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蝈蝈 >> 蝈蝈生活环境 >> GoFashionx刘芮麟胡同院儿的北京
北京胡同的肌理,就是我无法泯灭的乡情。
——刘芮麟
打小在北京长大的刘芮麟是土生土长的胡同儿少年,骨子里的坚毅不羁和谦逊果敢,就是北京这座城注入他血液里的品格和态度。
本期“GoFashion路尚”邀请到刘芮麟,一起带我们游转北京胡同,感受当地的特色建筑与老北京的种种情怀。
老北京的风俗
遍布京城纵横交错的胡同里,世世代代生活着咱北京的百姓,有很多独具特色的民俗,多民族特有的文化在这里相互渗透和融合。青砖灰瓦的胡同和四合院,京腔京韵的北京话,几近消失的老北京七十二行,高亢的吆喝、婉转的叫卖调等数不胜数。
老北京的古老风俗不计其数,其中的民间行业活动别有一番风味,说说老北京七十二行,吹糖人儿、耍蝈蝈……现如今还流传与大街小巷,可大部分却已被遗忘,甚至有人闻所未闻。
北京青年
无论是《我爱男闺蜜》里的文艺暖心的莫小康,还是《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昆仑虚墨渊座下的“子阑神君”,或是《幕后之王》中饰演追星粉头的许天泽,刘芮麟勇于挑战,在不同角色中自如转换,圈粉无数。
生活中的他更是低调孝顺的好少年,亲情和故乡是他心中最深的牵挂。小时候关于家最多的记忆,就来自于北京胡同这片灰墙灰瓦的城市小巷。早起遛鹦鹉的隔壁大爷,打牌解闷儿的黄包车夫,冒着热气的烤地瓜和挂着糖晶儿的冰糖葫芦……
老北京四合院建筑风格
因气候、地理的差别,我国北方建筑种类繁多,但其中文化底蕴最丰厚的不得不说到四合院。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其中“四”指东、西、南、北四面,而“合”指的是四面房屋,即正房(北房)、倒座(南座)、东厢房和西厢房四座房屋在四面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型。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巽"(xùn)位。
四合院中间是庭院,院落宽绰疏朗,庭院中植树栽花,备缸饲养金鱼,是四合院布局的中心,也是人们穿行、采光、通风、纳凉、休息、家务劳动的场所。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又有游廊连接彼此,起居十分方便。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私密性,关起门来自成天地。
北京孩子的儿时记忆
随着年的到来,曾经作为叛逆一代的90后,也告别了青春时代,逐渐走向成熟。90年代是风云变幻的年代,也是改革的时代。
90年代的北京,高楼已经逐渐崛起。摩奇的桃汁是小时候出游必带的饮品,街边卖奶油冰棍的老奶奶也是最深刻的记忆。
童年记忆中的北京似乎没那么复杂,老北京四合院门墩旁边随意摆放的二八自行车,胡同斑驳陆离墙壁上茂密的爬山虎,晾挂在院子里瓜藤上的衣衫,冬日雪后四合院门上悬挂着的大红灯笼。
没有车水马龙的喧闹,一砖一瓦都透着浓浓的邻里情和厚重的家风。岁末年初,逛逛胡同儿,和刘芮麟一起辞旧迎新,感受四合院儿里的老北京烟火气和最浓郁的人情味。
人来人往,暮鼓晨钟,被称为“北京毛细血管”的北京胡同,不仅仅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衢道,更承载着北京最深厚的文化印记。漫步在北京胡同,居民之间的邻里之情,只有身处其中才有最深的体会。
历史悠久的北京胡同,名胜古迹林立。浓郁的文化气息中记录下了北京这座“皇城”历史的变迁,和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时代腾飞的讯号,像是深刻烙印北京人社会生活的“一封家书”,更像记录“北京土著”民族风情的博物馆。
有人说四合院是北京的“魂”,那胡同更像是北京的“根”。一蓑衰草,几声蛐蛐叫,朱红的小院门楼,金黄的狮子门扣,曲径通幽。
和刘芮麟来探寻北京胡同的这天,是北京寒冬中久违的有阳光洒落的午后,阳光从树叶的缝隙中洒下来,胡同的小路树影斑驳,仿佛就像《幕后之王》中的许天泽,在不经意中,有一丝温暖的感觉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