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济南古玩界,有“南有英雄山,北有药王楼”的说法。
去年,我们曾经探访过济南英雄山文化市场。蝈蝈的叫声,甩扇子的卖家,还有那些被店主珍藏的宝贝……时隔一年,仍然记忆犹新。
今天我们来的这个地方,就是与英雄山文化市场南北相望的“药王楼”——天桥区东工商河路上一栋古香古色的建筑——很多古玩爱好者最爱逛的好去处。
工作日,市场里的顾客并不多。听商户们说,最好是赶周末时间来,很多古玩商贩会在户外摆地摊儿,那可是“捡漏”的好时机!
与周末喧闹的气氛不同,此时的药王楼里很是寂静。灯光略显昏暗,不知从哪家店里飘来似有似无的熏香,更添静谧悠然。
在众多店铺中,我们逛到了不同寻常的一家。别人家是卖古董,这家却是修古董。门口写着7个大字:我在济南修文物。店主王春发,是一名位非遗技艺传承人。
在古玩界,有“瓷器掉毛,不值分毫”的说法。古陶瓷的演变贯穿中国历史,因为易碎,保存下来的精品甚少,为了保护和修复那些破损的古陶瓷,从明代早期就有了陶瓷修复师这一职业。
此时的王春发,正盯着眼前的一个清代瓷花瓶思考。缺失的瓶口,让他有点犯难。
文物修复是高难度的手工技艺,而古瓷器修复又是文物修复中难度极大、要求极高的一门技艺。一件陶瓷物件修复,要经过拆解、清洗、粘接、配补、打磨、底色、补画纹饰、仿釉等十余项工序,每个环节都要精雕细琢。釉色和纹饰是陶瓷的两大特点,一条看似简单的青花线条,在修复过程中就要做到“色分五彩”。正是因为工序繁复,在这一行,真正做到极致,除了要具备超出常人的才气,还要有足够的耐心。
记者看得心痒,提出也想尝试修补瓷器。王春发拿出另外一个破损的瓷器,相较于刚才那件,这件修补难度低不少。
花瓶底部有一处裂口,碎片已经下落不明,照例需要配补。在王春发的指导下,记者动手切割蜡片、调制仿瓷,补齐缺口……不得不感叹,古瓷修复“真的很难”。王春发说,一处破损要想完美修复,甚至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一件件修补好的古瓷器物,已经完全看不出当初的裂痕藏在哪里,颜色浑然一体,纹样也完美衔接,不得不感叹传统技法的精妙之处。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除了踏青还有更多消遣时光的选择。周末,不妨来“药王楼”感受下热闹的市场氛围和厚重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