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蝈蝈 >> 蝈蝈生活环境 >> 培养一个工匠需要十年,培养一个民族的l
至此,猛然想起华为那张几乎没有什么设计的广告:“华为坚持什么精神?就是真心向李小文学习”,配图是,院士李小文赤脚穿一双布鞋在讲课。
为什么向李小文学习?华为的解释是这样的:李小文搞科研,从来不惧怕外国权威,敢于与同行争论。李小文身上那点纯粹,正是大多数俗人所不具备的。对科学家来说,纯粹是牛顿头上的那颗苹果。日之所思、梦之所萦,都是自己上下求索的问题。这正是华为要认认真真向李小文学习的原因。
这不正是我们大力宣传的“工匠精神”吗?说到这,想起一个关于“德国制造”的故事。一次记者招待会,记者问西门子掌门人冯.西门子为什么只有万人的德国,竟然可以有个世界名牌?这位西门子掌门人说:“靠的是德国人的工作态度,对每个生产技术细节的重视,我们德国员工承担着生产一流产品的义务。”这位记者又问:企业的最终目标不是利润最大化吗?冯.西门子说:“那是英美经济学,我们德国人有自己的经济学:第一,生产过程的和谐与安全,二、高科技产品的实用性。”于是我又联想起德国菲仕乐品牌锅的故事。据说,一口菲仕乐锅可以用一百年,按常理说,企业不应该生产这样的锅,这等于自断财路。但菲仕乐不这么认为,“所有买了菲仕乐锅的人都不用再买第二次了,这就是我们的口碑,这个口碑会招来更多的人买。至今,菲乐仕已经卖出1亿多口锅,全世界80多亿人,还有70多亿的大市场等着我们。”你看,这就是德国人的思维。据说,英国首相布莱尔曾向德国总理默克尔请教德国经济成功的秘诀,默克尔只说了一句:“我们至少还在做东西,布莱尔先生。”如果说哪个国家更具有“工匠精神”,首先是德国,其次是日本。我第一次留意“工匠精神”的概念,大约缘起于对锤子手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