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蝈蝈 >> 蝈蝈的繁衍 >> 非遗竹扎技艺传承人经金山我用非遗迎全运
图/赵昊文/田珂
小小的竹棍,经切割、打磨、钻孔、穿插等工序,变成钟鼓楼、陕西八大怪、大雁塔等一件件精巧绝伦的竹扎作品,无论是人物还是建筑,都变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今年78岁的经金山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竹扎技艺第三代传承人,他自幼便师从父亲学习竹扎、木工技艺。最近,经金山用长约29厘米、高约8厘米的西安奥体中心竹扎模型,寄托着自己对十四运会圆满举办的祝愿。
经金山说,家里最早接触这个是迫于生计,就地取材做起了竹技、木工这门手艺。在此基础上,他将竹扎技艺加以改进,将木工的榫卯连接技术用于竹扎技艺,制作出古代亭台楼阁、动物、车船等。
“我父亲在竹笆市靠做竹筐、筛子、木器类的家具等生活用品补贴家用,后来生活水平高了,人们对花鸟鱼虫越来越感兴趣,所以我父亲也开始会编一些蝈蝈笼、鸟笼等东西。”经金山说。
民间竹扎技艺制作工序十分复杂,要经过构思大样、画样、设计连接点、套接、选料、烘烤等一系列工序。在原材料竹子的选择上也十分的考究,必须是岭产的毛竹,直径4毫米,竹节超过10厘米以上才可以用。
民间竹扎技艺中即使简单的作品也要十多个榫卯构件,复杂作品要上千个构件。所使用的工具非常多,主要材料有毛竹、胶、骨胶、橄榄油、竹钉等。“有的作品简单两三天就能做出来,有些比较复杂,从构思到成品需要好几周甚至好几个月。”
“制作时首先需要绘制作品图样,依照比例浓缩作品的尺寸,然后选用竹竿通直,竹节匀称的竹子,经过裁料、打磨、打眼,部分材料须经浸水泡竹、火工弯曲、磨具定型,再将楔子涂胶扎进打好的小孔,露出部分扎入另一竹竿空心,如此链接,环环相扣,从而制成各种器具用品。”经金山说。
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和第十一届残特奥会今年9月将在陕西召开,经金山思考着自己能做点什么呢?为此,他几次前往西安奥体中心实地考察。
西安奥体中心外观用28根V形柱代表28片“花瓣”,同时通过有韵律的变化,寓意着丝绸之路。要把奥体中心制作成竹扎作品并非易事。“之前的作品连接之处都是榫卯连接,但奥体中心的28个叶片是弧形,侧面也是弧形,两个弧形中间并不能进行榫卯连接,对我来说是一项不小的挑战。”
经过一个星期的构思,经金山确定了初步方案,光是图纸就画了好几十张。方案确定了,剩下就是原材料,制作奥体中心模型的竹子材料格外讲究,必须选择30毫米至35毫米直径的竹竿,竹竿的硬度要恰到好处,而且所有竹片颜色要一致。
时间久了,经金山的作品越来越多,工具和材料添置的也越来越多。经金山便将一间小卧室腾出来改成了工作间。
经金山还养了很多花草和鱼虫。“我年纪大了,加上前些年还中风过两次,医生特别嘱咐过不能长时间低头和用脑,我就给家里养了这些花草鱼虫,做一会竹扎我就出来浇浇花,活动一下筋骨。”
虽然已是78岁的高龄,但经金山喜欢玩电脑、逛淘宝。“我经常在网上买一些制作竹扎的材料和工具,慢慢的对手机、电脑也比较熟悉了,有时候伏案工作久了我还会打开电脑玩一会游戏放松一下。”
经金山是目前唯一掌握竹扎技艺的传承人,与竹子打了几十年交道的他对竹子有很深的感情。“竹子是一种很特殊的植物,它的生命力非常旺盛,竹节如气节,我们要像竹子一样保持自己的气节。”
时间虽无言,但经金山用自己的方式将每一段历史用竹扎记录下来。“我们传承这些民间艺术,就是在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就是在传承维系我们的精神纽带。”每一次的构思、制作都在诉说着千年匠心的传承,他用自己独特的技艺展示着非遗文化的魅力,践行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来源:西部网
编辑: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