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

诗经草虫,见不到心上人就忧伤,见到心

发布时间:2024/8/10 14:15:56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人有时总会执着一种开始的方式,如见一个久去归来的人,一定要穿他喜欢的衣裳,披他喜欢的长发,喷他最爱的香水。如赏一轮阴晴皎洁的月,读一本古老敦厚的书,一定要盈一杯香醇的酒,沏一壶清薄的茶,方合心意,相得益彰。其实,同一个终点,会有不同的道路通往;同一幅画,也可以用不同的技巧完成。就看哪一种方式最便捷合适,无需困扰于心,徒耗光阴。

夏天的小城,日间温热,夜下清凉,人的心绪也由浮躁转为宁静,身心一片空灵,干净得连相思是什么感觉都忘记了。不知道选择在这样的时候,去解读一首诗,追念一个人,算不算是自寻苦恼?

这首《草虫》也是一首写思念的诗,与《卷耳》相近,又有所不同。《卷耳》所写,尽是望而不归的失落与怅然,《草虫》则有相见之时的欢喜愉悦。尽管这种欢喜只是她自己的幻想,一种对重逢的期盼与渴望。但也正是这份对重逢的期待,支撑她熬过一个个漫长的日夜,坚守那个或许早已荒芜的约定。

时光本不长,因为有了等待,才显得绵绵无尽。可世人还是选择了等,甘愿用漫长的守望换取短暂的邂逅与重逢。仿佛这一生就是为了等某个人而来,等到她便是值得,等不到她,再绚丽的光景也觉得索然无味。

她说“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见不到心上人,她心就忧愁又焦虑,若是见到了心上人,与他相依相偎,自然云开雾散。诗的开端,利用蝈蝈的叫声和蚱蜢蹦蹦跳跳的动作,渲染了女子烦闷的心情。

幼年,夏天时节,山间草丛,田埂土地间到处可见蝈蝈和蚱蜢,常和邻伴捉来玩耍,从不觉吵闹。成年后远离大山,城间郊区若偶听得一两声蝈蝈声,更觉宁静,心境悠然。但于诗中女子而言,这只会勾起她对心上人的思念,越是思而不得相见,就越觉蝈蝈和蚱蜢不解人意,惹人烦躁。先写昆虫之聒噪,后道心中之忧愁。她的思念,因昆虫而起,也由昆虫而盛。

诗的第二章,场景由田埂阡陌到了山头。”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登上高高南山头,采摘鲜嫩蕨菜叶。没有见到那君子,我心忧思真凄切。如果我已见着他,如果我已偎着他,我的心中多喜悦。

场景在攀升,她心中的思念,与心上人相见后的喜悦也在攀升。阡陌之间,视野有限,望见心上之人归来的机率也小。而山头上,视野逐渐开阔,望得也越远,与心爱之人的重逢又近了一步。只是,寄予越多,思念越深,宛若那生长的蕨菜,漫山遍野,一眼望不见尽头。摘不尽的蕨采,抽离不尽的忧愁。

念而不得时,最好的宽慰就是幻想。幻想曾经的朝朝暮暮,幻想与他重逢后的你侬我侬,莺莺燕燕。所以她说“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如果我已见着他,如果我已偎着他,心中自然多喜悦。

第三章是对第二章的递增,从开始的焦虑,到后来的凄切,再到最后的悲伤烦闷,诗中女子的忧愁达到了顶点,幻想与心爱之人相见后,相依相畏的喜悦也随之达到了顶峰。但幻想有时,停下来的那一刻,心注定要荒无边际,茫然无措。

都说,等待是最长情的告白。却不知,这世间有多少等待,对方连知晓的机会都没有,便沉寂无声,孤独寥落。还有多少人,一生等着一个错误的人,等来的只是一个绝情的答复,泪眼茫茫,伤心欲绝。好的开始,换不来好的结局;美丽的邂逅,换来的也不过是擦肩而过。

诗中女子幸运,她等的人是爱她的。于是才有“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虽然为没有见到他而焦虑、烦闷、伤悲,但一想到与他相见后,能依偎在他的怀里,听他软语温存,心情顿时豁然明朗。如果她的等人不爱她,那便不会有后面的“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替而代之的则是绵绵无尽的踌躇与怅惘,是心有不甘的惶恐与忐忑。想等,又怕等待来的是绝望;想放弃,又担心对方还留有回忆,期待着你的相思。

诗的最后,没有告诉我们,那女子有没有等到他朝思暮想的心上人。但我们都希望他正赶着星光归来,步履匆匆,急着与她相见。如此,也可以给自己这一生漫长的守望,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759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