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蝈蝈 >> 蝈蝈的种类 >> 密玉国宝级大师赵国安,百年传承,40
说起赵国安先生,其头衔非常之多、亦非常之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特级中华玉雕艺术大师、国家级高级技师、中原大工匠、中国国匠、河南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长。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么多荣誉背后是赵国安大师40多年如一日的坚持与磨砺。正如赵国安先生自己讲,自己一生经历不少困难,却初心未改,一直坚持追求,自己一生做的仅仅是自己的玉石佳梦。
少壮撷佳梦,终成万仞峰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密从事密玉开采、加工的国营、集体玉雕企业遍地开花,玉雕业成为当地经济主要支柱。其中,仅密县玉雕厂年创收入多万元,占到县财政收入的一半,成为当地第一个拥有车队、建起家属楼的单位。
密县也借着浪潮,从一个小县城,在世界玉雕名录上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像人们常说玉为天地精华、具有通灵的功能一样,密玉在这个时候邂逅了一位祖祖辈辈都生活在密山之下的年轻人——赵国安。
赵国安出生于雕刻艺术世家,祖父曾一辈子从事银器的雕刻。然而,赵国安高中毕业后却走向中学,从事教师职业。年,正在教书的赵国安忽然接到通知:作为“有文化的人”,选调至密县第一工艺厂从事玉雕的设计与制作,为经济大发展做贡献,从可塑的银器雕琢转行到不可再生的玉石雕刻,对于当时二十岁出头的赵国安,他心里一时没了底。
时代的大手为他选择了玉雕事业,重现天日的密玉为他提供了玉雕平台。从此,这位年轻人的命运被深深地刻入玉石之中,刻刀平、圆、反、斜之后,拙朴渐落,一位玉雕工艺大师,从坯子中渐渐“走”了出来。
磊落光明其人如玉,慈祥岂弟与物皆春
初见赵国安先生,便能感受到这位被业界冠以“水胆大王”称号的大师周身散发出的匠人气息,亦温润如玉,如老友般亲切随意。
中国人对于玉的喜爱,把它同一切美好的事物和品德联系在一起,一如“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还如“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再如“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赵国安对于玉的感情,由内而外,从一块毛石开始,玉雕最终的形象,基本就在那里:“当你看着家门口的石头在自己手中变得生动美妙,自然而然就会对玉雕这门艺术着迷。”说话过程中,他一直专注于手中正在冲泡的茶。茶叶经不起浸泡,他留意着水的温度和浸泡的时间,泡好茶为我们每个人倒上。
这样的细致,算是赵国安多年玉雕的“职业病”,因为在玉雕的世界里,几乎经不起一点点的偏差,一块精品和废品之间,就差刻刀下的毫厘之距。
极致求精,如琢如磨
玉雕,其实就是雕刻师自身的修行。
说到一件精品玉雕,赵国安表示,每一件作品制作都非常复杂,要反复设计多遍。制作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想象不到的颜色或瑕疵,如此便要重新设计。当然,要在玉雕工艺上取得突破,除了对玉有着丰富的了解之外,还要精于艺术、美学的知识,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此才能把作品做“活”。
正如《庄子》中游刃有余的“庖丁解牛”一生以神乎其技的解牛术为人感叹;明末微雕家王叔远可在寸木中雕刻出栩栩如生的宫殿、人物、飞禽走兽。赵国安亦如此,所谓“艺痴者技必良”,穷其一生,唯精唯一、专注“玉雕”一事。
他认为,每一位文化传承者都必须保有工匠精神,极致求精、专注持恒,这是中华民族的特质与禀赋。与其说赵国安是一名文化传承的匠人,不如说他是对极致求精几乎偏执的追求者。用“如琢如磨”来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
据赵国安回忆,刚入行时,为了近距离观察这些常用素材的形态,他经常骑着自行车顶着烈日,跑几十公里的山路到邻县新郑境内的山上捉蝈蝈,拿回来放进笼子里日夜观察、揣摩。白天工余,他会主动与师傅们聊天,让师傅们利用休闲间隙教他一些传统题材的构图及素材寓意,半夜里他就趴在床上悄悄落笔打稿,仅短短半年时间,他就掌握了近百种玉雕的设计。天生的悟性,加之刻苦,赵国安很快在当地玉雕界崭露头角,作品不但让师傅们赞叹,而且受到市场欢迎。
如今,已经65岁的赵国安先生,仍像一个刚入行的年轻人,每天都对玉雕这个行当保持着旺盛的创作激情与新鲜感。
他将家里楼顶改造为一片菜园,里面种着黄瓜、茄子之类的时蔬。别小看这块小小菜地,他种的这些植物都是玉雕行业常用的素材,是专门让徒弟们平时写生、观察用的。“比如,熟悉了黄瓜开花的形状,遇到有黄色杂质的绿玉,你就可以把这个杂质巧妙、准确地雕成瓜花儿,让作品更加生动、逼真。”他解释道。
赵国安从事玉雕行业多年,拜在他门下的徒弟达余人,辽宁、苏州、广东遍布全国,哪里有玉雕,哪里就有他的门生,代代相传,开枝散叶,桃李满天下,赵国安培养的徒弟,已经成为新一代玉雕队伍的中坚力量。
初心未改,砥砺前行
人生有三大境界,“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至今,赵国安已从事玉雕行业40多年,其间起起落落,经历不少困难,却初心未改,在玉雕中他见识到了天地的瑰丽和神奇,在授业中他明白了普世的苦心,而如今,对于已经进入“花甲之年”的赵国安,他更在玉雕的方寸世界里,看到了自己。
他说:“玉文化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无论市场如何,玉雕一直存在。所以无论是行业低谷还是高峰时期,我作为匠人及文化传承人,都会一直坚持下去。”
“绝不能让玉雕成为子孙的遗憾”,今后的岁月里,赵国安也会如今天这般,在玉雕这条路上走下去,去创作出更多蕴蓄深厚文化内涵的玉雕艺术品来,在传道授业的道路上,赵国安用毕生的时间投入到玉雕的钻研和推广中,让玉雕一代代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是他一生的夙愿。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或不当,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