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蝈蝈 >> 蝈蝈的繁衍 >> 蝈蝈读报蛋糕变糟糕这样的瑕疵要不要放
昨天(11月4日)临近报纸下清样时,遇到这样一个插曲:当天晚报头版主打照片反映的是昌平区宏福苑封控区内,志愿者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每日将近万件快递、外卖从社区转运点转送居民家门口的场景。来自封控一线的照片,挺生动,挺原生态,片子本身没问题。
但很遗憾的是照片C位蛋糕包装袋上有一个字写错了,原文是“蛋糕易坏宏福苑小区”。看得出来志愿者们非常细心体贴,就怕把居民的物品损坏,所以特意写上提示语。估计是写得太匆忙,蛋糕的“糕”字偏旁“米”写成了“木”。
我们的小编发现了这个瑕疵, 请美编给补了两点,没让蛋糕变成“糟糕”。
有人可能觉得这有点小题大作了,就一个字至于吗?
至于!补上两点没有改变照片的结构和主要元素,只是改了个字,让照片更加完整更完美而已。更重要的是,补上“两点”,是出于对在防疫一线辛苦工作的志愿者们的尊重。他们已经很辛苦了,不能让他们的形象受损,哪怕一丝一毫。
今天早上,看到有另一张报纸也在头版刊用了这样照片,不是主打图,只刊发在头版左下角,是原汁原味的,“糕”字没改。
办报每天都会遇到类似的细枝末节的问题,每天报纸出几十版,几十万字,难免会出点纰漏,好在出报有好几个环节层层把关,绝大多数问题都能被及时发现。怕的是有的人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失误了,也不知道错在哪儿,于是一次次重复错误,百密难免一疏,最终流出去就成了见报差错,追悔莫及。
举例说明吧。
这张照片你看出问题了吗?
去年2月,正是全社会动员加紧生产口罩的阶段,2月25日,在顺义一家口罩生产厂内,生产线开足马力24小时加紧生产一次性口罩。这条口罩生产线从调试到投产只用了两天。
北京晚报当天就在头版刊发了照片,次日另几张报纸也都在显著位置刊发了这家工作生产口罩的照片。
相比较而言,个人认为,北京晚报和新京报的照片拍摄的角度比较好,注意了细节的抓取,而北青报用的照片就不那么讲究了。请仔细看照片,前景是工人在加紧生产,问题出在背景里,看到吗,还有穿着便装的围观或拍照呢。
口罩的生产车间应该是在无菌的环境里。哪能让没有穿好无菌工作服的人随便进入?如果是这样,那生产出来的口罩还能让人放心吗?
不要说普通人,看看年总理视察口罩生产情况时都不能进入密闭的生产车间。
看到这图你作何感想?
说到口罩,想起一个小案例,报上要发刊发的一篇谈及口罩的文章中配了这样一张图:
看到这样的图,不管这拎着口罩的是狼还是狗,你能接受吗?肯定不能吧,这是在骂谁呢?
纪念章和奖章是两码事
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图片或插图与文字结合时是特别容易出现问题。
比如,去年10月,抗美援朝70周年之际,有报纸报道一位老战士追忆 高炮团驻守在朝鲜清川江和大宁江沿线时的情景,图片说明文字中说:“戴上奖章、敬个军礼.......”。
可是老战士胸前挂的明明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纪念章和奖章是两码事。
这能叫“不务正业”吗?
今年4月,报纸上刊发了一篇专题报道,报道中说,年出生的***是土生土长的怀柔人,家住庙城镇庙城村。从小爱画画的他,平日以画油画,做雕塑、陶瓷和家具设计等为业。但最近,他干了一件“不务正业”的事——创作了水墨画系列作品“怀柔土地上那点红”,用画笔讲述中国共产党在怀柔发展壮大的历史。
尽管“不务正业”加了引号,原文的意思是正话反说,但是很明显,这样用,用在这样的地方是极不合适的!
这样的机灵,别瞎抖。
有些句子不能删!
再看一个小编处理不当的案例。原文没问题,但小编把不该删的话删掉了,极易引发误读。
常见有观看展览时不遵守规矩的观众被曝光的报道。但有些情况是例外的。
年6月9日,报纸上有这样一篇短新闻《远古巨兽现身自然博物馆》。内容是,《古兽传奇——大连第四纪古生物化石特展》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临时展厅(幼儿厅)开展。原稿中有这样一段话:“‘这是猛犸象的‘龙骨’,我们经过了特殊的处理,观众可通过触摸化石进一步了解新生代后期的哺乳动物。”本次展览设计“互动触摸展区”,展区摆放着猛犸象腿骨化石和披毛犀下颌骨化石。
遗憾的是,因为版面有限,小编在删文字时偏偏把这两句给删掉了。可是配发的照片明明是一个孩子在触摸展品。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这样的图文搭配容易造成误读,以为孩子在动展品。其实那是在互动专区,观众是可以触摸展品的。
看看,这就是顾前不顾后,不注意细节而导致的硬伤。
嫦娥五号带回近2公斤月亮“土特产”?
年3月1日,一篇报道中有原本有这样的表述: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舱安全着陆,带回了近2公斤的月球样品,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
近2公斤?!!看看当时新闻是怎么报的:年12月19日上午,国家航天局在京举行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交接仪式,与部分参研参试单位一道,共同见证样品移交至任务地面应用系统,标志着嫦娥五号任务由工程实施阶段正式转入科学研究阶段,我国首次地外天体样品储存、分析和研究拉开序幕。经初步测量,嫦娥五号任务采集月球样品约克。
从月亮带回的“土特产”是按克算的,每一克都很珍贵,要知道,年,美国赠送给中国的月壤也才只有1克!
月壤很珍贵,因此这里不能用近2公斤来说个大概数,不严谨,多少克就是多克。
说到报道中数字不严谨,再举一个小例子。
在一篇谈贴秋膘的小文中,上来就说“亿万年来,人类大多时候都是处于顺应自然规律的生存状态的.......”
人类的历史有多长?据报道,年,在非洲肯尼亚的土根山区发现距今万年前的原初人(土根种)。万年和亿万年之间差得远呢,亿万年前贴秋膘,不定贴在什么物种上呢。
以上举的这些小例子中有些并不重要,即使错了还可权当是笑话,但有些涉及比较重大或严肃的内容,如果真错了可就笑不出来了。
今天的报道中就见到一个不该出现的问题:
今天是区和乡镇人大代表选举投票日,全市选民在1.3万余投票站,行使民主权利,投下庄严一票。但其中一张照片说明文原文是这样写的: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投票站从凌晨开始接受名登记选民到此投票,其中名大学生是 次行使公民投票权力。
权利与权力,完全是两码事。公民投票是权利而非权力。在区和乡镇人大代表选举投票日出现这样的问题是极不应该的。幸好,校对员火眼金睛,发现了,纠正了。
办报每天都在“排雷”,脚下总有坑,步步惊心,办报是细活儿,千万不能拿小瑕疵不当事!
补充一句,以上这些案例对事不对人,纯粹业务探讨,请勿对号入座。
各位,周末愉快!