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

沿着黄河遇见海,领略非遗之美

发布时间:2025/1/17 12:42:37   

黄河川流不息千万年

流淌着中华文明永续不绝的血脉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伴河而生、绵延相传的人间烟火

沿着黄河遇见海

今天,走进山东沿黄九市

领略非遗之美

泱泱黄河水,绵绵机杼声

鲁锦是鲁西南民间织锦的简称

是山东特有的一种纯棉手工提花纺织品

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长期以来

鲁锦文化逐渐成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史料记载

鲁锦最早出现在汉代

人们将传统的葛、麻、丝、绣等工艺

糅进棉纺工艺

形成了独特的鲁西南民间织锦

明清之际

鲁西南民间织锦就作为贡品进献朝廷

成为御用之物

鲁锦织造技艺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鄄城是鲁锦的发源地

生产历史悠久

鄄城鲁锦古朴典雅,花色富艳

美观大方,质柔耐用

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组图来源:鲁网菏泽、鄄城县文化和旅游局

楷木雕刻

原材料源于曲阜孔林的楷木

是曲阜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

创造的工艺产品

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史载孔门弟子端木赐(子贡)

是楷雕的创始人

孔林中的“子贡手植楷”

就是其珍贵的历史遗迹

后经历代艺人们的辛劳和创造

楷雕已由原来的“寿杖”、“如意”几个品种

发展为各种人物、花鸟走兽

和文具等近百个品种

组图来源:济宁市文化馆

泰山皮影戏

有多年的悠久历史

享有“国宝泰山文化活化石”

“中华绝技”等美誉

又称人子戏、挑影子

因其影人、道具是用驴皮制成

故又通称驴皮影

听其唱,观其形

无一不透着泰山文化的深厚古朴

泰山皮影第六代传承人范正安老先生

继承改进了一种表演方法

需要表演者在同一时间

“脑里想着词儿、嘴里唱着曲儿、

手里舞着人儿、脚下踩着锤儿”

这就是“十不闲”皮影戏

即“皮影独角戏”

也是当今中国皮影表演

罕见的一种绝技

组图来源:泰山研学

聊城东昌府区

位于黄河下游的鲁西平原

拥有充足的水源、独特的土壤

适宜的气候环境

盛产的葫芦

表面光洁、润滑、色泽优雅、肉质肥厚

非常适宜进行雕刻加工

据记载

东昌葫芦雕刻已有多年的历史

始终保持着纯正的中国传统民族文化风格

初看粗犷大气

具有鲁西稳妥豪放之风

细看则线画细腻

质朴而不失雅致,稳重而不失天真

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组图来源:文旅聊城、聊城市文化馆

一对灵动的兔耳朵

或身披铠甲,或背插旗帜

说的正是可爱的济南泥塑兔子王

也叫“泉城兔子王”

兔子王

色泽鲜艳且搭配协调

有着浓郁的民俗风情

送人、自留收藏都很有观赏和文化价值

济南市非遗传承人杨峰

制作的泉城兔子王

则在传统基础上

融入传承与创新

他融合了泉水文化和月亮文化

创作出独具济南文化特色的“泉城兔子王”

神态各异、憨态可掬、软萌可爱

组图摄影:邵凯

黑陶是我国古老的制陶艺术

德州黑陶

起源于龙山文化

它型美、色美、雕美、纹饰图案美

拥有着黑、光、轻、薄的艺术特征

和高雅华贵、简朴流畅的远古风味

德州黑陶

采用京杭运河两岸的红胶泥作原料

用传统的手工轮制成型

在坯体的晾干过程中压光、雕刻

然后烧成

取之泥土,淬火而生

在陶瓷艺术中如黑珍珠一般

散发着独特魅力

组图来源:德州梁子黑陶

△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刘培安柳编设计作品

据《博兴县志》载

博兴柳编技艺在县内已有多年的历史

它发祥于兴福镇一带

明清时期柳编技术在博兴县一带传播开

民国时期

博兴县从已有10余人从事柳编生产

△柳编带叶葫芦展示

柳编技艺所用原料是柳条

柳条的种类很多

有旱柳、垂柳、劈柳、杞柳、红柳等

柳编制品的生产过程

大体分为选料、上色、浸泡、编织、

熏蒸、晾晒、刷漆等7个环节

全部采用手工制作

柳编产品有多个花色品种

△柳编箢子展示

目前,博兴柳编产品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深受群众喜爱

博兴县也成为远近闻名的“柳编之乡”

年5月

博兴柳编被公布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组图来源:博兴县文化馆

博山琉璃

是中国琉璃艺术的杰出代表

千百年来

一代代炉工用智慧和汗水

创造出了美轮美奂的琉璃艺术世界

据考古资料显示

博山琉璃生产已有上千年历史

元末明初博山的琉璃业已具备相当规模

清朝同治年间

博山成为名副其实的“琉璃之乡”

博山灯工匠师技艺高超

尤为擅长石榴、南瓜等果蔬

及螳螂、蝈蝈等昆虫制作

造型别致、玲珑剔透、光色夺目

令人爱不释手

组图来源:文旅淄博、博山宣传

来源:广饶发布

齐笔传统制作工艺发源于广饶县南部

因该地区属齐国乐安

故所产毛笔称曰“齐笔”

来源:大众报业·鲁中晨报

齐笔生产历史悠久

有自己独特的制作工艺

从选料到成品

经过浸、拔、梳、并、连

剔、修、刻字等百余道工序

经过齐笔艺人的精心制作

使齐笔丰盈尖锐,丰硕圆满

修削整齐,软硬适度

健劲有力,美观耐用,刚柔相济

形成独有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来源:东营市文化馆

来源:文旅山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tp/873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