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章咪佳年,陈从周先生诞辰百年。陈先生是世界闻名的中国古建筑专家和中国园林艺术大师,外国人称他为现代中国园林之“祖父”。天一阁、豫园、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中国艺术馆的“明轩”都与这位大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年11月27日,他出生于杭州。年,陈从周毕业于之江大学国文系,之后于杭州各中学任国文教员。曾拜著名画家张大千为师,并于年在上海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以“一丝柳一寸柔情”的花鸟画,蜚声沪上。从年起至退休,陈先生一直在同济大学任教。陈先生还擅长文史,兼工诗词、书画、篆刻,酷爱昆曲,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大师。年,陈从周先生诞辰周年之际,我们找到了陈先生的大女儿陈胜吾女士,陈先生在同济教书时的学生、浙江大学建筑系退休副教授陆亦敏先生,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到我们并不熟知的陈先生:他保护学生、耿直快语、慈祥和蔼。年,关于陈先生的纪念,会陆续开启,据他的另一位弟子陈劲透露,陈先生造园实践的代表作和收官之作“楠园”(位于云南安宁市)已于年开启整体修缮和功能完善,该项目预计将于年底完成,以纪念陈先生诞辰一百周年。同时,据浙江大学的老师透露,年,浙大正在策划陈从周先生百年诞辰国际研讨会。从陆亦敏教授家里出来,我脑子里素描的陈先生是一位清瘦精神的“老愤青”。没有想到,晚上我致电在上海的陈先生大女儿陈胜吾女士时,陈女士第一句话描述的父亲却是:“我父亲是好脾气,非常好的脾气。”在陈家,陈女士是大姐,底下还有一个小3岁的弟弟和一个小9岁的小妹妹。“我们三个从小长大没一个挨过父亲一次打骂,他也从不强迫我们做任何事情。”上世纪40年代,陈从周先后应聘到圣约翰中学、圣约翰大学教书。举家前往上海。陈家三姐弟中,只有老大陈胜吾女士是在杭州出生的,但她很小的时候就已随父母搬到上海,“那个时候住在圣约翰大学里面。”《陈从周全集》主编之一、浙江大学教授宋凡圣曾经向媒体介绍过,“陈从周自幼在风景如画的江南长大,读初中时就爱上了绘画。他边自学边求教,张大千见其绘画很有天赋,就收他为大风堂入室弟子。”张大千与陈从周“当时我们家里有一张长条桌子,是父亲画画的桌子。”大女儿陈胜吾当时也就四五岁,她爱做爸爸的“拖油瓶”,跟在旁边看他画画,或者也拿着毛笔练练手。“父亲会反复琢磨一些画,有时候有的作品画完了已经挂到墙上,他还会再添上几笔。”大女儿学会了这一招。有一天,她也学父亲一只手背在身后,一只手拿着毛笔,往已经悬挂起来的一幅画作上“戳几笔”。“哪里晓得啊,这是张大千先生的作品。”父亲看到老师的画叫闺女给“润色”了,心头一惊没有忍住:“啊呀!”一声。“我知道我犯错误了。”大女儿当时被父亲从来没有出现过的音量吓一跳,扔了毛笔,就往那张大长条桌子底下钻。后来呢?“父亲再没有说什么了。也没有教育我。”“我们家里啊,从来都不缺小动物和花花草草。”陈胜吾女士说,父亲养过的鸽子、鹦鹉,“他爱学鸟的声音,逗它们玩。”家里还有过兔子、乌龟、鱼、蝈蝈……陈先生是园林艺术专家,不论到哪里,对住房的要求是要住一层,因为可以有一个院子,养花草。“父亲会按照园林设计的思路,布置家里的院子。”陈女士说,虽然院子不大,主要只是花草和假山,但是都有格局讲究。“那时候父亲种了兰花、芭蕉、五针松、樱花、竹林……”我没有能见到那个院子,自己想象,按照陈先生的著作《说园》的描述,大概真的是“花影、树影、云影、水影,风声、水声、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交响成曲”的美妙。加上陈家热闹,有那么多动物栖居,“有一天,院子里竟飞进来一只仙鹤!”几个小孩子都很兴奋。陈家院子前面就是中山公园,仙鹤可能是从园子里私奔出来的。“但是父亲并不把仙鹤圈起来,他只是喂给它一点食物。”这是陈先生一贯来的自然观,“后来仙鹤就飞走了。”“我们小时候,经常有乡下的货郎担到城里来卖东西。我记得有一回,担子上挑的是植物。父亲就让我和弟弟各自挑一样,用自己储蓄罐里的钱买。”大女儿回忆,她挑了一枝杨柳,弟弟选了葡萄藤。“父亲培养我们自己栽种到院子里,照料着植物成长。”在联系陈胜吾女士之前,网上能够查到的陈老师的轶事不多,其中有一件事情,是关于杭州的特产食物,烧饼。说陈老先生特别爱吃,到了上海继续找烧饼油条吃。“这是真的。”大女儿说,父亲对吃其实一点都不讲究。“父亲是个说实话的人,从不讲虚的。”上海十里洋场,人们都爱吹嘘自己喜欢吃奶油蛋糕、喝咖啡,以区分身居上海独有的洋气。可陈老先生不。“父亲不爱吃甜食,爱吃香的、咸的食物。”陈先生自己写的文章《大饼》,还被选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陈从周文选》。他最爱吃家乡食物——烧饼、油条,还和外国人宣传“这大饼,是东方文化之一。”同济大学门口没人卖烧饼,陈先生就让大女儿从同济新村带大饼过去给他。据说,出于对大饼的偏爱,陈从周先生后来又写了《从大饼油条说起》,此文收入同济大学出版社年出版的《帘青集》。此外,他还对杭州小吃片儿川和虾爆鳝面情有独钟。上世纪80年代,陈胜吾女士自己的儿子长到七八岁了,她想让儿子学钢琴,但那个时候买钢琴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当时我父亲就跟我说,你花2角钱先买了笛子让他吹吹,看看乐感,再决定要不要学钢琴。”大女儿至今都挺后悔没有听父亲这个朴素的忠告,当时直接买了大钢琴回来。“小孩子学钢琴,老师到家里来教,大人得陪着,一坐一两个小时,真是吃不消。”陈女士说,她儿子还真不是那么喜欢弹琴,后来到高中学业一忙,就再也不弹了。“说来也好笑,我儿子呢,现在又开始重复我当年了。”陈女士说,其实父亲当年“2角钱买笛子先吹吹”的教育观,非常实在,也是非常先进的,“他经常跟我们说,人一生的时间、精力都是有限的,一定要花在好东西上面。”陈从周爱听昆曲,与国内老一辈的京昆大师、名角,如梅兰芳、俞振飞、沈传芷、张传芳、郑传鉴、华传红等,以及稍后一辈的名角华文漪、梁谷音、岳美缇等都交游甚厚。“戏曲中,父亲最喜欢优雅的昆曲。他为了培养我们对这门艺术的兴趣,就带我们去听《十五贯》。我们很喜欢。”陈胜吾女士和弟弟妹妹,一生都没有去过上海大世界这样的娱乐场所,他们总记得父亲的话,“把时间花在好书、好画、好戏上。”
转载请注明:
http://www.aideyishus.com/lkjg/7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