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蝈蝈 >> 蝈蝈的天敌 >> 不为教化服务的相声才是正常的状态
近期曲协发出了一纸“檄文”,在反“三俗”之后又一次举起大旗,企图引领曲艺圈话语权,公开批评曲艺圈存在的“封建余孽”师徒制,“只要笑果不要后果”的导向观。
其实,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个问题其实归结起来无非就是一个问题:
相声,小品类曲艺作品为谁服务的问题?
这个问题很大,大到什么程度呢,可以让一个行业萎靡不振,也可以让一个社会鸦雀无声,甚至可以血流成河。所以,小编左烟桥谈论这个问题,就要小心点,往小了说可能发不出去,往大了说可能没饭吃。
先来说说这个相声小品的起源吧!
我不专业,不能像郭德纲那样把相声的起源祖宗说一个遍,那是他们吃饭的买卖,得记住这个。我的理解,相声起源于穷,旧社会天桥哪儿,打把式卖艺的,那是讨口饭吃。中国旧社会讲究个三教九流,这相声大概就属于九流之类的玩意。你要是说有谁是艺术大师,是大腕,那你不是别有他图,就是在撒谎。
这个跟那个流落街头拿个破碗要饭的叫花子其实是属于同一流派。叫花子那个碗,干等着要,这收成可能有问题,怎么办呢?那就弄点能吸引人的法子。比如在碗里放个蚂蚱,或者弄俩蝈蝈打架,让那些施舍的主看着有点意思,愿意赏俩馍馍。
再到后来,“平地抠饼,对面拿贼”这样的绝活,弄得就是一个玄乎和新鲜了。凡事就是这样,要饭其实也是这样,有人能吃饱,有人吃不到,那就要琢磨,就要想法子。眼看着别人弄蝈蝈,弄蚂蚱要到的馍馍多,你可不得想出更新鲜的玩意。这玩意多了,就有了师承,就有了规矩,就有了所谓的“艺术”,甚至有人投机钻营,有了“大师”。
非主流相声团队德云社大师出场了,那总要有点理论支撑,于是相声小品成了“艺术”,有了准确的定义:
来自民间,讴歌百姓,为人民服务,是劳动的诗歌。
自古以来,教化万民那都是统X治X者的职责。就连《诗经》这样的采风行为也是政府组织的活动。慢慢地衍生出了“痒序”传承,有了像孔夫子这样的专职老师。你要教化民众,那么你要有个态度,什么样的态度呢?你一个老师,起码在课堂上不能讲黄段子,不能带偏了小朋友是不是。
坚持教化民众,就有自己的态度,有自己的规范,有自己的原则。教师在课堂上是讲授道德文化的,是“代天教化”,讲的东西你乐不乐意听,那我那管得着啊,你不听,上课睡觉,你也要照样付钱。
但是,曲协这样的一个“教化机构”,却要做一件很不相称的事。就是把自己的本职工作推给他人。你推给他人也可以,你可以吩咐下去,让相应的专职“艺术家”去干这个。但是,你不能要求那些个叫花子的后代去干这个。这里有两层意思:
一是,他没个这个资格啊!
二是,他除了会“笑果”,他上升不了这个高度。
他要到了这个高度,那他不就成了“人X民X艺X术X家”了吗?
好了,讨论到这里,我们再把话题拉回到那个根本的问题,那就是曲艺类节目到底是为谁服务的问题。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我们的历代精英,领袖都有对应的总结,言简意赅,易于理解。那就是为人民服务!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个既然是为人民服务,那么服务的标准谁来定?其实这个问题也很简单,你到一个饭店吃饭,好不好吃,肯定是吃饭的人最有发言权,而不是社区居委会的大妈说这个饭店的菜好,就是好的。或许这个大妈也开着个饭店,也做满汉全席之类的。但是,我一个消费者,我就喜欢淮南牛肉汤,怎么办呢?你跑过来告诉我这个淮南牛肉汤都是穷人吃的,不高雅!抱歉,我就是穷人,爱好这个,可以吗?
现实是,不可以!
本人是课间无聊的时候花了两三天写的,各位观众如果觉得喜欢点个赞,给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2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