蝈蝈

ldquo匏器收藏第一人rdquo

发布时间:2022/6/10 21:06:04   
北京根治湿疹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529/9004558.html

马洪泉官园结缘蛐蛐罐

马洪泉被圈内称为“中国匏器收藏第一人”。他曾把自己的三只清代蝈蝈葫芦拿到央视鉴宝栏目上亮相,故宫博物院专家刘静为这三只葫芦估价80万元。下面就听他讲述自己数十年的收藏经历和京城鸣虫儿文化的有关知识。

淘宝故事:自幼喜欢玩鸣虫官园结缘蛐蛐罐

马洪泉说,他从小就喜欢鸣虫儿,而且这种爱好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减退,直到后来插队、年调回北京,也一直没有丢弃自己的鸣虫情结。真正收藏蝈蝈葫芦和蛐蛐罐子,是从上世纪80年代,在官园市场摆摊儿开始的。

那时候,喜欢收藏的人还不像现在这么多,东西的价钱也相对便宜,一些著名的京城“老玩儿家”多还健朗,经常活动,马洪泉在与他们的交流中,学到不少知识,也淘得不少好东西。

著名文物鉴赏家王世襄也是一位有名的“虫儿迷”,写有不少关于秋虫的著述,而且对于匏器(蝈蝈葫芦)和蛐蛐罐子十分有研究,马洪泉常与王老交流,从中获益匪浅。

马洪泉透露,上世纪80年代,在官园市场,一只品相很好的蛐蛐罐,几百元,甚至几十元就能买到,但是当时几百元的蛐蛐罐子,现在没有五六万元根本别想买到,而且就算有钱,也未必有人愿意卖给你,因为现在这些古玩存世量非常少。依照现在的行情,这些虫具的升值潜力是以10倍计的,价格几年翻一番很平常。

雕刻精美的玳瑁蒙芯

雕有梅花图案的X牙蒙芯

“树皮”外观的清代蛐蛐罐

造型别致的“四季花”蛐蛐罐

一对清代蛐蛐罐

一套清代象牙水牌

买对葫芦四千元现在价值二十万

上世纪90年代中的一天,有一位上海朋友突然告诉马洪泉,京剧新谭派创始人谭富英先生收藏过的一对蝈蝈葫芦将要流向市场,问马洪泉有没有兴趣收购。马洪泉一听,想起谭富英先生当年也是一位著名的“虫儿迷”,马上来了精神,连夜乘火车赶往上海,去看这对葫芦。

马洪泉说,看到这对葫芦后,他发现葫芦顶端的“芯子”是用黑褐色玳瑁镂空雕凿的“松鼠偷葡萄”造型,雕刻细腻而且精美,器身光滑,有布状纹理,象牙做成的口框也十分讲究,心中暗喜,但是他不露声色,经过一番讨价还价,便以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对葫芦。买下之后,马洪泉一刻也不停留,当晚就乘飞机回了北京。他告诉记者,这对葫芦现在价值20万元,那次收购,也算是一次小小的“捡漏儿”吧。

拿到央视去鉴宝三只葫芦八十万

马洪泉非常低调,很少向外人提及自己的收藏。不久前经朋友推荐,央视《鉴宝》栏目的记者来到马洪泉家中,观看了他的收藏。马洪泉从自己的藏品中选了三件拿到《鉴宝》节目录制现场。

第一件蝈蝈笼高17厘米,象牙镶口,玳瑁镂雕缠枝花蝶笼盖;第二件藏品高15厘米,象牙镶口,象牙笼盖上有四只狮子,主体周身无纹饰;第三件藏品高12厘米,象牙镂雕镶嵌玳瑁灵芝纹笼盖,主体纹饰为范制龙凤呈祥,颈部范制“道光年制”四字隶书款。

故宫博物院竹木器具专家刘静女士当场为这三只葫芦定价80万元,而且说是比较保守的估计。

记者了解到,马洪泉现在收藏有多只精品蝈蝈葫芦和多只明清两代的蛐蛐罐。其中葫芦全部都是象牙口框,象牙或者玳瑁镂空雕刻的芯子;蛐蛐罐则都是名家制作的精品,而且其中不少罐子流传有绪。

收藏心得:蝈蝈葫芦好不好共鸣效果很重要

马洪泉自己认为,拿到央视鉴定的三只葫芦,并不是自己藏品中最好的。这三只葫芦的特点是有年款,雕工比较精细。但蝈蝈葫芦是一种实用器具,决定其品质的不仅仅是外形,更重要的是葫芦的共鸣好不好。一只共鸣好的葫芦,能把蝈蝈的叫声发挥得淋漓尽致,而有些葫芦虽然很精致,但本身的胎质不好,也不能算是上等的好葫芦。

说着说着,马洪泉给记者拿出几只更为得意的藏品,让记者观赏,有“长寿字”、“满贮秋声”、“双福双寿”、“四季花”等。记者注意到,这些花饰都是凸出来的,但是又不像是雕刻出来的。

马洪泉说,葫芦上面的花饰和文字,是事先做好模具,套在小葫芦上,让小葫芦在模具中长大,就会“长出”花饰和文字。这种葫芦种植十分不易,经常是1万个葫芦里,才能长出一个有完整花饰和文字图案的成品来。

存世奇少子玉罐京城不足二十只

马洪泉说,老北京的蛐蛐罐,以明末万礼张和清康熙年间赵子玉二位高手制作的最为著名。其中赵子玉制作的蛐蛐罐,以上好的澄泥为原料,制作十分精细,罐底和盖上往往还有落款。在清代,赵子玉制作的蛐蛐罐尤其流行,而且数量也很大。

老北京斗蛐蛐讲究把24罐算做一桌,马洪泉说,现在他手中有8个子玉罐,他的一位朋友手里有两个,其他人手里还有一些,全北京所有的“子玉罐”都加到一起,也不到20个,连一桌都凑不齐,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哀。如果再不加以收藏和保护,也许过些年“子玉罐”就会绝迹京城。

多年收藏虫具,马洪泉对蛐蛐和蝈蝈也很有研究,现在每年秋天仍然要养一些,而且一般用自己收藏的、价值十万元的清代蛐蛐罐养。

玩虫历史:斗蛐蛐古已有之京人玩虫有传统

马洪泉介绍,中国人玩虫儿在宋代就曾经盛极一时,南宋权相贾似道是一代“蛐蛐的高手”。咱北京人玩虫儿也是有传统的,清朝不但皇宫里玩儿,京城百姓只要有经济实力的,都要玩儿上一玩儿。那时候,每到秋天,就有山东人挑着箩筐到北京来卖蛐蛐,大户人家经常数百只地买进。

马洪泉收藏有一套象牙制作的“水牌”,上面记载着京城某位蛐蛐迷斗蛐蛐的经历和输赢情况。相声艺术大师侯宝林、李金斗的师爷王长友,当年都是京城著名的蛐蛐迷,王长友曾经收藏有36个上好的赵子玉蛐蛐罐。

现在喜欢玩的人也很多,演艺界的王铁成、王刚,主持人赵忠祥等人都喜欢蛐蛐,也收藏有不少蛐蛐罐,郭林家常菜的老板郭林也是一位蛐蛐迷。

不传之秘:市上子玉仿品多鉴别要看三方面

有关专家认为,赵氏真品的表面有一层光亮的浆皮,仿制的就没有。20世纪30年代,北京城有一个绰号叫“大关”的人,极善仿制子玉罐,手法之高几可乱真。分辨子玉罐的真伪,还是要从罐本身的各方面特征来考察。

首先是罐器的神,后人所仿的子玉罐,即使是“大关”的作品,其形象上可以摹仿而器神却绝难相似。

第二是用泥,子玉所用的澄泥为泥中上品,泥质极细,泥的细后人可以仿造,但是上品泥却是难寻难觅,这从泥色上,手感上可以比较出来。

第三是罐的保湿因素,总体来讲都是泥的质地,而真品罐填土细润又不光滑,沾水后有“慢喝水”的特质,就是“不汪不干,慢慢阴干”,而仿品则渗水迅速。这些特征是因为子玉罐制作工艺上的绝密而具备的,绝非仿品所能具有。(信报记者王健/文并摄)

精彩回顾:

葫芦之美美在哪里

蒙芯的工艺与价值

栖身海外的葫芦器

手捻葫芦竟藏猫腻

葫芦买新还是买旧

盆栽葫芦这样种植

文玩人信仰是什么

声明: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cf/57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