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的鸣虫文化由来已久,它是传统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养个虫儿,貌似不入流,可老辈子连皇帝王爷们也玩儿呀!这就不能说它低俗啦!
(电影资料-宣统帝与蝈蝈)
老北京那里,蝈蝈、蛐蛐(蟋蟀)、油葫芦(油壶鲁)、金钟(马蛉),为四大鸣虫。而随着南北交通日益便利,南北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南北鸣虫也互通有无,又出现了新四大鸣虫的说法,即蝈蝈、油葫芦、大黄蛉、竹蛉。
作为保定人,肯定对这些鸣虫不太陌生。保定由于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历史原因,既是一些鸣虫的产地,也在鸣虫文化圈里有一席之地。那句“京油,卫嘴,保腿”俗语也正反映了保定曾经的人文地位,曾经的京津保三地文化各有千秋,那时的保定虽然体量和规模不如京津,但很有性格,所谓十个京油抵不过一个卫嘴,十个卫嘴抵不过一个保腿。保定人是行的多,不然的话哪儿来那么多世界、全国冠军。体育是练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瞅瞅体育局门口的冠军墙,地儿都不够了,年年都得更新。在鸣虫文化上,也大致相同。
保定的蝈蝈文化底蕴深厚,易县的燕蝈蝈可与北京平谷的铁蝈蝈、天津的绿蝈蝈以及山东蝈蝈相提并论。保定葫芦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优良,詹、贾、王、田几大名家葫芦远销海内外。蝈蝈葫芦里的保定墩儿葫芦乃鸣虫葫芦中之精品,名字为乾隆皇帝所赐(时间:年,地点:保定省城撒珠胡同-老四雍正囚禁老九允禟处,人物:乾隆皇帝、直隶总督方观承等)。
(图片-铁蝈蝈)
(图片-绿蝈蝈)
(图片-保定墩儿)
(图片-保定墩儿)
(图片-撒珠胡同)
(图片-撒珠胡同)
保定的蛐蛐(蟋蟀)虽比不上山东(产业化),但也很有名气,引来很多外地玩家。记得小时候东郊保定军校旧址畜牧场的蛐蛐是很有名的,老保定的蛐蛐迷们参加全国比赛,也曾经名列前茅。当然今天的军校广场是不可能有蛐蛐(以及油葫芦)了,伴随着城市的扩展,人进虫退的现象也在发生,而且农药的使用也是致命的,现在东郊可以捉好蛐蛐(以及油葫芦)的地方已经到三环之外了。
(图片-蛐蛐)
保定的油葫芦(油壶鲁)其实也不比京津的油葫芦差(还是那句话,输在宣传),个儿大,叫口也不错,悠儿多。在新四大鸣虫里,大黄蛉(含小黄蛉)属于南方鸣虫,在北方饲养不多,保定亦不例外。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竹蛉,竹蛉南北分布很广,不属于传统鸣虫,但近几年在南北地区受到人们欢迎。这虫儿学名中华树蟋,常在枝叶上爬行觅食,喜吃蚜虫。个儿不大,叫声也不像蝈蝈吵闹,叫声为"句、句、句……",似蟋蟀之鸣声,节奏较慢(有的品种略快),很好听,谓虫中君子。竹蛉形似竹叶,注意只是像竹叶而已,实际跟竹子没半毛关系。此虫喜湿润,分青竹蛉、紫竹蛉、黑竹蛉等品种,野生时食植物嫩芽,人工喂食以苹果、南瓜、净水麦片、莴苣等为主。在北方,甘肃(黑)、保定(青)、东北(紫)等地野生的很有名。保定青竹蛉为竹蛉一派,鸣音清幽而有力,悦耳安神。除了夏季野生的,冬季保定本地的人工繁育份家在全国也小有名气,如保定竹蛉份家九转李师傅。北京十里河的冬竹蛉,都是京城当地和保定的。
(图片-黄脸油葫芦)
(图片-玉眼油葫芦)
(图片-红眼和玉眼油葫芦)
(图片-大黄蛉)
(图片-保定青竹蛉)
(图片-保定青竹蛉)
(图片-紫竹蛉)
(图片-黑竹蛉)
在京津冀地区,保定的鸣虫市场虽然不比京津,但也自成体系。老城大西门护城河边的花椒园和东二环花鸟鱼虫市场都有鸣虫商家,以花椒园集中,这里的市场由来已久,沿府城有千年历史的西护城河北段西侧,为老保定传统的花鸟鱼虫市场。花椒园的虫商有些是保定本地的份房名家,在冬季人工份出一些鸣虫,如冬蝈蝈(易县有大规模蝈蝈养殖场)、黑虫(人工饲养的油葫芦)、扎嘴(鼔翅鸣螽)、竹蛉(保定青竹蛉和东北紫竹铃等)等北方鸣虫,甚至连小黄蛉等南方鸣虫都有销售。这些虫商还兼卖各地各派虫具,鸣虫葫芦、有机叫罐、铜拉子、蛉虫盒子等等,品种不少。虫商里老保定口音的很多。东二环的花鸟鱼虫市场虽然规模较大,但鸣虫商家不多,只有五六家。
(图片-扎嘴)
(图片-小黄蛉)
(图片-老王有机叫罐)
(图片-老谭有机叫罐)
(图片-天津铜拉子)
(图片-蛉虫盒子)
(图片-蛉虫盒子)
(图片-蛐蛐叫罐)
鸣虫文化属于中国传统城市文化范畴,充分体现了传统市民生活的丰富多样性,这种文化由华北诸城向南经山东延至沪宁杭地区,其中心当属北京。保定作为北京的文化附属城,其鸣虫文化直接受到北京影响,同时也有自身特色。保定老城现址直接建于年,自金元之后,长达近千年一脉相承、从未中断的建城历史,为保定鸣虫文化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从元代汝南王张柔都元帅府驻地、明代大宁都司和保定总督(保定巡抚、保定总监军)驻地、清代直隶省城乃至民国初年北洋“保定王”-直鲁豫巡阅使曹锟大本营(保定此时虽非省城,但城市地位不在省城之下因而达到顶点),八百年文化积淀延续至今,鸣虫文化如同饮食文化一样,作为老保定深厚文化底蕴的组成部分保存下来。今天保定的鸣虫文化圈出现了一批二三十岁的年轻玩家,可见老保定的鸣虫文化后继有人!文化底蕴的传承关键在人!文化是人的文化,城市是人的城市!
(图片-易县燕蝈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