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

培养一个工匠需要十年,培养一个民族的l

发布时间:2022/6/4 14:43:23   
为什么古人能写出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红楼梦》而现代人不能?为什么故宫老建筑几百年屹立不倒而我们盖的大楼寿命才30年?为什么古人的书法艺术今人难以企及更难以超越?为什么苹果一款iphone能卖到近10亿部以上?为什么特斯拉一款model3一周的预定量能超过32万台?为什么我们的献礼工程总是塌了又塌?为什么义乌生产的打火机用不了一月而美国军用打火机可以使用10年?为什么中国制造至今不被发达国家的主流消费者所接受?为什么美国可以有马斯克而中国只能有贾跃亭?为什么我们能在商业模式创新上遥遥领先却只能在技术上步步追随?为什么中国拥有十三亿人口却被认为对世界现代科技的贡献为零?为什么我们的楼房正面看起来奢华气派背面看起来却丑陋不堪?......本来,我可以写上个为什么,想想自古也没这么写文章的,遂作罢。总之一个为什么:为什么今天的中国人难以成就永恒的经典?今天的中国,准确说应该是上溯70年以降之中国,已无成就经典之社会及文化土壤。回看过去70年,中国人一半时间用来搞阶级斗争,一半时间用来大干快上赚快钱。中国的人心,已经很难沉静下来哪怕一个月了。突然想起那句话,“华北之大,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那时候,乱在战争;今天,乱在心绪。最近网上有篇文章,我至为欣赏它的标题,“思考的质量决定人生的质量”,是的,思考的深度决定人生的高度。而思考,需要静下心,把自己安放在无人瞥见的角落静静待着。但是,今天的人们更向往聚光灯、摄像头,静静待着的人都在看手机,看网红一夜成名的故事。

至此,猛然想起华为那张几乎没有什么设计的广告:“华为坚持什么精神?就是真心向李小文学习”,配图是,院士李小文赤脚穿一双布鞋在讲课。

为什么向李小文学习?华为的解释是这样的:李小文搞科研,从来不惧怕外国权威,敢于与同行争论。李小文身上那点纯粹,正是大多数俗人所不具备的。对科学家来说,纯粹是牛顿头上的那颗苹果。日之所思、梦之所萦,都是自己上下求索的问题。这正是华为要认认真真向李小文学习的原因。

这不正是我们大力宣传的“工匠精神”吗?说到这,想起一个关于“德国制造”的故事。一次记者招待会,记者问西门子掌门人冯.西门子为什么只有万人的德国,竟然可以有个世界名牌?这位西门子掌门人说:“靠的是德国人的工作态度,对每个生产技术细节的重视,我们德国员工承担着生产一流产品的义务。”这位记者又问:企业的最终目标不是利润最大化吗?冯.西门子说:“那是英美经济学,我们德国人有自己的经济学:第一,生产过程的和谐与安全,二、高科技产品的实用性。”于是我又联想起德国菲仕乐品牌锅的故事。据说,一口菲仕乐锅可以用一百年,按常理说,企业不应该生产这样的锅,这等于自断财路。但菲仕乐不这么认为,“所有买了菲仕乐锅的人都不用再买第二次了,这就是我们的口碑,这个口碑会招来更多的人买。至今,菲乐仕已经卖出1亿多口锅,全世界80多亿人,还有70多亿的大市场等着我们。”你看,这就是德国人的思维。据说,英国首相布莱尔曾向德国总理默克尔请教德国经济成功的秘诀,默克尔只说了一句:“我们至少还在做东西,布莱尔先生。”如果说哪个国家更具有“工匠精神”,首先是德国,其次是日本。我第一次留意“工匠精神”的概念,大约缘起于对锤子手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5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