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