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蝈蝈 >> 蝈蝈的繁衍 >> 胶东乡村记忆莱州老家的高粱往事胶东
编者按: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从古代开始,高粱就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半岛区域内,过去高粱种植规模颇多。莫言笔下的高密“红高粱”已广为人知。实际上,在老辈,高密与掖县同属莱州府,生产生活习俗多有相近之处,掖县农村亦有不少高粱种植。本文就听听“莱州观潮”先生讲述自己故乡的“高粱往事”。
以下是正文——
先秦称为“粱”,两汉称为“粱”或“秫”的农作物,到了明代开始称为“高粱”,而莱州民间至今称为“胡秫”。食用、糖用、帚用三类高粱,穗形由紧凑渐次变为疏松。老辈广种之,图个有吃有烧。旧时遍野的高粱青纱帐,可藏百万刀兵,莱州老谚语“杀倒胡秫,露出马虎。”
赞曰:日映红珠米,风舞翠玉衣。立身节节高,挺直有骨气。
一、高粱粒的用途
1.脱皮后成为高粱米,熬汤。
2.磨面后,糊饼子俗称疙瘩饼子,我不记得吃过,但父辈时常谈说;打稀饭俗称疙瘩饭,我不记得喝过,但童蒙时在南邻见过,淡紫色。
3.酿制高粱酒、高粱醋,制造山东特产高粱饴软糖。
二、高粱秸的用途
1.整用:①甜高粱秸就是北方的甘蔗。②排列在床面,用麻线绑扎固定。③四五棵作为一股,用麻线捆绑成盖房的靶秸。年家父、伯父分拆祖屋五间,翻建新房时我家所在的生产小队有人说:“拆下来的靶秸这么新,不用换。”于是依旧使用,而伯父所在的另一生产小队予以更换,作梗人后来坠亡。④浸水后轧解,刮瓤,出席蔑(俗音mi)子,编制锅盖、炕席、床席。⑤搭黄瓜架、芸豆架、豆角架,扎篱笆墙(俗称障子)。⑥打围箔,用来囤积花生果。⑦烧火做饭。
2.零用:①脱粒后的帚用高粱穗(俗称高胡秫苗)扎炊帚、笤帚。②高粱秸顶节订盖垫。③高粱秸顶节的叶柄呈管状,俗称“裤儿”,插在尖端带有螺纹的铁锥状的纺车转进上,作为线穗子轴,家母(民国十三年生人)用来纺线。④点燃一截高粱秸,发出萤火虫般的微光,外祖母(光绪廿一年生人)夜间这样纺线。⑤脱粒后的食用高粱穗(俗称胡秫央)除夕铺在正间曰“撒尘”,脚踏之曰“踩尘”,正月初三早饭后收起。我自记事起,高粱就已少见了,只经历过一次踩尘,那年正月初二拜姑母。⑥席蔑(俗音mi)子编蝈蝈笼子,穿蒜瓣养水蒜,祭奠亡灵贯包袱。⑦制作儿童玩具,扎马、扎房、扎风车、扎帽子;高粱秸顶节裁剪成短段后,用线穿起来,用棍挑着抖动发声。
三、我家高粱的故事
1.民国初年爷爷在名为“北河”的地方种了一片高粱,秋收时发现地中间的高粱被人刨去。爷爷判断为饥寒交迫的再堂兄所为,秘而不宣。
2.年经中间人说合,家父拟购族人出卖的田地。到了签约的节骨眼上,卖方临时起意,要求家父额外再出二升高粱,家父无奈从之。当时高粱依然是民间主粮,年废除土地私有制。
3.年从西府广饶县来到我村一伙讨饭人,尽是老婆孩子,住在我生产大队(村)的礼堂中。家母向这伙人学会了用高粱秸顶节订盖垫,四枚针跑十字,历年所订盖垫分送给了三位哥哥家使用。
4.年高粱作为主粮的地位已经被苞米取代,家母同族伯母一道,在村后的碓臼上将新产的高粱粒脱皮,成为高粱米。回家熬了高粱米汤,我喝后至今唇齿留香。
5.年在居处前方的荒闲土地上,见缝插针点种了几棵甜高粱,我见青苗如见花。柔弱的苗进入雨季后拔地而起,秋日高可盈丈的火红高粱穗引来飞鸟啄食,我轻步绕行不惊扰,愿赠些许粮,救此苦饥肠。妻子将甜根儿分与邻人尝,笑声荡漾。同时点种的几棵苞米却几乎不长粒,随后两年继续点种了甜高粱。(本文作者:莱州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