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业湿疹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9092453.html老北京逢年过节有挂红灯迎新年的习俗,每到腊月,街市上卖灯的店铺和摊商就多起来了,到处红灯高悬。那时家家门口都会挂红灯,小孩子则提着红灯到处逛,营造出一派新年的喜庆气氛,北京城也就有了浓郁的年味。作者:何大齐做花灯做花灯除了红灯,能工巧匠们还陆陆续续创制出一些带有娱乐性的灯笼,例如用竹批儿扎制成各种造型——红金鱼、绿蝈蝈、带花的桃子……,用油纸糊在竹架子上再画上图案加上提梁,深受儿童的喜爱。童年时一到过年,父亲就买很多种类的动物灯笼,孩子们点上灯一起在前后院游走,哪儿黑往哪儿去,黑暗里立刻光明一片,实在太好玩了!还有一种叫“走马灯”的,它是个六边形的筒子,上面装一个伞型的风轮。灯下面点燃的蜡烛热气向上流动风轮就转了起来,带动装在竖杆上的各种戏曲人物,比如《西游记》里的唐僧、猪八戒、孙悟空、沙和尚全都动了起来,绕着蜡烛转,把影子投在外层的白油纸上,十分的神奇,这也成了欢度除夕的一大乐事。卖芝麻秸因为有“芝麻开花节节高”的谚语,所以芝麻这种农作物被人们赋予了吉祥美好的象征寓意,“踩岁”的民俗也由此而生。我小时候家里长辈在除夕晚上,会把芝麻秸铺在院里再让孩子们上去踩碎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我奶奶说这叫“踩岁”,祝来年的日子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高,越来越好。“碎”与“岁”谐音,寄托了“岁岁平安”的美好愿望。卖芝麻秸老北京民俗中,过年有“三岁”——守岁、压岁和踩岁。芝麻秸因此也就成了过年备办年货时的必买之物。农民在寒冬腊月,把打成捆的干芝麻秸,挑进城走街穿巷吆喝“买芝麻秸来——”,很受老百姓欢迎。放花炮春节放花炮的习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相传古代每逢腊月三十除夕之夜就有一个叫“年”的恶鬼来伤害人,在火药发明之前,人们用火烧竹筒使之爆裂发出巨响吓退“年”,“爆竹”即由此得名。后来有了火药和纸张,就用纸张卷成圆筒装上火药点燃爆炸,而这种习俗也由防“年”逐渐演变成除夕制造节庆气氛的一种娱乐方式。例如带响的为炮仗,最初只有单响的叫“麻雷子”,其形体粗大,装药多声音也大;后来发明了双响的“二踢脚”也叫“二梯子”,第一响把它打上天空,然后在空中炸开第二响,其声音巨大还伴有火光。之后又发展出把单响的编成串,点燃后发出密集的噼里啪啦的连续声响而营造出更加火爆的吉庆气氛,这就是后来所说的“鞭”。放鞭炮除了炮仗,还有不带响的“花”。记得当时比较常见的有一种叫“起花”,是在爆竹上加一根长长的苇子杆,点燃后不爆炸而是从下面喷射出火焰向高空飞去。“起花”尾部可以喷出一长串的火光,能飞几丈高,十分耀眼。还有一种铜钟形的,泥制外壳,金色,内填火药,上面有一小口用纸贴住,燃放时揭去纸片点燃引信,口部就会喷出伞状的火花,先是越喷越大之后慢慢变小最后还会冒着小火苗迟迟不灭,场面十分壮观,放花时全家围观拍手喝彩的情景现在想起还是历历在目。老北京俗话说“姑娘爱花,小子爱炮”,这话不假,我那时就是个热衷放鞭炮的小子。(原标题:老北京春节习俗之除夕)来源:北京晚报流程编辑:TF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yy/6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